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上海健康医学院召开首届中国城市健康生活论坛

上海健康医学院召开首届中国城市健康生活论坛

时间:2020-03-31 07:43:50

相关推荐

上海健康医学院召开首届中国城市健康生活论坛

5月17日,上海健康医学院召开首届中国城市健康生活论坛暨《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党委书记郑沈芳、校长黄钢、副校长张道方等校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并为《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蓝皮书、健康智库、东方健康论坛揭牌。

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黄钢、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春林主编的《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蓝皮书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蓝皮书在对“城市健康生活”界定和健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健康城市建设的经验,以我国大陆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保障、公共服务、环境、文化、医疗卫生5个维度选取40多个指标对全国城市健康生活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排名,同时对大陆31个省市的健康生活也进行评价和排序,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与产业层面提供了城市健康生活大量的、动态的经验和案例。

《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研究表明:综合经济保障指数、公共服务指数、环境健康指数、文化健康指数及医疗卫生服务指数的评价结果来看,全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健康生活的平均得分为46.21,仅有54个城市的健康生活综合得分达到50以上,近一半的城市得分分布在20~40这个区域。健康生活综合得分高于平均得分的城市共有121个,约占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数量的五分之二。这表明,我国城市健康生活水平偏低,提升和改进的空间较大。

研究还显示,上述5个指标的差异系数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一是环境健康的差距系数最大,达到16.92%。这表明:尽管我国整体环境问题较为严峻,但是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及关注热度使得城市建设越加重视人居环境的绿化和保护。二是医疗卫生的差异系数,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16.44%,说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差异相对也较小。三是公共服务的差异系数为15.09%,虽低于环境健康与医疗卫生的差异系数,但是与经济保障及文化健康拉开了差距。这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扩张,相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其发展的速度,落后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共服务平均得分处于较低的水平。四是经济保障的差异系数为12.66%,文化健康的差异系数为10.23%。可见,这两个指标的地区差异均较大。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在经济保障上处于弱势,这导致经济保障的区域差异也较为显著。五是文化健康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形成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情感基础。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化建设更多是追求现代化便利生活,文化建设更多是作为公共基础建设的附属品进行,而不是作为健康生活的必需品。文化健康的显著地区差异其实可以体现出城市建设对于文化健康的重视度不够,尚未形成将文化建设项目普遍地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共识,实际上文化方面的建设往往属于“靠后站”的项目。

另外,我国城市健康生活水平还存在两级分化的严重现象,健康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与健康生活水平较低的城市差距悬殊,处于平均分以下的城市的健康生活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悉,《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与国内其他报告相比,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是其最大特色。当前健康相关评价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还有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难免评价不够客观。而此次城市健康生活评价由全国第一所以“健康”命名的高校 上海健康医学院进行,作为第三方机构,具有客观、公正的特点,重在健康城市建设的效果,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共同参与治理。

黄钢校长表示,此次评价数据均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年鉴、各地城市统计公报、政府网站等,所有数据均为公开数据。评价方法采用专家会议与线性加权法,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克服了其他一些评价方法可比性差、单调性低、区分度低等缺陷,评价结果公平公正。《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还将继续编撰下去,期待更能反映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对国内健康生活的政府经验与行业案例进行总结,大力推动城市的健康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的健康生活,同时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探索。

郑沈芳书记介绍说,作为全国首家以“健康”冠名并坐落在浦东科创园区的公办医学院校,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健康医学教学科研体系,初步建立了与国内外相关专业学科协同发展体系。近两年来,学校成立了分子影像学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纳米技术与健康研究院(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银人寿健康管理研究中心、脑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社区老年护理研究中心、人体智能感知与机能替代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成立健康智库,将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邀请国内外从事卫生健康领域、尤其是健康管理和服务领域研究的专家、教授和知名人士,着重开展综合和专项研究,力争在3至5年内,在我国城市健康生活水平研究、机构养老研究、健康保险发展状况研究、社区慢病管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形成政策咨询报告,主动参与政府政策制定,成为政府决策智囊,力争将智库打造成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品牌智库。

郑沈芳表示,学校还多次举办了亚洲核医学论坛、国际护理教育论坛、国际康复论坛、健康与管理论坛、医疗器械论坛、基础医学论坛等围绕“大健康”概念的高质量的健康论坛。在此基础上,东方健康论坛将每年确定主题和安排论坛,做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论坛,并且与新闻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连续全程报道论坛内容,不断提高论坛质量,逐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力争打造集教学、科研、咨询服务、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具有健康特色的大学文化品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