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鄱阳湖何以成为越冬候鸟天堂?

鄱阳湖何以成为越冬候鸟天堂?

时间:2023-05-24 05:11:38

相关推荐

鄱阳湖何以成为越冬候鸟天堂?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

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来自全球的60多万只珍稀候鸟飞临江西鄱阳湖,在草洲、滩涂落户安家、养育后代,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天鹅湖”和“白鹤长城”。

这背后,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关注,为候鸟在喧闹、拥挤的都市圈中撑起了一把保护伞,让鄱阳湖成为越冬候鸟的天堂。

保护目标“三无一杜绝”

9月27日,江西省政府召开湿地候鸟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严守候鸟保护“三无一杜绝”总体目标,做到湖中无天网、毒饵,路上无非法携带和运输越冬候鸟,餐馆酒店和市场无越冬候鸟藏匿、经营和交易,杜绝严重破坏越冬候鸟资源和湿地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每年在候鸟飞临之前召开专题会议,在江西已成惯例。

江西省拥有中国最大淡水湖、国际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鄱阳湖。数据显示,鄱阳湖有鸟类33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0多种,全球98%以上的白鹤、80%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在此越冬栖息。

起,江西省对鄱阳湖候鸟保护实行“一票否决”。省林业厅建立了保护候鸟和湿地的约谈机制,对工作开展不到位的实行不审批林地、不拨付项目资金、不给予评先评优的“三不”政策。同时,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护鸟功臣”。各地设立候鸟和湿地保护专项经费,开展巡护员能力建设、加大巡护设备投入,不断提升候鸟保护水平。

冬季的鄱阳湖,三五成群的候鸟在泛黄的芦苇荡和浅滩嬉戏觅食,百米开外的浅滩上,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局大汊湖保护管理站站长林发荣摆放好观鸟望远镜、三脚架,静静地观察候鸟的一举一动。

“现在是候鸟迁徙高峰,我们每天都要下湖排查天网、毒饵、围湖等隐患,巡查候鸟栖息觅食情况。”林发荣告诉记者,保护站辖区面积约97平方公里,面积大、岸线长、候鸟数量多,巡护经常早出晚归,中午就带着干粮在湖区吃。

与此同时,由于辖区位于行政区交界处,人流量大、管理难度大,每隔一段时间,保护站都要组织夜间突击巡护,排查可疑行为。“就像跟不法分子玩猫和老鼠的游戏。”林发荣说。

正是因为有了像林发荣这样长年驻守在鄱阳湖畔的护鸟人,才让越来越多的候鸟在鄱阳湖安全越冬。目前,保护区已连续7年实现“三无一杜绝”目标。

部门聚力撑起保护伞

鄱阳湖面积4874平方公里,沿岸线长1200公里,涉及湖区人口100多万。针对人口多、环境复杂的越冬候鸟保护形势,沿湖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协同配合,共同为越冬候鸟撑起保护伞。

各地分别成立了候鸟和湿地保护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省编办为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局增加近40个人员编制,将沿湖建站增至11个,每站落实人员6-8人。湖区建立起护鸟队伍体系,全面开启步行、车辆巡护、湖里板船追击、天上飞机侦察的海陆空立体保护模式。

沿湖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联保委的联动机制,成立了由林业、公安、工商、渔政、村治保会、村民小组等组成的护鸟联合巡查队伍,深入湖区、市场餐馆及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巡护排查无死角,打击违法零容忍。

冬季以来,江西各地、各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巡查840次,进入市场及餐馆酒店检查380次,累计清除“天网”3.5万米,平毁非法围堰8处、面积4400亩,办理行政案件30起,行政处罚40余人,查处破坏野生动物刑事案件6起,救治放飞野生鸟类483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只、二级保护动物26只。

12月11日上午,记者在鄱阳湖保护区大池湖保护站看到,天空中、滩涂上鹤声阵阵,蔚为壮观,一大批来自省内外的游客正用望远镜观看湖里的各种候鸟。

观鸟高峰期也是保护和宣传教育的关键期。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局纪委书记曹春林告诉记者,从每年10月初到翌年3月,管理局都要启动“零机关、全基层工作模式”,全体机关干部由局领导带队奔赴沿湖各基层保护站驻点,与基层站员同吃同住同巡护,协助基层站开展湖区巡护、科研监测、社区宣传等日常工作。

全民参与保护要双赢

12月27日,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专家,对保护区内各子湖泊进行同步水鸟调查,根据水鸟种类和数量奖励报名参加“点鸟奖湖”项目的湖泊。此次共在14个湖泊统计到水鸟12万羽,发放奖金18万多元。

“我的湖泊点到了东方白鹳290羽、白琵鹭1900羽,得到奖金27441元,这次我得的奖金最多。”新建县南矾乡向阳村的黄盛生告诉记者,他承包的6000多亩湖泊每年都会报名参加“点鸟奖湖”,每年都有数万元的额外收入。

新建县南矾乡红卫村的万辉这次也报名参加了“点鸟奖湖”,他承包的8000多亩湖泊点到东方白鹳、白琵鹭、大雁等共8000羽,拿到奖金18447元。“明年我要早作准备,吸引到更多的东方白鹳,争取拿到更多的奖金。”

南矶湿地内的10余个季节性子湖泊是候鸟的重要越冬地,每年有近90种、20多万只候鸟越冬栖息。然而,由于捕鱼是当地社区的主要收入来源,竭泽而渔和人鸟争食问题一度难以控制。

6月,南矶湿地保护区管理局首创“点鸟奖湖”模式,每年候鸟越冬期间,开展2次鸟类同步调查,按鸟类数量给予湖泊经营者相应的奖励,激励更多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湿地及候鸟保护,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如今的鄱阳湖畔,民间爱鸟护鸟已经蔚然成风。

都昌县洞子李村村民李春如义务保护候鸟已有30多年。,李春如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自筹资金13万元创办了我国首家民间候鸟医院,迄今已救治放飞候鸟1.7万余只。除了自己护鸟,李春如还先后在乡村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中发展了46名义务护鸟员,冬季以来,先后12次配合林业执法人员深入主湖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在鄱阳湖畔,像李春如这样义务爱鸟护鸟的人和事有许多许多。

“从1983年成立保护区以来,鄱阳湖畔的村民已由过去的捕猎候鸟,到慢慢拆除捕猎工具,再到如今自觉保护候鸟。”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朱奇说。

(作者: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钟南清 通讯员 苏路程 魏毛毛)(编辑: 刘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