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履行承诺 履职尽责 凝心聚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履行承诺 履职尽责 凝心聚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2022-05-18 09:09:43

相关推荐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履行承诺 履职尽责 凝心聚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

履行承诺 履职尽责 凝心聚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

——海南区“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回顾

内容摘要:

●海南区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初,承担着全市65.2%的脱贫任务,辖区内贫困人口结构复杂,多为因病致贫或因残致贫,经过帮扶,建档立卡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

●海南区因地制宜,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扎实推进产业、健康、教育扶贫等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落实,效果明显。

●海南区上下联动合力攻坚,8名县级领导包联行政村,8支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13个专项工作组开展行业扶贫,319名帮扶干部结对贫困户全覆盖,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帮扶体系,推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

海南区始建于1976年,是乌海市三个市辖区之一,区域面积1005平方公里,占全市的57.3%,常住人口10.89万人,占全市的19.8%。全区下辖3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涉农镇(街道)为巴音陶亥镇、拉僧庙镇和西卓子山街道办事处,共有8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农区常住人口0.92万人,占全市的28.5%。海南区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初,承担着全市65.2%的脱贫任务,经过各项脱贫攻坚工作措施落地落实和贫困户自身努力,到底,全区建档立卡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初的3.1%下降至零。目前,全区共有建档立卡人口552户、1296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148户、350人,脱贫不享受政策404户、946人。

一、海南区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海南区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巴音陶亥镇,集中在渡口村,致贫原因多为因病致贫或因残致贫,身体健康和普通劳动力者均不足50%。从致贫原因看,海南区552户贫困户中,因病致贫378户,占68.5%;因残致贫107户,占19.4%(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共占87.9%),剩余为因学、缺劳动力等原因致贫。从贫困户属性看,一般户有303户,占54.9%;低保户有240户,占43.5%;特困供养户有9户,占1.6%;从健康状况看,健康的581人,占44.9%;患长期慢性病的481人,占37.1%;患大病的8人,占0.6%;残疾的226人,占17.4%;从劳动力状况看,普通劳动力607人,占46.8%;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322人,占24.9%;丧失劳动力99人,占7.6%;无劳动力268人,占20.7%。

从地域分布看,有400户贫困户集中布在巴音陶亥镇,占全区的72.5%,巴音陶亥镇的贫困户有160户集中在渡口村,占全镇的40%。从收入情况看,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为18055元,同比增长53.5%(为11761元),比(4240元)增长325.8%,年均增长率43.6%。

二、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以来,海南区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因地制宜,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扎实推进产业、健康、教育等工作措施落地落实,效果明显。

(一)提高政治站位,举全区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帮扶体系。成立了海南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区委书记、政府区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其他有关区委常委、副书记、副区长结合职责分工全力领导推进全区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安排8名县级领导分别包联8个行政村,强化顶层设计,调度、督促、指导基层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和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8支驻村工作队、34名驻村干部扎根基层,走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13个专项工作组精准落实行业部门扶贫政策和工作;319名结对干部,定期下乡入户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帮助制定落实巩固提高措施,解决发展需求和生活困难,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帮扶体系。出台了《海南区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和各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方案,以来,组织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共58次,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讲话精神和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研究推进工作落实和重点、难点问题解决。二是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深入开展遍访行动。按照《海南区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职责工作机制》,以来,区委书记、副书记,政府区长、分管副区长共深入8个行政村,调研、督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71次。区委、涉农镇(街道)党(工)委,村党总支书记深入开展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活动,深入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近年来,累积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583户次,解决实际困难和发展需求共222个,做到了遍访行动不少一镇、不漏一村、不落一户。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农区文化水平。落实《海南区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方案》,以来,通过“活力海南”平台推送关于扶贫攻坚的内容120余篇,采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个人,脱贫典型户30余次,在农区开展了一系列脱贫攻坚乡风文明提升活动、文艺汇演100余次,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活动70余次,累计发放《海南区脱贫攻坚政策明白卡》《海南区精准识别退出程序、政策宣传单》《脱贫攻坚口袋书》等宣传资料共计5000余册,确保所有农区居民了解扶贫政策,做政策上的明白人。四是加强干部培训,提升扶贫干部能力。落实《海南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学习制度》《海南区干部脱贫攻坚政策理论提升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向扶贫干部、帮扶干部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专题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要求及重要会议精神。以来,组织扶贫干部、帮扶干部参加上级扶贫知识培训班和开展区、镇(街道)、村、行业部门培训班共120余次,培训干部4500余人次,通过会议传达学习、参加培训班、实地观摩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扶贫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五是加强监督指导,强化责任意识。将扶贫领域监督检查纳入年度纪委监委工作要点、区委巡查要点、专项督查范围和镇(街道)纪(工)委、派驻纪检组日常检查范围,对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实施、资金分配使用、工作推进落实、受理信访线索办理、干部履职尽责等情况实施全程跟踪监督。通过开展集中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专项工作,严查扶贫领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以来,围绕驻村考勤、精准识别退出、扶贫政策落实、驻村工作职责、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开展对驻村工作队、涉贫部门督查指导33次,对扶贫干部、帮扶干部谈心谈话252人次,累计开展脱贫攻坚督导调研6次,各类监督检查9批次,发现问题35个,下达整改建议书13份,受理问题线索41件,立案14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1人,组织处理6人,公开通报曝光6批次8人。通过强力的督导、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促进为扶贫工作“健康”开展。

(二)坚持“六个精准”,扎实完成攻坚目标。一是开展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定期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定期对贫困户进退、基础信息、脱贫状态等进行实际调整,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确保建档立卡系统干净整洁。同时,动态调整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规范执行信息采集更新、比对、审核、公示、公告等程序,并做好档案记录和留存。二是选派帮扶干部,确保措施到户精准。落实《海南区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选派了319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与各贫困户结对子,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通过结对干部定期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及时了解和解决贫困户生活困难和发展需求。将扶贫政策精准宣传到户,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到户。三是推进项目库建设,确保项目安排精准。落实《海南区进一步加强完善海南区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方案》,抓好扶贫项目库建设工作。以贫困户为对象,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为重点,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增收产业为主要内容,择优立项,注重效益,确保扶贫项目库中项目储备充实、实施可行,目前海南区扶贫项目库中共有项目102个。四是规范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精准。落实《海南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格项目资金使用、公示公告和报账程序,做到资金使用精准。扶贫项目政策制定与落实坚持“不擅自拔高与降低标准”,每个年度认真制定扶贫资金分配方案,将所有扶贫资金精准落实到各扶贫项目。五是强化驻村帮扶,确保因村派人精准。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从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熟悉农村基层工作的优秀干部中选派驻村干部34名,组成了8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分别派驻全区8个行政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推动驻村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六是严把贫困退出关,确保脱贫成效精准。贫困户的退出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标准执行,任何一项不达标的,坚决不予脱贫退出,退出工作规范执行程序,并取得贫困户的认可。同时,落实好“四不摘”要求,进一步强化对脱贫户跟踪管理,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按照《海南区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施方案》《海南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工作长效机制》,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及时采取医疗、教育、金融等针对性帮扶举措,预防返贫和新的贫困现象发生。

(三)坚持分类施策,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落实。以来,聚焦产业、健康、教育等方面共制定实施扶贫政策13项,从制度和体制机制层面推动脱贫问题的根本解决。一是推进产业扶贫。依托各村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新增就业、企业带动等形式,帮助农区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培育市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5家,统筹落地金融、产业等优质扶贫项目10个,带动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人均增收2000—5000元。实施普惠式和菜单式2项产业扶贫政策,进一步增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积极性,累计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867户次,发放补贴资金140万元。落实《海南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及实施方案》,加强对建档立卡户产业发展指导,解决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市级专家+区级指导员+镇村协助员,三级农技人员组成的指导服务队伍。海南区20名产业扶贫指导员、8名协助员累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种养殖技术现场指导培训240户次,开展电话对接指导82户次。二是推进就业扶贫。根据各村的产业特点和企业用工要求,广泛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岗位培训,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提供服务。以来,深入农区开展就业和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共16期,培训建档立卡人口799人次;针对建档立卡人员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班1期,培训28人。三是推进金融扶贫。落实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免担保、免抵押、贴息等六项政策要求,帮助、引导有创业发展意愿而缺乏启动资金的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业、加入专业合作社、开发特色种植农业、旅游农业、农家乐等形式自主发展和创业。以来共为有发展意愿缺乏启动资金的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贴息贷款629万元。四是保障基本医疗。按照《海南区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工程,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实施分类救治。以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家庭签约服务1130人;救治住院患者382人次,平均报销比例达到90%;救治大病患者19人、重病患者9人,综合报销比例达到91%。建档立卡人员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政府全额资助,建档立卡住院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五是保障义务教育。以来,落实《海南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共为237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教育补助资金12.95万元;—,实施“雨露计划”项目共为48人次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在校生发放补助资金7.35万元,进一步减轻建档立卡家庭上学经济负担。同时,对所有建档立卡在校学生建立管理台账,分解到校,按月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专项帮扶。截至目前,未发生建档立卡学生辍学现象。六是保障住房安全。以来,通过新建、修缮、置换房屋等方式,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屋124户,到底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清零达标”。七是保障饮水安全。对海南农区饮水四项指标(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进行了调查和检测,海南区饮水基本安全。为进一步提升贫困户饮水质量,为全区所有村民小组安装了净水机48台,出台了饮水补贴政策对享受政策建档立卡户打卡购买纯净水产生的费用进行补贴。八是推进低保和扶贫衔接。以来,按照临时救助政策救助建档立卡人员35人次,发放救助资金共9.78万元;按照特困供养政策对9名建档立卡人员发放特困供养补贴资金共计34.734万元。九是实施保险巩固。为所有享受政策建档立卡人员购买了“脱贫攻坚一揽子保险”,按照《海南区防贫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为农区所有常住人口(不记名)缴纳了防贫保险,实现了农区居民防贫保险政策全覆盖。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海南区将持续抓好脱贫攻坚不松劲,合理出台和落实扶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一是用活用好各项扶贫政策。充分梳理各部门、各渠道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抓好落实,积极调动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构建社会广泛参与、协调发力的大扶贫格局。二是充分发挥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精准帮扶作用。建立完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的职责和管理机制,通过点对点的精准帮扶,精准施策到户到人,进一步提高帮扶工作质量。三是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聚焦工作中的短板弱项,继续查漏补缺,巩固提高,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扎实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四是抓好志智双扶。深入实施扶贫扶志行动,改进帮扶模式和收益分配方式,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形式,动员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杜绝简单发钱发物,培育激发脱贫主体意识。五是巩固脱贫成果。通过优化产业扶贫,抓好就业扶贫,完善兜底保障,保持政策总体稳定,持续提高脱贫人口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对贫困边缘户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预防返贫和新的贫困现象发生。

海南区产业扶贫政策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海南区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出台2项政策,引导和鼓励建档立卡户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1.普惠式到户产业扶持。制定了《海南区产业精准扶贫补贴方案》政策,对建档立卡户发展种、养殖产业给予农资购入和农产品销售补贴,切实增强建档立卡户的发展积极性。主要方式有:一是农资购入补贴,包括但不仅限于农药、种籽、化肥、农机、种畜等农业生产经营性资料,补贴购置价的30%;二是农产品销售补贴,包括但不仅限于玉米、小麦、蔬菜、葡萄、猪、牛、羊、笨鸡、鸡蛋等农产品,补贴销售价的30%;三是企业用工补贴,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3年以上的企业进行补贴。每安置1人,每年补贴1200元,连续补贴3年。此项政策于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共为556户次建档立卡户发放扶持资金55.5万元。

2.因户菜单式产业扶持。制定了《海南区产业扶贫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政策,对于建档立卡户发展高收益的经济林、葡萄种植、温室种植,小规模养殖,经营农家乐、超市、小型加工厂等产业,给予产业发展菜单式扶持政策,激发建档立卡户内生动力。具体方式有:一是扶持种植产业,对新发展经济林或者更换高收益果树品种的,应集中连片,面积达到1亩以上的;新种植葡萄,应集中连片,面积达到1亩以上的;温室补贴。新建温室,建设前期为贫困户申请贷款,政府补贴基准利率,待温室正式投入使用的;种植中药材,按照政策标准进行相应补贴。二是扶持养殖补贴,对养牛、驴、马、猪、羊及其他特色养殖按购买数量给予补贴。三是对发展农家乐,超市,加工厂等个体工商业,应取得相应的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半年以上,产生效益,有稳定收入的;对为获得某项技能实现转移就业,自主参加驾驶员、美容美发师、厨师等各类技能培训的,给予营业及培训费用补贴。此项政策于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共为311户次建档立卡户发放扶持资金84.4万元。

经过产业政策的持续落实,海南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性逐步提高,自身产业规模日益扩大。,贫困户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6663元,同比增长112.6%,增幅明显。近年来,共有181户贫困户主要通过产业扶持实现脱贫。

阳光田宇公司带动脱贫攻坚简介

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是一家集葡萄种植、葡萄育苗、葡萄酒加工、销售及水产、林果和畜牧养殖为一体的循环农业私营企业。目前,该公司占地面积1.5万多亩,种植葡萄5400余亩、枣树1400亩,其他经济林和园林绿化1800亩,建成发酵能力1000吨的“自然重力法”国际酒庄1座。到,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利润1000多万元,上缴税金5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以葡萄种植为基础,葡萄酒酿造为延伸,葡萄水果采摘和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集农业水果种植、副产品加工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绿色产业园。

该公司积极响应乌海市、海南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主动承担了扶贫帮困的责任和任务,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累计帮助238户、57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脱贫(其中107户、259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该公司以“建机制、兜底线、织密网”为总览,设置了扶贫工作机构,一把手亲自抓扶贫,配备了分管领导和2名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先后制定了“一揽子”帮扶方案、扶贫帮困措施,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以高度的整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贫困户和乡亲们脱贫致富,为海南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尽心尽力。

1.发展产业促脱贫。一是通过发展葡萄产业,辟基地、供种苗使125户农民种植葡萄1560多亩,每亩增加收入1000多元;每户每年通过承包土地增收约5000元。二是新建果蔬保鲜库,实行订单收购,为周边贫困户和农户存储葡萄等农副产品,以备反季节销售和预防滞销,增加其收入。三是为赛汗乌素村3户建档立卡户分别提供3万免息产业发展贷款,共计9万元,帮助、引导有创业发展意愿而缺乏启动资金的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进一步提高收入。

2.帮助就业促脱贫。一是吸纳长期就业。公司招聘签订劳动合同,帮助周围贫困户和农户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已有4名建档立卡人员在阳光田宇农业投资公司实现长期就业,每人每年可就业收入增收2万元以上。同时,制定政策优先录用周边农民与贫困户子女大学毕业后吸纳至公司就业。二是吸纳临时务工。为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提高临时用工政策,每年聘用务工时间达到15天,每人给予3000元工资。对丧失劳动能力者,每年每人给予3000元;教育帮扶每人1000元,累计用工992人次,发放“企业+金融”工资259.6万元。

3.旅游带动促脱贫。近年来通过投资建设不断坚实阳光田宇观光休闲旅游基础,组织开展了葡萄酒文化宣传、户外拓展运动、科普研学教育、公路自行车比赛等多项活动,吸引和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引导和促进周边贫困户、农户推销生态绿色农副产品,开展农家乐、民宿餐饮住宿活动,进一步带动他们产业发展。

4.开展技术培训促脱贫。针对贫困户和周边农户产业发展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生产和技能水平,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智慧和劳动逐步实现稳定脱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校企合作,邀请专家教授来公司对贫困户和农户进行短期技术培训16次,培训人数560人次。另每年安排贫困户代表与企业员工一同外出参观学习,拓宽眼界,交流经验。对农区居民的子女愿意来我公司工作的,选送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相关专业2年,学费由公司承担,取得结业证书者可吸纳至公司就业。

5.修缮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先后为赛汗乌素村乡村农舍改造义务出资设计费30万元,清理土坝土方,新建泵站并配套电机、水泵、输水管道等水利工程投入120万元;为羊路井村、机井村修义务挖排碱渠4263米,铺修田间沙石路6580米;为赛汗乌素村和周边困难村民支付水电费2万元,新冠肺炎疫情捐款50万元。近年来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为村民改善基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