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高考试卷解读】哈三中孙少萍:历史试题考查学生对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

【高考试卷解读】哈三中孙少萍:历史试题考查学生对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

时间:2021-07-01 11:48:23

相关推荐

【高考试卷解读】哈三中孙少萍:历史试题考查学生对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

东北网6月8日讯 (记者 王春颖)8日上午,高考文科综合考试结束。记者在考后采访到了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历史教研室主任孙少萍。孙少萍老师就高考全国卷二文综历史试题做出了详细分析。

哈三中历史教研室主任孙少萍。

她说,新课标全国Ⅱ卷历史试题延续近年来命题的基本立意和脉络;材料呈现方式多样,稳中带新,试题内容贯通古今,关联中外,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突出历史学科思维特质。具体来说,今年试题的主要亮点有:

第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试卷的第41题以大豆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特点、近代农业科技创新和物种交流所折射出的整体世界形成和人类文明融合的历史主题,潜移默化地渗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第46题以中国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为背景材料,突出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以此引导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并激发学生为国进取的人文情怀。

第二,以“核心素养”为圭臬,注重学科素质的全面考查。新课标全国Ⅱ卷历史试题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如25、35题等突出地体现出考查“唯物史观”的意图。历史学科“一分证据说一分话”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史料实证”能力,这个能力在试题中无处不在。客观题主观化是近年来历史学科命题的突出特点,因此将历史现象、历史事物置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理解和解释渗透到每一道题中。尤为突出地是第41题和42题,大豆种植的空间变化的史实与变化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示出世界各个地区紧密联系的图景。近代中国汉阳铁厂的艰难探索是时代的悲歌与壮举,这些试题巧妙地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

第三,以“主干知识”为载体,突出关键能力的养成和落实立足主干知识,不偏、不难、不怪。试题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近代外交、抗日战争、罗马法、欧洲一体化等基础知识;摒弃了大量艰涩的文言史料,不设置阅读障碍,但更强调历史信息提取与处理、历史事物逻辑与推理、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等学习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

第四,以“社会热点”为媒介,突出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如41题关注“一带一路”与中美关系,42题的中国现代化问题,45题的改革开放40周年,46题的中国大国地位与风范,47题的民族关系等,试题精心选择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社会的题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问题,激发解决问题意识。

【教师简介】孙少萍,哈三中历史教研室主任,哈尔滨市教育学院历史教研室兼职教研员,高考评卷顾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