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可能是最靠谱的高考志愿指南

可能是最靠谱的高考志愿指南

时间:2020-09-15 08:11:06

相关推荐

可能是最靠谱的高考志愿指南

大家好,我是小狐鲤精。

今天,千万考生终于结束了高考。

虽然很多人跟小狐鲤精一样不再相信 “一考定终身”,但高考依然是决定大多数年轻人命运的关键一环。

去年高考季,我看到知乎的高考短片,印象特别深刻:

回答完十二年来的最后一个问题

却发现

更多的问题接踵而至

有的问题

没有了标准答案有的问题

不只改变这一刻

虽然高考已经结束,但困扰这届“史上最难高考生”的问题还在继续。

等待着他们的是和十二年苦读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事情——「志愿填报」。

去哪个城市、选哪所大学、读什么专业......

这些考生们的新问题,都是我们这些「过来人」的老问题。

于是,作为「过来人」的搜狐新闻和知乎携手打造高考特别策划,希望给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考生和家长带来一些指引。

有些经验,值得参考

有些弯路,不必再走

我们还会整理出一份可能是高考季最靠谱的指南(包括志愿填报、专业选择、考后调整等),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持续推送。

问题从不会变少

但希望我们的努力

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

扫码获取志愿填报攻略

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的43年里,千千万万年轻人涌进高考考场。

从安徽毛坦厂中学的高考大军,到坚持参加高考23次的考试“钉子户”,都是与你们一样曾在迷茫与困顿中苦苦求索的年轻人。

希望你也能从他们的故事中看到希望。

60多岁的郑春福在信访局工作。1977年,25岁的他参加高考,白天劳动,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看书复习,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考上理想学校。当时他觉得,如果不参加高考没有其他退路。1978年,他重新参加高考,如愿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

从当地法院副院长职位退休后,郑春福被返聘到信访局工作。他觉得,如果没有高考,自己可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郑莲慧1987年7月参加高考,同年考入河北大学中文系。目前是一名司法系统的公务员。当年,她成为他们村的第二个大学生,第一个是她的二哥。高考让郑莲慧一个农村姑娘得以在省会城市扎根,成为城里人。

这张巴掌心大小、颜色泛黄的纸片,是山东菏泽69岁老人田浩存珍藏40年的准考证。“它见证了我们那一代人命运的改变,见证了我的人生拐点。”

恢复高考的1977年,考试科目只有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化几门课程,报考外语专业的加试外语。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图为1984年,上海高校的研究生在联谊活动上的“英语角”用英语交谈。

随着高考的推进,与之相关的服务也建立起来。1998年7月24日中午12时,北京电报局160信息台与北京高校招生办公室联合开通了24小时高考成绩查询热线,考生只需拨通1605789,再输入准考证号码,就能获取各科成绩。图为话务员在人工辅助考生查询成绩。

商业也盯上了高考这块蛋糕。1999年,广州某考场附近的酒店打出“精神好迎高考”标语,推出按小时计费出租的“学生钟点房”服务。

1997年参加高考的刘英杰觉得高考是人生中难忘的记忆,可以带来一生的自信。当时,他考入了河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现在是一名高中老师。

6月7日,52岁的梁实迎来人生第23次高考。此前的1986年到1989年,梁实接连4次在预考中被淘汰。1989年,他距离考上本科最近,只差十多分。此后沉寂数年。2001年,国家放开高考年龄限制,梁实连续18次参加高考,被封为“高考最牛钉子户”。

4月12日中午,成都。梁实在茶楼里点个简餐,吃过饭以后躺在茶楼卡座沙发休息。这么多年来,他习惯了别人嘲讽的目光和言辞,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但随着年岁渐长,当年非川大不上、不可的梁实,变得务实起来。“这个目标可能再过五六年也未必能实现,退一步吧,能读一个好一些的二本也行。”

像梁实这样的大龄考生并不少见。06月06日,辽宁省阜新市,67岁的高考考生康连喜迎来人生的第14次高考,他将前13次高考的准考证贴在墙上鼓励自己。

80后创客李玉,参加第一次高考,分数不高,复读了一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校的老师大多是海归,他们和学生讲了很多国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从未踏出国门的李玉心生向往。后来,他成功通过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面试,出国留学。

高考并不是健全人的专利,盲人、聋哑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图为12月5日,郑州市盲聋哑学校的5名高三年级的盲生,正在复习,备战面向特殊考生的高考。

5月17日,贵阳。因截肢而失去右腿的刘政响坐在书桌前,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

4月11日,陕西宜川中学首次尝试室外考试,1700余名学生在操场上露天考试。

高考也在悄然改变人的观念。6月1日,夜深,王晔晗还在埋头复习。王晔晗说,妈妈的意见是无论高考成绩如何,都不复读,开开心心上大学就行。对他来说,高考能够让他走出从小生活的城市,到远方去看一看,就是最大意义。

2月6日,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

6月5日,江苏淮安,清浦中学举行届高三毕业典礼暨最后一次跑操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压力。

7月7日早晨,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门口,考生排队准备进入考场。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曲俊燕/摄

高考,老师和即将进入考场的学生击掌打气。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潇/摄

高考这一战,或许是你十八岁最难忘的告别仪式。

但少年们,请记得,高考这一战,只是人生的一站。

从这一站开始,选择与努力同样重要。

- 点击图片阅读 -

万千高考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