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律师行业大咖热议:律师品牌 律所品牌塑造的“道”与“术”

律师行业大咖热议:律师品牌 律所品牌塑造的“道”与“术”

时间:2024-08-03 08:14:20

相关推荐

律师行业大咖热议:律师品牌 律所品牌塑造的“道”与“术”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将品牌定义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何为律师律所品牌?

对于品牌,律师应如何塑造?

对于品牌,律所又应如何构建?

为此,大湾区青年律师成长沙龙携手律媒社特邀来自全国不同地域的律所主任、合伙人、律界外人士,共同开启线上圆桌讨论,一同探讨品牌塑造之“道”与“术”。

一、圆桌会议

1.

郑彬彬律师:新则“大鱼”:对大部分律师来说,在品牌上面临的问题从来不是『专业能力不够』,而是『差异性不足』。对此,你怎么看?

董冬冬律师:个人观点,第一点,专业能力对于律师来说,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品牌差异性则是认知问题。认识到品牌差异性是一个坚持的过程,也是一个机会。在一二三线城市,律师对品牌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第二点,专业能力是律师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素养以及相关能力问题,而差异性则是解决律师对外部的服务过程和辨识度、认知度的问题。同时,也是律师行业的业务互补和内部协同的问题。

专业能力和品牌差异性是两个不同的话题,没有先和后的问题,也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每个人的选择问题。

张斌律师:对这个问题,我是非常赞同的。

目前中国的法律服务,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许多领域中存在供给不足或过剩并存的问题。为什么?个人觉得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律师面临着同质化的问题,是根植于长期以来的法学教育,特别是近来,法学教育基本上围绕着司考、律考或者法考而展开。这样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考试能力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弱,根本无法满足某些领域的法律服务需求,导致供给不足;而在某些传统领域,却出现了供给过剩,导致白热化竞争,呈现收费走低之势。

要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律师而言,在于品牌塑造过程中要注重差异化的建设,只有差异化的产品、差异化的服务,才能够真正的形成品牌,反之,则会淡化品牌,缺乏竞争力。个人认为,律师做品牌化建设,应从自己的差异化开始着手,进行专业上的细分或者给自己贴标签。只有深入到专业或行业的细分、再细分,才能实现差异化,凸显个人品牌,如再配合适当的营销和推广,将会事半功倍。

建议青年律师,从差异化开始,选择一个领域进行细分,再通过专注、专业的深耕,形成品牌竞争力,进而成为该领域的律师。

2.

郑彬彬律师:律师个人品牌的塑造,是『专业能力』更重要,还是『营销』更重要?

董冬冬律师:个人认为,专业能力和营销,两者并重,主要看个性、个人能力以及平台本身。对于律师来说,如果把团队当作自己重要的平台,而非单打独斗的话,那么,除了需要找到个人专业定位,在团队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也相当重要。

我曾经与“大鱼”交流过,有个观点,我们是有共识的,即:在一个团队里,传播专家做品牌,洞察人性的做产品,思维缜密的做承办,严谨保守的做复查,整体思维能力强的做Leader。

因此,如果在团队里面谈专业能力和营销哪个更重要的话,个人觉得,更看重的是律师的个性、性格特质、资源禀赋、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人脉等等,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是代表个人定位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一个律师的专业能力应该是更重要的,特别是在团队里,专业能力是解决客户问题的一个重要能力。

张斌律师:个人认为,专业能力更重要。专业能力是品牌的基础,如果没有专业能力,再多的营销也没有用,因为客户看中的不是你的知名度,而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律师,最根本的能力就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现在的客户,在确定律师之前,都会寻找三家或三家以上的律师事务所进行比较,虽然价格比较是一方面,但专业能力的比较是客户更为关注的,他希望律师能给他一个专业的分析,甚至给他一个肯定、满意的答案。

此时,不同的律师放在同一个客户面前进行比较,专业能力就会凸显出来,律师更应该注重打造自己独特的或者差异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专业能力其实要比你的营销更为重要。

3.

郑彬彬律师:对于律师个人而言,品牌落脚点应该聚焦在『专业』上还是『行业』上,哪个更容易脱颖而出?

董冬冬律师:个人认为,品牌落脚点应该聚焦在行业上,对于青年律师来说,超车更容易脱颖而出。比如:从建筑工程转型到PPP,从互联网金融转型到网络法,从婚姻法转型到家事与财富传承。专业化的律师走向行业化,更容易让律师一战成名。

以瀛和律师为例,赵中华律师,曾在住建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长期任职,从事律师职业后,通过开辟物业管理模块,一瞬间就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专家。马传良律师,专注于数字供应链金融这一相对细分但市场需求比较刚性的领域。迅速在瀛和律师内部交易市场获得业务合作的大量机会。

因此,青年律师聚焦行业,选择朝阳产业更容易取得成功。

张斌律师:个人认为,品牌落脚点应该聚焦在行业上,因为做一个行业的专业律师更容易脱颖而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市场需求,去选择行业领域,并进行细分,再进行专业化的建设,很快就能脱颖而出。

同时,应注意寻找市场缝隙,找到市场机会,并在这个领域深耕,才不会被淘汰。比如:我一个助理,从团队离开后,专注于民营企业、民营教育的深耕,很快就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后来民营教育行情不好,他抓住市场缝隙,转型做跨境电商,并在这个领域进行深耕,很快又成为了跨境电商的专业律师。

退一步讲,如果年轻律师不从行业切入,而是去选择专业,哪怕选择的是投资融资、公司法或者是民事,想要脱颖而出,也得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跟他同质化的人太多,且他的专业识别度、品牌识别度短期内很难形成。

因此,年轻律师只有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从行业切入,才有可能快速脱颖而出。

4.

郑彬彬律师:瀛和律师机构董冬冬:律所品牌就是市场,品牌让营销变得多余。对此,你怎么看?

董冬冬律师:个人想从生意的角度来谈,天下所有的生意本质上就是:一、打破信息不对称;二、解决信任不传递。律师行业尤其如此,90%的业务来源靠的是推荐,那么,你靠市场营销的单一手段是很难获取的。通过排名,打破的仅仅是信息不对称,无法解决信任不传递;但如果通过信任传递来解决,业务量也做不起来。

法律服务是一个低频、刚需、高价的项目,就个人业务案件而言,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只打一次官司,如果需要花费他一年的收入,他怎么可能随意相信一个完全陌生的律师来提供服务。

营销只是律师品牌的一个点,而品牌是一个系统化、立体化的工程,所有物质的行为以及精神化的行为都是品牌的要素的组合。单纯靠营销是没办法解决信息不对称,信任不传递以及业务来源等问题,只有立体化的品牌营销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业务。营销只是品牌非常小的一个环节。

张斌律师:品牌本质上是律所或律师在客户心中的位置,按照定位理论来讲,律所要注重打造在潜在客户心中的信任,包括是否能成为客户需要的领域中独一无二的专家。这个领域是客户需要的领域,而不是律师自己认为的领域。领域的选择,来源于市场,来源于客户的需求。如果你在这个领域是独一无二的专家,你的差异化就凸显出来了,你的品牌、知名度也就打造出来了。因此,一定要从客户端去思考、去着手。

第二,你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先摸清楚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再根据客户需求去打造,这样,你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够销对路,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

第三,你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否是可靠的,只有让客户只信赖你的产品,你的服务,那么,你的品牌就是你的市场,此时,营销就是多余的。当你的品牌形成了,差异化形成了,跟同行相比,你的价值得到凸显,你的识别度容易让客户识别,市场也就不愁了,因此也没必要去做更多的营销。

5.

郑彬彬律师:北京某律师事务所:以专业铸品牌,以品牌塑专业。那么,你认为该如何处理『专业』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董冬冬律师:专业与品牌之间并不矛盾。第一,专业绝对是律师行业的根本,没有专业的服务,品牌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大数据时代,一个律师专业与否,很容易靠大数据获得,所以,将来可能不是单靠个人推销。比如,最近一位阿里系的

企业客户,在找私募基金退出方面的律师,结果在裁判文书网上筛选了3名北京律师,让我提供意见。这说明什么?将来专业到品牌的距离越来越短,大家很容易获得专业数据,品牌更容易依赖专业,而不是品牌本身和地域观念。

第二,品牌的目的不是品牌本身,最终的目的是提升法律服务的成交效率。律师服务有很多沉没成本,比如议价、面谈、竞标、沟通、付费等,这些都是律师事务所的有形或无形的成本。品牌可以快速获取人的信任,减少交易成本;也可以快速提高服务单价,提升服务品牌的辨识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大品牌、高起点来凝聚优选人才,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总是优选红圈律所的原因所在。

专业和品牌相辅相成,专业是根本,品牌是给予专业一个包装。就像“大鱼”老师所说,从品牌角度给客户一个购买的理由,包装就是放大了购买的理由。在互联网时代,专业更重要,品牌是基于专业成果的沉淀。

张斌律师:个人觉得,某律师事务所提出的“以专业铸品牌,以品牌塑专业”,可能只是提到了专业与品牌的关系的某一方面,应该还有我们尚未观察到的其他方面。

专业永远是品牌的基础,没有专业,肯定是没有品牌的;但是,有专业不一定就有品牌。社会上有大量的同质化的律师,他们有专业,但没有差异化,不容易被客户或者社会所识别,因此,没有形成品牌。个人觉得,“以专业铸品牌,以品牌塑专业”,只是讲清楚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并没有突出专业的差异性。只有差异化的专业,才有可能形成品牌。

因此,在品牌打造过程中,寻找差异化是专业化的根本、目的,也是最有效的一个突破点。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只是盲目的打造专业,即使功夫练得再好,也不可能形成品牌,也就没有识别度,那么,就是你永远在寻找客户,而不是客户来找你。

6.

郑彬彬律师:著名律所品牌规划师段建国:品牌塑造就是口碑打造,口碑打造就意味着案源通道,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的形成就是品牌塑造的过程。对此,你怎么看?

董冬冬律师:我个人非常同意段建国老师的上述观点。

品牌塑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当然,大家的演进路径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从知名度到信誉度再到美誉度,次第展开;有的是从信誉度展开,当事人也许对他的专业能力无从得知甚至毫不在乎,只相信他能找到更专业的人帮到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就行;还有一些是从某个小的圈层中所塑造的美誉度开始的,最终实现了正向反馈。从案源角度来看,不同的律师,在做律师之前的资源、禀赋、性格、学历等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他的切入点也不一样。大家各显神通,各凭本事,这是一个立体而非线性的品牌塑造过程。

律师行业目前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律师个人品牌与平台品牌的关系。如果个人品牌与平台品牌无法形成良好互动,不能相互借势,出现大律师小律所这种“穷庙富和尚”现象,不仅浪费了各自资源,对律所发展和品牌塑造反倒是一种侵蚀。

从团队的补强角度来看。一定是要塑造强烈的品牌,而不是只强调个人的品牌。当然,不排除某个人是一个舰队,是一家律所,但个人一直认为,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因此,品牌塑造一定要把握好律师和律所的关系。

张斌律师:我个人非常认同段老师的这个品牌塑造的理论。

品牌塑造就是口碑打造。我觉得,口碑是客户心中的口碑,不是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自吹的口碑,口碑不是吹出来的,口碑是在客户当中不断的强化,最后得到客户的认可而形成的。因此,口碑本质上就是在潜在客户中的一种信任或者一种认可。

如果你的专业包括你的产品和服务,有差异化,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你在这个专业领域,就有可能形成口碑,就会有知名度,就会自带流量,就有了案源的一个通道。如果你的信誉好,能够获得客户的信赖,那么,你在客户心中就有了信誉度,知名度再加上信誉度,就形成了你的美誉度。

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超越客户的需求,能够给客户带来惊喜,那么,你在客户中的门路也就形成了。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三者对于品牌打造,缺一不可。

我也认同董老师刚才所说的,品牌塑造是一个立体而非线性的过程。因此,对于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三者都要重视,缺一不可。

线上讨论中

郑彬彬律师:对于上述六个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

陆雅律师:今天的话题主要围绕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专业,一个是营销。如果是从公司制的角度来看,可能还缺一个环节,就是管理。因为合伙制的律师事务所,专业与营销是不分离的,合伙制律师,往往既要做专业,又要做市场,还要做营销。比如,以恒都为例,做市场的人员可能本身并不是律师,做商务对接的人员本身也不是律师,专业能力和营销在分工上是不同的。公司制的律所,到底是专业优先,还是营销优先,公司制一体化的情况下没办法绑定在一起的,缺一个环节是管理。目前,恒都在管理方面,整个体制下有一个管理委员会,其次有三大中心:大法律中心、大客户中心和大运营中心,用管理的方式,把专业和市场、把客户和具体承办人统筹到一起。

大法律中心以承办具体的案件为主,大法律中心的所有律师专业优先,没有其他选择,其中再按照不同的专业分为五大事业部,即:资本市场事业部、公司并购事业部、知识产权事业部、刑事业务事业部、商业诉讼事业部。另外,还有一个全国常法中心,这就意味着从律师专业划分的角度,划了五大事业部与一个常法中心。这样划分完全不影响市场部的拓展,不影响恒都的规划,专业和营销是隔离的,运用管理的方式,运用组织架构的方式,将营销和专业串起来。

在公司制的情况下,大运营中心把行政、人力、IT串起来,实际运营过程中,恒都更像一家公司,从国内和国际布局,运用大法律中心、大客户中心、大运营中心的方式做一个平衡,把专业分门别类放在几个框架里,并在五大事业部的基础上做一个细化,即:45个专业部和110个作业组,之所以区分是因为每个律师做的每一个细分领域足够细致。怎么判断专业不专业,从小的门类进行判断。

针对于行业,我们分了三十大行业部门,但是并不是说,我们把客户分了行业之后就成为了行业的专家,我们也成不了行业的专家,除非我们进入了这个行业。如果能成为了行业的专家,行业知识成了第一位,法律知识成了第二位了。比如保险行业,我们能说我们了解保险行业的法律法规,不能说我们了解保险行业,所以,在对客户进行行业分类的情况下,我们把细分的45个专业部一一匹配。当我们针对某一个特定行业的时候,我们来匹配争议相关的律师,更为细分。

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很多时候,市场部会服务于大法律中心、大客户中心、大运营中心,市场部在做任何活动之前,会有一个战略定位,并不只是刷品牌、刷活动、刷存在感,市场部做的工作不能是单一的、一次性的,需要包含整体维度,把大法律中心串起来,把大客户中心、大运营中心配置在要做的活动中,花几十万刷存在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恒都,市场部跟运营、品牌、活动、战略等部门会更紧密绑定在一起,在做营销的过程中,可视化的内容会更多一些。

何焰老师:我刚才听了大家讲的这些话题,其实在我看来,归结为一句话:咋挣钱,咋长久。第一,从我的角度来说,在行业中有三类角色,甲、乙、丙。那么,律师在市场里面到底扮演的是甲方、乙方还是丙方?个人认为,律师就是丙方,律师事务所就是乙方,买单者(客户)就是甲方。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乙方、丙方很专业,但甲方极其不专业,他们无法评判,什么是好律师。要么听人宣传,要么靠关系介绍,要么看广告,这就是行业的状态。我觉得要想让行业市场规范起来,必须培养甲方的专业性,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好的乙方、丙方。

第二,专业化、市场化,其实是两条腿走路。首先,没有专业化,市场化做得再好,不长久,总有一天会被识破;其次,光有专业,没有市场,也是不行的。作为一个律师,一家律所,专业化、市场化都要走,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化,加大市场化,做好自己或者律所的IP定位、人设定位,进行标签化,才会长久。最重要的是,永远以客户为先,始终重视客户的体验。

第三,律所和律师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以及在中国经营律所最需要的是什么。在中国,最大的特色就是老师干得好做校长,医生做得好做院长,专业人士做得好变成经营者,其实,这是不合理的。在国外,医院的院长是学工商管理的,医务管理委员会是懂专业的。专业的律所,更多的是以专业为底子,以经营为核心的机构,因此,经营律所,需要更多懂营销、懂管理、懂资本的人加入。

因此,从外行人角度,总结如下:第一个,搞清楚市场整体的游戏规则;第二个,市场化和专业化是两条腿;第三个,法律服务就是一门生意,既然是生意,就要将经营和专业服务有机结合。

线上讨论中

二、观察员之针锋相对

林叔权律师:董律师,以您的经历来判断,当事人找到瀛和律师机构,是冲着律师个人来的,还是瀛和平台?

董冬冬律师:瀛和成立至今7年时间,我们的品牌给平台律师的加分项情况不一。就我个人来说,我受益于瀛和平台的品牌建设,很多客户是基于我作为瀛和创始合伙人而认识我。

在个人业务导入过程中,我非常受益于品牌本身的见识。但是,后期加入瀛和的律师,需要更多依赖于个人资源的附加、个人专业能力。到目前为止,平台绝对不是律师成交业务的最主要因素,平台更多的是律师的加分项而已,并不是关键因素,我个人觉得,团队更重要。如果律师加入瀛和,看重的是能够为个人品牌增添背书,那么,瀛和只是锦上添花。

对于客户来说,瀛和能够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是:一、全国性的网络平台,市场本土化,服务全球化;二、全国范围内在6000名律师里优选为客户服务的律师。

林叔权律师:行业内有很多名气很大的律师,名气等同于品牌吗?

董冬冬律师:我曾经给律师做过分类:一、政治律师,担任两会代表或协会职务,他们是社会活动家,而不主要靠专业身份;二、产业律师,他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站在产业的风口浪尖上,提供产业服务,比如:网络法律师,PPP律师;三、专业化律师,在具体业务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以二八定律来看,行业内80%的律师都不是名律师。目前,我们律师行业并不缺名律师,缺的是在政治格局上能够代表行业声音的律师,缺的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拥有前瞻性的律师。专业才是律师的根本。

林叔权律师:有名气的律师,其专业功底、专业能力就很深厚、很强吗?当事人怎么才能找到“对的律师”?

董冬冬律师:律师行业的痛点是没有建立起对律师的评价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律师靠信息不对称、信任不传递赚钱。

而当事人,他们的选择是“有限理性”,这非常容易导致当事人没有选择到“对的律师”。于是,他们只能看律师、律所名气,至少有背书。但是,这同样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名律师只管接业务,业务接过来以后,就交给后端的授薪律师承接,而后端的服务质量、服务稳定性不足。因此,当事人会认为,名律师的个人名气与服务质量不成正比。

当事人要想找到“对的律师”,一方面,要求律师保证客户服务的稳定性、高质量,在客户体验上下功夫;另一方面,有赖于从整个行业上打破信息不对称,建立律师评价机制。

从目前来看,当事人既要解决问题,又要享受到高质量服务体验,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我相信,未来律师大数据建立起来以后,对当事人找到“对的律师”是有帮助的。

林叔权律师:请教一下张斌律师,现在有很多的律师机构,引入越来越多的非法律人士进入,专门从事经营管理、营销等工作,对此,您是怎么看的?有没有压力,或者感觉更轻松,律师只需要专注专业即可。

张斌律师: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觉得,传统的律师实际上是非常苦的。接案子、搞营销、搞管理、做案件,什么都要自己做,要把自己打造成“全能”人才,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个人主张,未来的律师事务所要走专业化道路。所谓的“专业化”是流程专业化,比如:由职业经理人专门做管理,有专做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的,有专业营销的人员等。目前,卓建律师事务所也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探索。

律师事务所内部应走向分工,让最专业的人去做最专业的事,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法律行业过于专业化,特殊人才严重匮乏,比如:精通律师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律师事务所管理人才,到时候,律师事务所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无论是律所还是律师,在品牌塑造过程中,一定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且品牌的打造,要从专业或者行业的差异化开始,方向对了,再加上坚持不懈,品牌就形成了。

林叔权律师:请教一下陆雅律师,您所说的“管理”与张斌律师所谈及的“管理”是否在同一层面上?

陆雅律师:恒都体制内的“管理”是针对公司制一体化的管理,如果是团队的管理,可能跟律所整体的管理关系不大。恒都的“管理”更多的是律所的管理,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

马佳:恒都的“管理”主要是从机构上,我们有大客户中心、大法律中心、大运营中心,恒都的公司制,各个中心的运营是连成了一条线。比如:某个团队或某个律师需要恒都品牌或者案例共享,只需把要求报送到市场部,就会有信息统一输出,个人无需再单独制作文件,这就是恒都的公司化、一体化。

恒都在推集团化的联盟,对分所是一体化垂直管理的。集团联盟是为一体化分所提供服务的,从培训、品牌、市场活动以至于logo等,所有的需求都是由恒都集团秘书处统一输出。

林叔权律师:请教一下陆雅律师,在恒都体系里面,只有律所的品牌,没有个人的品牌,这个理解是否正确?

陆雅律师:应该这样理解,恒都是以律所的品牌为先,在律所品牌优先的情况下,会存在某几个领域专业名师的打造。在恒都的品牌下,有分所和加盟两种,但不管是哪种,都以律所品牌为先,当然,恒都并不排斥宣传个人。

林叔权律师:恒都关于全球合伙人分级的指标(业绩指标),跟传统的挂靠合伙人/律师,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马佳:去年在恒都招募的合伙人是薪酬合伙人,2万-10万一个月,现在招募全球合伙人是为了补充专业线,储备人才,因此没有要求创收指标,当创收达到一定级别会晋升为全球高级合伙人。现在,恒都招募的合伙人是自带案源的合伙人,恒都有很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在专业领域可以给到合伙人案源,这是相互承诺的。

林叔权律师:据我了解,目前何焰老师正在帮助律媒·律师学院开发课程、训练讲师。我想了解一下,您所领导的律媒·律师学院教研组,接下来会有怎样的规划?

何焰老师:律媒·律师学院教研组主要教四个方面的能力,即:在市场上表现差异化的能力,贴标签(行业或专业独特的标签)的能力,开发客户、拓展案源的能力,谈价、签单能力等等,让每个律师既要懂自己的专业,又要懂市场化做营销。

三、精彩点评

段建国律师:

律所或者律师的品牌建设,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诚如这次的律师品牌话题一样,它涉及专业能力、市场营销,甚至触及行业定位与市场发展趋势等等,难得的是,董冬冬主任、张斌会长,以及陆雅律师、何焰老师,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都给大家做了精彩分享。

下面谨就影响品牌形成的三个要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其一,市场发展趋势,决定律师业兴衰。

这是市场定位的问题。毕竟律师业是服务行业,各个市场主体的命运,与律师命运息息相关,律师不可能超脱于市场之外。

房地产热时,催生了一大批房地产专业律师,上海的建纬、北京的中伦等品牌律所,也应运而生。

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企业的转型升级,便越来越重要,绿色、环保、高科技相关的法律服务,越来越受欢迎,深圳的绿建、浙江的阳光时代,越来越焕发出活力。

其二,行业律师会成为律师业的翘楚。

律师人数越来越多,律师的同质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异军突起,迅速取得客户信赖,既懂行业规则、又通法律的行业律师,就会成为客户的首选。

随着时代发展,客户选择律师越来越理性,以低价格定律师、以熟人选律师的现象,慢慢会退出市场舞台,客户会更需要能给自己迅速解决问题的律师。

行业律师懂行业,就会与客户有更多共同的话语基础,沟通成本会大大降低,也更容易取得客户信赖。

就刑事业务而言 ,钱列阳投身于金融领域的合规,我的团队选择BOSS刑事危机化解,都是基于行业细分的选择。

其三,专业能力强,会引爆律师品牌。

在大数据时代,律师是否专业,不是光看律师如何宣传,客户会有太多的渠道,去评判律师的专业程度与专业能力。

毕竟关乎客户人身自由,毕竟关乎客户财产安全,客户会通过判例门户网站,寻找同类案件的判例,进而发现专业律师,也会通过律师发表的专业论文与专著,衡量律师的专业能力。

律师毕竟是靠专业吃饭的,专业能力的强弱,是最终赢得客户的根本,律师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板凳一坐十年冷,去修炼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力。

知名度不等于信任度,更不能等同于美誉度,市场推广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专业能力做支撑,律师品牌建设,就会真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反,那些有胜诉判决书背书、有专业著述资证的行业律师,很有可能会因为某个时间节点的成功案例,借助微信微博,迅速走红,被世人所熟知与认可。

四、观察员总结

林叔权律师:律师品牌、律所品牌打造应当以客户为中心。

各位嘉宾对品牌、营销、专业、律所的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发表了精彩的意见。品牌与专业、品牌与营销、品牌与管理、个人品牌、律所品牌等等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是我们在一两个小时的讨论中就可以下结论的。

所有的律师事务所以及律师可能都在进行着自己的实践,都在进行着个人品牌以及律师事务所品牌的塑造,或者是团队的品牌的塑造。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我个人认为,应当以客户为中心,还必须以成交为中心。也就是说,以客户、案源为中心,最终落到成交这个点上。

当然,这个成交不是一个简单的成交,而是一个有性价比、有价值的成交。我们所有的营销也好、专业也好、品牌也好,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律师和律所的营收。所有专业的打造、行业专业化的寻找、专业的细分、团队建设、律所运营,最终都要回到案源、成交、客户、有性价比的订单上。

因活动时间有限,对于律师律所品牌引发的诸多思考,受邀嘉宾与线上参与人员均表示意犹未尽,将继续在“大湾区青年律师成长沙龙”微信群里互动。

本文嘉宾发言根据录音整理,嘉宾意见不代表律媒社观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