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王阳明&唐伯虎:知行合一 致良知;我笑世人 看不穿

王阳明&唐伯虎:知行合一 致良知;我笑世人 看不穿

时间:2019-05-17 00:01:03

相关推荐

王阳明&唐伯虎:知行合一 致良知;我笑世人 看不穿

第103篇原创

同在明代,相差2岁,

一个是“点秋香”的绘画天才,

一个是“知行合一”的哲学家、教育家。

不同的人生际遇,

性格和心智的差异,

会让同年参加会试“高考”的他们

各自走向何方?

王阳明&唐伯虎

一场考试,不同命运

公元1499年的京城会试,迎来了明朝历史上两个天才级的考生:生于1470年的唐伯虎和生于1472年的王阳明。

花开两朵,先说唐寅。

唐伯虎号称神童,16岁就是苏州府考秀才的第一名,后来又是乡试考举人的第一名。

不幸的是,唐伯虎24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也在这一两年内相继离世。

情绪大受影响,家境逐渐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他才重新振作,潜心读书准备科考。

29岁那年,唐伯虎和他的江阴富豪好友徐经(徐霞客的高祖)结伴赴京赶考,名声在外的他被认为能连中三元。

高调、张扬的两个人,在京城不论考前还是考后,都很锋芒毕露,惹人眼热。

枪打出头鸟。

本来信心满满、考试发挥出色的唐伯虎,被卷入了一场科考舞弊案。虽然被后世普遍认为蒙受冤屈,但当时还是被打入大牢。

此案成了他一生命运的转折点,终身被排除在了科举考试外,也终结了一生的为官之路。

再说王阳明。

唐伯虎是神童,王阳明更是天赋异禀。

据说,他的母亲怀孕14个月后才分娩,他出生时,他的祖母梦见天神云中鼓吹,怀抱一子从天而降。

但贵人语迟,直到6岁,王阳明才会说话,但其实早已默记家人所读过的书,开口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幼年的王阳明,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他11岁时,他的父亲王华更是高中状元,在北京当了翰林学士,于是把他带到北京求学。

私塾读书时,一次与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不落窠臼地说到,“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

对于他来说,“学而优则仕”是为了有施展抱负的平台,而不是为了当官发财。

而且,王阳明从小就不是一个“书呆子”,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后,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

15岁时,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对边塞的地势地貌、风土人情进行一番实地考察,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18岁,他回浙江余姚成婚,也是“与众不同”。到拜堂成亲的时候,家人发现新郎官不见了。整整一天后,才在一所道观里,找到了与道士相谈甚欢的王阳明。

在南方,他还拜谒了当时的理学家娄谅,对“格物致知”之学甚感兴趣。

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便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后来,他参加了两次会试不中。第三次,终于在唐伯虎也参加考试那年,在殿试中,取得了二甲第七名,也就是全国第十名,中了进士。

三十而立。两人在快到30岁时,在同一场会试中相遇,结果不同,但坎坷人生路却同样等待着他们。

“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

无法步入仕途的唐伯虎,形成了狂狷、孤愤的心态,从他的诗《言志》可见一斑: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他用了十年时间游历名山大川,寄情山水,将心中块垒诉诸笔端。“国家不幸诗家幸”,他的诗词和绘画境界更加大放异彩。

游历一番后,唐伯虎回到苏州,靠卖画和同为“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等朋友接济为生。

幸运的是,唐伯虎就在这个时候遇到了第三任妻子沈九娘。他倾尽所有,买下了苏州城北一处早已荒废的旧居,更名为桃花庵,更自号桃花庵主。

可惜,没过多久,滚滚红尘中难得的知己沈九娘,也病逝了,他就一个人住在其中。

唐伯虎后来作了一首《桃花庵歌》,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脍炙人口那几句台词就出自其中: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高中进士的王阳明,从此在仕途上就一帆风顺了吗?

非也,非也!

刚入官场没多久,因为得罪了得势太监刘瑾,他先是被关进诏狱,后又被锦衣卫追杀。好不容易逃命了,他又被流放到了当时瘴疠之地贵州龙场(贵阳西北70里),当一个没有品阶的小驿丞。

在人生最极端的困境里,王阳明“赋到沧桑句便工”。他每天栖居山洞里,突然一天脱胎换骨,龙场悟道。从此“心外无物”“知行合一”,开创了阳明心学。

贵州阳明洞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驿栈驿丞,但他的思想和讲学,征服了当地的官吏和各族民众。

先见之明 &

平定叛乱

会试结果不同的两人,历经各种磨难后,因为江西南昌的明宗室,宁王朱宸濠,又有了某种关联。

对于唐伯虎,

官场之门本来关闭了。声名很大的宁王对他高薪聘请,让他觉得人生的转机来了。

刚开始,宁王让他教娄妃学画画。无巧不成书,这个妃子就是前面提到的,王阳明的老师娄谅的孙女。

但神童就是神童。唐伯虎发现,除了一些幕僚谋士外,宁王府中还有不少江湖术士和土匪地痞。他意识到,宁王网罗各种“人才”,包括招揽他,很有可能在为谋反设下一个大局。

没办法直接辞职,唐伯虎便使劲儿喝酒,装疯卖傻。据说,为了达到目的,他还搞起了“酒后裸奔”。好面子的宁王只能将他解雇了。

唐伯虎成功逃脱了一场斗争旋涡。而此时距离一直韬光养晦的宁王造反,还有约5年的时间。一般人根本没看出丝毫端倪。

而在唐伯虎被招至宁王府前4年,15王阳明也离开了贵州,被任命为江西庐陵(今吉安县)知县。15,政绩卓著的王阳明当上三品高官,派他去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剿匪。

一边平匪患,王阳明还一边治学,提出古本和今本《大学》的区别,和中年和晚年朱子之别,学术上又再次精进。

15,密谋多年的宁王,起兵叛乱。王阳明当时是赣南巡抚,但手下士兵连1万都不到。只能,使诈!

一方面,他伪造文书,四处散发,谎称自己手里有16万精兵;另一方面,他利用反间计,发密信给宁王手下两个谋士,迷惑宁王,调虎离山。

双方最终在鄱阳湖激战3天,历时35天的叛乱,以王明阳大胜、宁王战败被俘,宣告结束。

叛乱有功的王阳明并没有得到当时朝廷的重用。但对于他来说,是否得到重要,应该并不重要。

知行合一,专注地做一件,事上练,做成一件有价值的事,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我是总结分界线~~

几年后,王阳明去世,遗言云淡风轻: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从小想当“圣贤人”的他,成为对后世

影响巨大的哲学家、政治家、

军事家、教育家。

清初著名文学家王士祯评价他,

“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梁启超先生发表演讲时也曾说道:

“青年们啊,你们感觉到苦痛吗?

我告诉你,唯一的救济法门,

那就是依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

晚年的唐伯虎,转而信佛。

他的一生,贫苦的生活,

痛苦的经历,郁闷的心情,

恰恰成了艺术创作的养分和源泉。

现实中,恣意人生求而不得;

书画中,挥洒自如实现自我。

当时社会和如今对他画作的追捧,

足以证明他的绝世才华。

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

因诗文,他位居“吴中四才子”,

凭书画,他位列“明四家”。

唐伯虎《秋风执扇图》

如果把人生看作是一场体验的话,

他的人生已足够精彩。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从他54岁临终写下的绝笔诗来看,

一生苦闷、性格狷介的他,

最终有了些洒脱、豁达,

应该也算得到了解脱。

无意对比两人,

也许命数天定。

愿你我能

求仁得仁,活得精彩。

注:部分文字参考郦波《五百年来王阳明》,感谢~

其他推送,你可能也想看:

为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鼓掌,也为她父母点赞!

北京中轴线,有啥了不起,怎么能玩儿转?

明朝太监家庙,藻井流失美国,智化寺太传奇?

女人,“三十而已”,如何“不惑”,我说了算!

莲与禅:最美的在身边,不在远方!

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后海只如初见!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但他爷爷王通更牛?

《清平乐》“背诵并默写”天团, 揭开“历史名场面”!

还是忍不住吐槽下,北京的“停课不停学”……

为何我们眼含泪水,因为平凡人们给我们最多感动!

9类30套童书推荐,什么书让孩子愿意读5遍?

如果只去东四胡同博物馆,那你就亏大了!

帝都遛娃2.0版,8对CP再也不愁没地儿去!

诗(词)人文史地系列,点这儿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