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广东工业大学12大国家级一流专业介绍 高考值得报考!

广东工业大学12大国家级一流专业介绍 高考值得报考!

时间:2023-01-18 15:13:30

相关推荐

广东工业大学12大国家级一流专业介绍 高考值得报考!

轰轰烈烈的高考已经过去, 考生们除了享受假期,也需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

在此,我们推出广东工业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简介,分别介绍这十二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信息工程、工业设计、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环境工程(排名不分先后)的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就业等情况。

干货满满,不容错过!

1、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名片

1.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通过教育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3. 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特色专业

4.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示范专业

5. 化学学科和工程学科均进入国际ESI排名全球前1%

师资力量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讲师14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9人,38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专任教师中有国家杰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2人,珠江讲座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广东省杰青2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人,省级“百千十”工程培养对象4人。

,方岩雄教授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化工原理教学团队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了包括国家级人才等在内的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的教学团队。

办学特色

办学过程中坚持课程建设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近几年建设了省级资源共享课程4门、校视频公开课2门;获得了各类教改项目16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5项;出版了5门核心课程教材。依托学科优势打造多层次的创新实践体系,建设了一批用于本科教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平台,建成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4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0多个,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以广东省的产业特点为导向,以“符合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宽口径、重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为专业培养特色:包括校企联合培养的“化工卓越班”和以创新教学为特色的“化工创新班”;构建“以化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的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强调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衔接,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着力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方案并行,培养既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阔国际视野与竞争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就业情况

本专业具有专业口径宽、行业覆盖面大和就业面广等特色,毕业生能在化工、精细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消防和军工等行业就业。就业区域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如:浪奇实业、立白集团、环球集团、天赐高新、中山天图、广药集团、丹姿集团、美轲(广州)化学、澳宝集团、茂名石化、广州石化、百安石化、众和化塑、新华粤、西陇科技、光华股份、深南电路、景旺电子、崇达电路、兴森科技、胜宏科技、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等。近四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高达98%以上。此外,约有15 %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包括出国留学。

2、应用化学

专业名片

1.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化学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

师资力量

应用化学专业拥有专职教师42名,包括教授17人、副教授12人和讲师13人,全部具有海(境)外留学经历, 46%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经历,其中长江讲座教授、国家杰青、外籍院士各1名;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杰青、青年珠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各1名;“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4人、珠江新星4名,校青年百人18人。与美国哈佛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关系。

图 | 应用化学专业科研平台

办学特色

图 | 应用化学专业学子创新项目

应用化学专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了以印制电路板用电子化学品、环保和新能源用催化新材料以及表面处理技术相关的日用化学品的特色专业方向,设计并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科研开发能力的训练。同时采用多层次、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三年级可选择不同方向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或选择3 年在校学习、1 年在基地企业实习的“3+1”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优秀的学生亦可选择去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发达国家进行最长1 年的国际交流。

就业情况

应用化学专业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特色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实行专业学习导师制,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生近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85%在珠三角就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签约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毕业生供职单位包括广州石化、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立白集团、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椰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国内继续深造的比例逐年上升,已有大量学生保送本校或前往美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国际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自动化

专业名片

1. 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 全校率先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首批验收)

4. 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

5. 专业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进入前10%(A-)

6. 专业所在控制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力量

自动化专业现有专职教师80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30人、讲师19人,另有实验室管理教师12人。

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3个、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师德标兵1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广东科技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1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珠江学者”3人。

办学特色

图 | 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环节

在“新工科”导向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OBE)和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教育理念,以智能制造和智能系统为主要发展方向,着力培养学生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好地为区域(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领域专业人才支撑。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职业规划、继续深造意向等因素,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机器人班等形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业面向国家战略,对接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新需求,汇集政府与企业的资源,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专业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建有中国制造2025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家与省级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了“探秘自动化”等一批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程。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就业情况

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其中智能装备、机器人、电力及新能源、汽车占比40%,电子信息、信息服务、金融信息等相关领域占比约35%。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从事技术开发的达32%,技术支持的达25%,管理岗位的23%,产品销售的8%。

4、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名片

1. 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

3. 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师来自于国内外众多著名高校,学术交叉融合优势明显。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半数以上具有海外学习或学术交流背景。现有国家级人才18人次,包括双聘院士2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亚太材料科学院副院士1人;省部级人才多人次,包括珠江学者、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等。专业教师中大部分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其中教授共50余人。

办学特色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优越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具有资源优势;定位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具有特色优势;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到校科研项目经费突破亿元,具有创新优势,以科技变革促进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二、专业建设依托高水平学科平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依托来自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广东省高强度资金重点资助的学科硬件条件,无与伦比的大湾区经济环境,学生们在这里能接触先进的科学知识,形成富有创造性的思想,掌握全面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制订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经选拔后大三学生可到知名优秀企业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师。

四、多样性平台助力学生高素质成长

多样性的科技创新平台,近五年来,本专业本科生在“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器人大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奖60项,省级以上获奖人数超过400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就业情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办学60余年,已毕业学生约1万人,学生当年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为大湾区及华南地区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机械工程技术人才,校友遍及省内知名制造企业,如深圳华为、广汽本田、深圳比亚迪、珠海格力、海信科龙、TCL电子、美的集团、三星电子、广州地铁、三菱电机等。部分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或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如牛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或保送本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名片

1. 1993年起评为广省重点扶持学科,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持续重点建设

2. 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3. 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4.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软科学排名,列全球76-100位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凝聚力强的教学科研管理队伍。现有教职工137名,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6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逾百人。

拥有系列海内外高级人才,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广东省创新团队带头人、广东省杰青等,并拥有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办学特色

图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一、强调综合与实践,培养新工科人才

以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和集中的实践课程为主、校企共建应用性实践课程及生产实习为辅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以强化学生的系统性工程实践经历。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近三年,先后与华为、腾讯、字节跳动、优速网络、北航希冀、腾科、东软睿道等企业合作开设校内外实践、实习、实训与竞赛,实现学习和就业高效融合。

二、突出多样性、个性化培养

为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结合广东省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升级背景,将高年级的选修课程分为大数据技术、智能移动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媒体计算四个培养方向,以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个性有针对性地选修课程。开设了各种校企联合培养班,突出多样性、个性化培养。

三、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各类竞赛、参加教师团队、发表论文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获得挑战杯国赛特等奖6项、一等奖22项,ACM金奖18人次、银奖15人次、铜奖18人次等。建立了创客空间,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至今已5年,目前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覆盖率高达83%。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认同,大部分在科技企业就业,学生就业形势很好。以来,本专业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其中在广东就业占95.3%,其中珠三角就业占比超86%。超过89%毕业生进入了各类企业,6.06%进入行政事业单位,10%在国内或出国升学深造。

就业行业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企业包括银行、腾讯、、网易、阿里巴巴、京东、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汇丰软件等著名企业。

本专业毕业生也可申请保送或报考研究生,每年毕业生有保送到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也有部分学生考取了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

近5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含境外读研)逐年增加,接近10%。出国(境)升学毕业中的,有多名毕业生到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学校升学就读。随着社会发展与专业变革,学院计划在3年后,升学率争取达到25%。

6、环境设计

专业名片

环境设计专业,是通过对生活空间的设计,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大一的大类平台课程后,二年级进入本专业的学习,通过综合造型、空间模型、设计制图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空间造型能力。主要开设室内与展示设计原理、城乡设计与实践、公共艺术设计原理、创意办公空间设计、体验式空间设计等必修课,空间叙事与策划、可持续设计、创意空间营造等选修课。使学生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一定的专业设计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能力,能够在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览陈设、文创艺术四个方向提升环境质量。

办学特色

本专业不仅仅是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培养学生,而且依托学校工科背景,重视新材料、新技术与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关注以欧美日为代表的现代设计潮流,并立足本土及区域化文化研究,以协同创新为目标,紧密结合当今城乡建设需求,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另外,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建筑业、会展业、制造业的发展优势,以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为依托,开设了各种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突出多样性、实用性、个性化培养。

就业情况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竞争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和认同,学生就业形势普遍较好,毕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本专业就业率在98.85%,其中在广东就业占95%。超过70%毕业生进入了各类企业或创业,10%进入行政事业单位。20%在国内或出国升学深造。

学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规划研究单位、房地产公司,可以从事室内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展示陈设、公共艺术与管理等多种领域工作,毕业后还有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参与国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7、信息工程

专业名片

1. 通过教育部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 入选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

3. 全国排名第22,广东省排名第1

4.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结合国家对人工智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开展卓越工程师班的特色培养

5. 广东省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师资力量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9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6人、讲师39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9人。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博士毕业人数占90%。近几年通过学校“百人计划”和“青年百人计划”引进了30名高层次师资人才,其中包括引进和培育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和重大科技项目入选者7人、省级高层次人才6人,大大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实力,涌现出一批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中青年教师。

办学特色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优越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具有资源优势;定位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具有特色优势;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到校科研项目经费突破亿元,具有创新优势,以科技变革促进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二、专业建设依托高水平学科平台

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科研究方向涵盖了无线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络、信号处理、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信息领域。

三、多层次平台助力学生高素质成长

优越的专业实践平台:学院专业实验平台设备先进,拥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省级实验室3个,与企业共建工程教育平台并已组建实习实践基地13个

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平台:信息论坛、创新实践大讲堂、飞思卡尔竞赛、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竞赛

就业情况

毕业生在-间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6.19%。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了众多知名企业:

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等运营商在各地的分公司。

研究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广东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制造业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金融企业: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企业: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还有一批学生升学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学习深造。

8、工业设计

专业名片

工业设计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与产业深度融合、跨专业协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设计能力和跨学科协同创新的研究应用型人才,为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制造业服务,从事工业设计创新开发及相关领域研究的高级工业设计人才。

工业设计专业依托广东省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大的产业背景支撑,经过十余年发展,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果,为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省内外工业设计教育界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本专业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广东省特色示范专业,拥有国家级大学生艺术学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协同育人基地。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产品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共建“中国体验设计发展研究中心”,中央财政专项建设“广东省体验设计集成创新基地”等。

师资力量

国际化教授队伍10人,从北欧引进的 “工业设计集成创新科研团队”, 入选广东省第三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均为来自欧洲、美国的顶级工业设计大师。

办学特色

“2+2”创新班培养模式:1-2学年基础课程按入学行政班教学,3-4学年按学生兴趣及能力分别进入 “体验设计”“服务设计”和“机器人设计”等3个创新方向学习的个性化培养模式,系统培养学生创造力与设计实践能力,提倡科学、技术、美学的有机结合,重视现代工业设计的理论方法研究及实践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设计大赛,并多次获得红点、iF等国际顶级设计大奖。

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以服务广东省地区的产业为主,多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从事电子产品、家具、交通工具、互联网产业等领域的工作,包括工业设计、结构设计、产品经理、用户研究等相关职位。国内的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都在召唤着创新与设计,本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专业就业前景理想,毕业生有进入华为、腾讯、TCL、美的、广汽、三一重工、洛可可设计等知名企业工作的,有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有的赴欧美留学和工作,也有的自主成功创业,就业率历年保持98%以上。

9、制药工程

专业名片

1. 专业所处的化学工程学科被评为广东省“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建设学科

2. 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优势学科

3. 被评为广东省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 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5. 获广东省重点专业立项建设

6. 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

制药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赵肃清教授荣获“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国外制药工程相关专业的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珠三角地区制药企业工作者为兼职教师,总共获得了8项教学成果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2项,校级奖励5项。

办学特色

一、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制药工程专业自创办以来,建设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 “既懂工程又懂药”,具备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行业高度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培育的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源源不断输送新生力量。

二、 特色实验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建有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面向大湾区生物医药行业的制药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制药工程GMP创新实践中心、中美、中英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药物生产工艺虚拟仿真生产实习系统。具有“校内实验教学、岗位模拟仿真、校外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锻炼”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三、特色培养模式

“制药工程创新训练营”为本专业特色的培养模式,学生入校后,结合高考成绩,在第三学期统一考核选拔,小班教学,“一对一”导师制下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训练,择优推荐国外一流大学的交流培养与研究生保送。

“校企3+1联合培养”,提前一年进入省内企业或科研单位开展实践实习,校内和校外导师双重指导,注重与工作相关实践技能的培养。

本专业与美国或英国共建多个联合实验室,支持优秀在校生海外长短期研修交流。

就业情况

制药工程专业的就业率高达98%,就业前景稳定,就业方向对口。

10、土木工程

专业名片

图 | 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级(优势)重点学科

3. 历年志愿生源达到100%,我校热门专业之一

师资力量

本专业有专业教师70人,教授17人,副高职称22人。其中教育部非力学专业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力学教学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人,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青年百人”15人。专业还聘请了一批就职于行业著名企业的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校外指导教师。

办学特色

一、发挥地区优势,主动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共享港澳区域优质资源,适应建筑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构建以实践环节、科技活动和竞赛为载体的创新训练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构建多专业协同、校企协同和区域协同的多层次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5年,专业获得教学成果奖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教师发表的教研教改论文67篇;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8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5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7门。

就业情况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在房屋建筑工程、城镇建设工程、岩土与基础工程等领域从事设计、施工、检测、管理和开发等工作以及在教学科研、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

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尤其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本专业就业率达到99.06%。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用人单位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较高认可度,评价专业的毕业生“好用、耐用、留得住、用得上”。很多著名企业常年招聘本专业的毕业生,如恒大地产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融创房地产有限公司、雅居乐地产置业有限公司、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建集团、中铁建设集团、广东省建工集团、广州建筑集团总公司等。同时,本专业可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给予毕业生更多深造机会。

11、工商管理

专业名片

1.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国家级特色专业

3.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4. 广东省名牌专业

5. 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

6. 入选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5%(全国第67位、全省第5位)

师资力量

工商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10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副教授19人、“青年百人”特聘副教授6人、讲师16人;省级教学团队一个。与此同时,本专业还聘请了一批就职于行业著名企业的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校外指导教师。

办学特色

一、紧跟重大现实需求。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和广东省管理实践,面向重大现实需求,形成了多样化极具创新活力的专业办学模式。

二、产教融合、融入发展促发展。顺应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趋势,构建了多个企业与产业研究院,依托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智库平台,与企业和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模式。

三、集成学校的工科优势和创新创业教育优势。利用学校强势工科服务社会的契机,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优势,形成了“灵活、快速、高效”为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四、形成了“扎根本土、放眼全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实行差异化人才引进策略和“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引育结合强基础,已形成了一支掌握主流学术规范与扎根本土实践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就业情况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数量远多于广东省其他高校,但就业率却一直位居各高校前列。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包括企业就职、继续就学深造和自主创业等。

毕业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升学备受青睐。到间,工商管理专业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读研深造,且目标学校的层次也越来越高,出国(出境)到国际一流大学已成趋势,毕业生深受国内外名校的认可和青睐。

得益于多年扎根华南的专业沉淀,毕业生深受雇主喜爱。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让专业毕业生在业界积累了不俗的口碑。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们纷纷进入腾讯、、中粮、美的、保利、万科、苏宁、格力、南方航空、百事可乐、恒大、TCL和吉利等大型企业就职。

12、环境工程

专业名片

环境工程专业198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6年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和广东省名牌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第六批),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目前形成了以水污染控制技术、区域性水资源安全保障和链网式黑臭河涌整治为特色的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工业有机废气特征VOCs和POPs的光催化降解为方向创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实验和实践项目;以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电子废物回收利用、污染场地修复为重要内容的固体废物处理教学和工程实践体系。

师资力量

环境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职工3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7人,博导7人、硕导20人。为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能力,聘请环保行业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习和实践教学工作,参与指导污染治理项目的毕业设计,提高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了以宁寻安教授为专业负责人,中青年教授为主体的优秀学术团队,形成了年龄、学科、学院、教研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培养队伍。

办学特色

图 |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

建立产教研相结合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为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能力,聘请环保行业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习和实践教学工作,参与指导污染治理项目的毕业设计,提高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落实青年教师培养。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人才培养类项目《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以学院骨干教授为基础,国家杰青、教育部高层次人才等为核心,建立“老中青结合”传帮带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结合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吸纳青年教师参与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从而形成了专业导论、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等13个教学团队。围绕团队教学、精品课程、教材建设、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等关键环节,深入开展产教学研协同育人的教学研究、改革及实践,落实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

就业情况

近五年本科生就业率均超99%,考研录取率超20%,均居全校前列。迄今为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社会培养了6000多名环保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超过300人,是环保企业家的摇篮。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环境监测、环保公司和安全工程公司、大型企业环保和安全、职业卫生管理等部门。毕业生大多已经成为广东省各级环保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有些走上了市、厅级领导岗位,为广东省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招生办 运营团队 | 学生新闻中心 编辑 | 李润雄 责编 | 杜清 审核 | 陈少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