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社科赛斯独家解读《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社科赛斯独家解读《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时间:2021-05-10 16:15:27

相关推荐

社科赛斯独家解读《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9月4日下午,教育部发布了《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除明确了今年考研时间为12月26——27日外,还强调了以下三个关键信息:

一、以金融硕士为代表的经济类专硕(共六个专业),命题权收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解读】此前,经济类专硕的初试科目比较分裂,以人大为首的十几所学校从起试点联合命题,初试考查一门叫《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396)》的试卷;另外大多数学校不用这个396,而是考查统一命题的《数学三(303)》。根据此次发布的《规定》要求,该《综合能力》试卷将不再采用联考的方式,而是把命题权收归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统一命题后,虽然名义上仍允许各招生单位自主选择是否使用,但对照《管理类专硕综合能力》由“联考”到“统一命题”的变化过程,相信绝大多数院校将会使用这套试卷。

从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发展历史看,这次命题权的变化体现了以下规律:一个新的门类最初以“联考”的方式来试点,当专业影响力和招生体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命题权收归教育部,以体现公平性。当年管理类专硕也正是在,联考举行(1997——)后,完成了这一转变。

从命题本身和考生角度看,在“联考”时代,试题是由金融专硕教指委组织专家命制。而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题后,大概率不会使用原命题组,所以命题难度、风格会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当一个新的命题组刚开始接手后,会倾向于保守稳健。因此可以预期,今年首次统一命题的试卷难度会相对温和,且这一尺度至少会持续2——3年。此外,原来不考396而考数三的同学们,也要同步降低对高数的准备力度,增加对逻辑和写作科目的投入。

二、明年调剂时,必须在相同或相近专业间调剂,且如果调入专业(接收方)在初试中使用了统一命题的科目,想调剂的考生在初试中也必须考了此科目。

【解读】这一规定和上述第一条紧密相关。换言之,教育部恰是通过调剂阶段的约束,倒逼招生单位使用统一命题的试卷。可以预见,如果某一招生单位依然使用自主命题或大家较少采用的统一命题试卷(比如大家都考新396,而我非要考数三),将在调剂时被孤立,无法完成吐纳。进而影响考生在报名时的选择,慢慢变为非主流。是为政策的导向,标准的力量。

三、专硕不再按学科门类划线,而是按专业划线。如以MBA为代表的管理类专硕,七个专业将分别划线。

【解读】这一政策的出台完全在情理之中,且稍显滞后。众所周知,管理类专硕的七个专业针对两类不同人群。其中,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旅游管理硕士(MTA)、工程管理硕士(MEM)要求考生必须有本科三年、专科五年、硕士两年的工作经验。其中头部院校实际录取的考生,平均年龄能达到32——34岁。而会计硕士(MPAcc)、图书情报硕士(MLIS)、审计硕士(MAud)的考生主体则是应届生和刚毕业一年的二战人员。

考研划定分数线的初始动机是设定一个门槛,体现研究生教育的稀缺性。但由于管理类专硕大部分专业供大于求,即认真复习的报考人数远少于各招生单位实际能录取的人数(如MBA约为5万:10万)。所以分数线还要兼顾调节供求关系,而非设立高门槛。因此,最终划出的分数线只能“就低不就高”,即优先确保应试水平较弱的在职人员能够获得入学机会,同时也保证超过半数的左右才开始相关专业招生的单位得以生存。

因此,我们看到的管理类专硕分数线长期徘徊在165——170之间,即不足满分60%的水平(不及格),这一分数自然对以应届生为主要报考人群的三个专业毫无意义。而反观其他考四门、满分为500的专业,绝大多数分数线都会划定在330分(满分的65%)以上。二者相较,更反衬出MBA等管理类专硕发展近三十年,一直在数量与质量间纠结的尴尬现状。4月,石破天惊,管理类专硕在疫情所导致的扩招背景下,仍然强行划出统一命题后来的最高分——175,超出市场所有人的预期。考生一片哗然,不能自主划线的招生单位也徒呼奈何。至此,分数线要兼顾“选拔”和“供求”两个原则的自我矛盾式设定彻底破产,必须用新的方式来重构。

此次将划线标准下沉到专业,体现了研究生招生改革的积极意愿。可以预见,明年MPAcc等三个专业的国家分数线完全可以上调20分左右,进一步提高一志愿考生,特别是非全日制的门槛;同时降低复试压力,激活调剂市场,平衡头尾部院校的巨大差距。同时,以MBA为代表的四个专业可以进一步降低分数线,以滋养众多非头部招生单位。特别是考生平均年龄达到38岁的EMBA专业,可以借此进一步切入下沉市场,扩大录取规模。从此,七个专业各安其位,各取所需,岂不悦乎?!

综上,对于广大考生而言,这次改革的利好因素远大于利空。未来3——5年,考研将在国家政策的强力驱动下,进入快车道。在不远的将来,研究生会成为就业市场上的必要条件。因此,从长周期的视角考虑,一个此生迟早要获取的要素,如果当下内外部环境基本允许,则宜早不宜晚。

本文作者:王金门

王金门

作者简介:

王金门,北京社科赛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校长、股东、合伙人。南开大学 级 MBA,机工版《MBA面试高分指导》副主编。深谙院校录取规律和考生特点,社科赛斯核心辅导体系 ——“系统梳理与亮点挖掘”设计者,熟悉各行业、职能特点,善于引导考生寻找定位,归纳提升,多年来帮助众多考生考取理想院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