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小心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小心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时间:2020-12-05 12:20:02

相关推荐

小心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副粘病毒感染基本常识,小心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生活需时时刻刻警惕副粘病毒感染,副粘病毒感染怎么办的危害,提前预防和了解很有必要。吸血小毛驴下面给大家介绍小心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关注健康,珍爱身体!与粘液蛋白有特殊亲和性的一类病毒。其中的麻疹、呼吸道合胞、新城疫病毒等可感染人或动物,在医学和兽医学中有较大的重要性。具有多形性,比正粘病毒稍大,直径150纳米或更大,有包膜,包膜表面有由糖蛋白构成的脊状突起。病毒粒内的核酸是一条连续的ssRNA(单链RNA)。有的可用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

1鹅副粘病毒病的鉴别诊断

鹅源新城疫是各日龄鹅均易感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自1997年在国内首次发现该病以来,短短数年已在我国许多省份暴发流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发屐。该病由副粘病毒科鹅副粘病毒引起,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最小发病日龄为3日龄,随着日龄增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2周龄以内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100%。本病是近来重要的传染病,与患病鹅同群饲养的鸡也可感染发病死亡。

1、与鹅鸭瘟病毒感染鉴别。

由鸭瘟病毒感染的患鹅在下眼睑、食道和泄殖腔黏膜有出血溃疡和假膜特征性病变,而鹅副粘病毒病无此病变。

2、与小鹅瘟鉴别

小鹅瘟仅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鹅,而鹅副粘病毒病对各种品种和月龄鹅均具有易感性,特别是15日龄以内雏鹅有100%发病率和死亡率。

3、与鹅流感鉴别

鹅流感以全身器官出血为特征。鹅副粘病毒病脾脏肿大,有灰白色大小不一坏死灶,肠道黏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一淡黄色或灰色的纤维素性结痂病灶的特征。

4、与鹅巴氏杆菌病鉴别

鹅巴氏杆菌病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本病多发生于青年鹅、成年鹅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磺胺类药有紧急预防和治疗作用,而鹅副粘病毒病无此特征。患鹅肝脏有散在性或弥漫性针头大小坏死灶病变特征,而鹅副粘病毒病无此特征。

2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受害者

合胞病毒感染极广。由于母传抗体不能完全地预防感染的发生,合胞病毒肺炎在出生后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多见于3岁以下,1至6个月龄可见较重病例,男多于女。我国北方多见于冬春季,广东则多见于春夏。由于抗体不能完全防止感染,合胞病毒的再感染极为常见,有人观察,再感染发生率高达65%。合胞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有报道家庭成员相继发生感染,在家庭内发生时,年长儿及成人一般为上呼吸道感染。文献报道医院内继发合胞病毒感染高达30%至50%。

3小心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不久前,在香港的幼儿园和养老院中,暴发了一起有100多人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合胞病毒)并不是新发现的病毒。早在1957年,科学家就在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婴儿体内将其分离出来了,以后这种病毒就成为全世界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的主要病原。

合胞病毒是一种中等大小(120~200nm)、有包膜的rna病毒。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48%的2岁婴儿血清内有合胞病毒抗体,说明他们曾感染过合胞病毒;3岁小儿有77%曾感染过。在流行期,5~9岁的儿童约有20%,10~14岁的少年约有17%,15~19岁的青少年约有10%感染上这一病毒,成年人的感染率为3%~5%。随着年龄的增加,合胞病毒的感染率会逐渐下降。日本也有类似情况。

小儿感染过合胞病毒后一般缺乏病后免疫,很容易再次感染。6个月内的婴儿虽然有母体抗体,但他们缺乏局部黏膜免疫,而合胞病毒感染机制中局部黏膜免疫是个重要因素,所以6个月内的婴儿同样也容易发生由此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老年人因为抵抗力较弱,所以也常常成为合胞病毒的受害者。

对婴幼儿来说,合胞病毒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主要发生在晚秋及冬春季,一般只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流行。该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通过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潜伏期为4~5天。如感染的病毒量少或人的抵抗力强,也会有隐性感染。临床症状与流感及sars类似,要注意鉴别。特异诊断主要查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脱落细胞,通过分离病毒及免疫荧光进行检测。

预防合胞病毒的疫苗虽已在实验室及临床试验中取得一定成功,但尚未推广应用。一般的预防措施与预防sars类似。秋冬季节,应注意婴儿保暖,避免与患儿接触,托儿所发生疑似患者要隔离,对婴幼儿患者分泌物要消毒处理,成人接触患儿分泌物后要洗手。成人感染后症状较轻,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类似感冒。目前对此感染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

4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syncytialviuspneu-monia)简称合胞病毒肺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的间质性肺炎,多发生于婴幼儿。由于母传抗体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即可发病,但新生儿较少见。国外偶有院内感染导致产科医院新生儿病房爆发流行的报道。

5小心呼吸道合胞病毒

不久前,在香港的幼儿园和养老院中,暴发了一起有100多人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合胞病毒)并不是新发现的病毒。早在1957年,科学家就在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婴儿体内将其分离出来了,以后这种病毒就成为全世界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的主要病原。

合胞病毒是一种中等大小(120~200nm)、有包膜的rna病毒。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48%的2岁婴儿血清内有合胞病毒抗体,说明他们曾感染过合胞病毒;3岁小儿有77%曾感染过。在流行期,5~9岁的儿童约有20%,10~14岁的少年约有17%,15~19岁的青少年约有10%感染上这一病毒,成年人的感染率为3%~5%。随着年龄的增加,合胞病毒的感染率会逐渐下降。日本也有类似情况。

小儿感染过合胞病毒后一般缺乏病后免疫,很容易再次感染。6个月内的婴儿虽然有母体抗体,但他们缺乏局部黏膜免疫,而合胞病毒感染机制中局部黏膜免疫是个重要因素,所以6个月内的婴儿同样也容易发生由此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老年人因为抵抗力较弱,所以也常常成为合胞病毒的受害者。

对婴幼儿来说,合胞病毒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主要发生在晚秋及冬春季,一般只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流行。该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通过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潜伏期为4~5天。如感染的病毒量少或人的抵抗力强,也会有隐性感染。临床症状与流感及sars类似,要注意鉴别。特异诊断主要查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脱落细胞,通过分离病毒及免疫荧光进行检测。

预防合胞病毒的疫苗虽已在实验室及临床试验中取得一定成功,但尚未推广应用。一般的预防措施与预防sars类似。秋冬季节,应注意婴儿保暖,避免与患儿接触,托儿所发生疑似患者要隔离,对婴幼儿患者分泌物要消毒处理,成人接触患儿分泌物后要洗手。成人感染后症状较轻,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类似感冒。目前对此感染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

点击查看全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