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陕北窑洞

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陕北窑洞

时间:2024-05-07 02:06:39

相关推荐

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陕北窑洞

作者:贺俊杰

联合国科学考察团曾经对陕北的窑洞进行了综合的多方面考察,认为陕北窑洞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建筑。

我是个在窑洞出生窑洞长大的陕北人,十八岁参军,才离开自己住了十八年的窑洞。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

窑洞的形式有不少式样,分为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接石口窑洞、接砖口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双过洞窑洞等等多种。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文化。陕北窑洞是一种传统特殊的民居建筑形式,它以成为陕北的一种符号与象征。它特殊的建造工艺,使其具有节能、节地、环保又经济适用,而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和建筑内涵,又表现了传统建筑之美。其独特的“天人合一”环境思想对现代的建筑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洞娶妻生子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孝敬父母。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人类上古时期的地理气候形成了平均海拔千米以上的黄土高原,得天独厚的陕北硬质沉淀型黄土层,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建筑工程基础以及居住形式。

陕北黄土丘陵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贫乏,树木稀少,导致木料紧缺,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又有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使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最自然生态与居住的和谐发展。

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整排式、下沉式和独立式四种形式。

人们走进陕北,只见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错落着一排排的窑洞。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就居住和生活在这些窑洞之中,陕北的窑洞也成为了陕北农民的象征。

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窑洞的好处是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了一排排的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也有十多米深的。窗户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家做了满窑洞口的大窗户,有的人家只做了上下两个小方窗。我外婆家的窑洞,就只有一个大点的方框窗,按了一小块玻璃,可以看看小院子外面,窑口上端留下个排气孔,其特点是冬暖夏凉。

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

一个小院子窑洞一般修两孔到六孔,一户人家一般是两孔或三孔,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多栽树木和花草,大部分是枣树居多。

说到陕北就离不开延安,离不开中国革命史,离不开延安的窑洞。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的窑洞,毛主席在窑洞里住了十三年,大部分的著作是在延安的窑洞里写出来的,他老人家住在延安的窑洞里,领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希望朋友们有机会来延安,参观一下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等老一辈住过的土窑洞,学习他们的精神,多为人民做贡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