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保研清华 15项“国奖” 发表高水平论文……她说 我的大学无悔!

保研清华 15项“国奖” 发表高水平论文……她说 我的大学无悔!

时间:2019-05-05 17:20:32

相关推荐

保研清华 15项“国奖” 发表高水平论文……她说 我的大学无悔!

去年春天,和许多准备保研的同学不同,当时还在文学与新闻学院广告学专业读大三的杨璐嘉,正全身心投入于她的一项学术研究之中。尽管很多人建议她以保研复习为重,但她还是希望能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

在导师徐沛老师的指导下,研究论文的初稿顺利完成。看罢文章的老师在电话那头告诉她:“这篇文章达到了顶刊水准。”

挂掉电话后,杨璐嘉禁不住流下泪水:“一年的努力,终于收获了结果!”

如今,杨璐嘉已被保送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除了论文被新闻传播领域顶级期刊接收外,她的大学生涯还有不少高光时刻——

获得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获得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一等奖、人民网奖学金优秀论文奖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金奖……

大学期间,杨璐嘉共获得了40项奖项,其中包括15项全国性奖项。

对于取得成绩,她说:“因为是自己喜欢的领域,所以要努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3年的时间:

以赛促学,成为各类专业大赛的获胜者

和其它广告专业学生一样,杨璐嘉的学习生涯中伴随着很多比赛。“广告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参加比赛是促进我们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杨璐嘉说。

大二下学期时,她与室友张悠悠一起组队参加了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在比赛中,她们为腾讯新闻创作的平面广告作品《不囿山隙,不止浮云》,从数万名专业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全国金奖。

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获奖作品

这是杨璐嘉在大学期间获得的第一个全国性大奖,也是川大学生首次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获得金奖。

“根据以往的比赛来看,最擅长平面广告设计的是艺术生,但我不是艺术专业的学生。开心之余,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杨璐嘉说,“这个金奖的到来,也证明了我一直以来的努力与进步。”

杨璐嘉(左)和张悠悠(右)

从那之后,杨璐嘉一路过关斩将,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球时报金犊奖等赛事中均获佳绩,获奖作品涵盖平面广告、广告文案、广告视频等多个方面。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颁奖典礼

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杨璐嘉选择参加比赛时,还会特意涉猎其他专业。大三时,杨璐嘉和其它三位朋友凭借作品《天涯何处觅归途——海外流失文物现状分析》,参加了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为了使作品的可视化呈现更加直观、精美,她和团队便自学了echarts等可视化工具,并以交互网页、视频动画等形式可视化作品。最后,团队的作品在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同时,也拿下了最佳数据新闻可视化奖。

,杨璐嘉参加了一个对她而言具有转折意义的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比赛中,杨璐嘉作为 “AQAS全球首创种植牙抗菌涂层技术” 项目的执行队长,带领团队21人获得了四川省金奖。

这是一次综合性非常强的比赛,团队成员分别来自文、理、工、医各个学科,学历也覆盖了本、硕、博。这样的参赛经历,让杨璐嘉不仅收获了很多朋友,更让她明确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一个人不能仅仅有实践经历,理论的积累也很重要。“决定一个创业项目价值的因素是其技术含量,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因素则是他的深度和广度。”

于是,在杨璐嘉的脑海中,萌生了尝试学术科研的想法。

1年的时间:

潜心研究,做出一篇高水平论文

抱着想要潜心做一次学术研究的想法,杨璐嘉行动了起来。她找师兄师姐、辅导员、老师等前辈聊天讨论,开始在研究选题上进行探索。

灵感来自于与辅导员周文老师的谈话。谈话中,杨璐嘉了解到北伐时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等待发掘,而这也正是她感兴趣的历史时期。于是,杨璐嘉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埋头故纸堆,阅读了许多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报刊,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研究选题:“北伐战争交战双方形象建构的南北差异”。

科研不是件容易事。研究需要阅读的民国画报共有几万页,内容均为竖版繁体字,从中挑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图像资料相当费神。杨璐嘉每天埋首资料中,在大创队友的帮助下,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挑选出了1496张图像样本,但这仅仅是开始。

研究材料之一:《良友》

由于研究的对象是画报中的图片而非文字,杨璐嘉又遇到了一个难题:“文字的倾向很容易看出来,但怎样才能确认图片的立场?”为此,杨璐嘉专门去旁听了研究生课程,进一步学习符号学和叙述学理论,并定期参与研究生开办的符号学读书会。最终,她找到了运用符号学去分析图像的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有了前期扎实的铺垫,论文写作的进程很顺利。最终,她和徐沛老师合作的论文《南征还是北伐?——对民国画报的图像表征分析》被新闻传播领域顶级期刊接收。

在徐沛老师的鼓励下,杨璐嘉还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新闻史青年论坛(中国会议),作为唯一参会的本科生,在会议中就研究成果做小组发言。

现在往回看,杨璐嘉觉得这段做研究的日子,是她最忙碌、最艰难,但也最充实、最有收获的一段时光。而努力得到的学术成果,不仅让她证明了自己,也助力她顺利保送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习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专业。

4年的时间:

全心投入,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优秀

一路走来,杨璐嘉对自己的学术方向一直有个愿景,那就是“文理合流”。理科生出身的她,在学习广告学以外,还自学了计算机、社会研究方法等相关课程,同时广泛涉猎有关历史、文学的书籍。

杨璐嘉原本是不打算跨专业保研的。在她眼中,传播学是一个极具创造力和包容性的学科,而最终决定选择科学技术史,最大的原因就是想遵循自己“文理合流”的愿望,换一个角度思考社会、思考传播。

“现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只有短短百年的历史,我希望从别的学科汲取知识去丰富它,也希望用我已有的新闻传播知识去丰富现在的专业。”杨璐嘉说。

在杨璐嘉的大学生活中,“科研”和“比赛”是重头戏,但绝不是全部。

她连续三年在班级担任班委,获得了“四川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她加入了科幻协会,并在大二那年任宣传部部长和写作组组长;她从小就喜欢绘画,素描、板绘、水彩样样拿得出手。

板绘作品《世界科幻地图》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优秀?杨璐嘉如是回答:“定个目标,而且是高目标。设10分的目标,你很容易做到8分;而设8分的目标,你不可能做到10分。”

时间溜得飞快,如今即将毕业的杨璐嘉,还总是想起一年前,那个埋头写论文的自己——每天八点到图书馆,晚上十点闭馆后回寝,在夜幕中看着长桥的灯光,她的心里都有些怅惘,不知前途几何……

而如今,长桥的灯光一如既往地闪耀,在寂静的夜里,照着每一个晚归的学子,走完每一个怅惘的418米,最终走向梦想的远方。

来源:四川大学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文字、编辑 | 陈胤璇 责编 | 曹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