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有哪些你天真地误以为是普通话词汇的方言

有哪些你天真地误以为是普通话词汇的方言

时间:2024-05-01 22:30:59

相关推荐

有哪些你天真地误以为是普通话词汇的方言

家乡包头青山区,是晋语区中的普通话方言岛。一直以为我的母语就是标准普通话,在家把“我要去学校了”说成“我去学校呀”,“我快疯了”说成“我疯呀”。以为就是一般的语气词,从没想到这是方言。很晚才知道普通话的语气词“呀”是不这么用的,这个“呀”其实是我们本地普通话借自周围晋语的一个表示将来时的助词。

江苏赣榆方言里,“一些(上声)”的意思是“许多”。刚学英语的时候,教材上写着:many,许多;some,一些。我们都表示无法理解,问英语老师英语老师也表示无法解释,说按照教材写的背就行了。有一天,一位来自连云港市区,母语为江淮官话的“特级英语老师”来访。同学们向他询问many和some的区别。他说:“一些”在普通话里的意思是“少许”,而且“些”应该读平声。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

呃,这个吧,这是个以谁为基准的问题,既然定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肯定是按北方普遍的习惯来。“姥姥姥爷”在北方使用非常普遍了,所以没定成<方>;“外公外婆”这种南方很普遍但北方不用的,被定成<方>是很正常的。。其实南方有很多词没被纳入普通话,大家也都不吱声,可是“外公外婆”就让大家很惊讶,不知道为啥,可能亲属称谓使用频率高,在南方很强势替换不了吧。

一是量词“坨”。在云南和四川这个量词似乎很中性,可以用来称任何聚合在一起的东西。但是普通话只会在说很黏腻恶心的物体才会用“坨”。以前我的云南同学找老师去说她的论文,指着其中一个段落说:“那我回去把这一坨删掉就好了吧。”老师回头用不可思议的眼神复杂地看了她一眼,可能是在想(你是认真的吗,是在自嘲自己写的东西像。。一样吗?)

二是“臭”。有些人会把所有不好闻的气味全部称作臭,比如刺鼻的化学气味、呛人的雾霾味,某些肉类的腥膻味、霉味。但普通话中“臭”一般用来形容腐败的气味,比如变质的食物,排遗物(甚至排泄物尿液也一般说骚味)。其他不好闻的气味普通话一般会用“难闻”或者具体的气味来形容。其实这个还挺有意思的,“臭”原本也只是“气味”的意思,后来大家避讳,臭变得不那么中性了,有点像smelly。而现在,表示气味的“味儿”也有这样的趋势,人们会说“这房间可真味儿!”“你三天不洗澡都味儿了吧!”包括前面提到的“坨”,也是因为它总用做粑粑的量词而让它也听起来那么恶心。。可见很多原本中性的词因为用作避讳肮脏的挡箭牌而被污名化了,但污名化的速度和程度在方言与普通话中有差异,所以产生了上述两种微妙的语义差别。

1. 整。这是一个东北话里非常常见的动词。意思是处理,做,办,搞,甚至喝酒吃菜都可以用。后来到了北京,我说出“整点啥吃”这个词的时候,全宿舍笑翻。但是在北京七年了,我还是会说“整俩菜”……2. 取(qiu,三声)。意思是去某处拿。也是离开了家才发现人家普通话不这么读。这个音的意思只有什么东西捂得坏掉了。3. 柿子。我们把西红柿叫柿子,冬天吃的柿子也叫柿子。但是有语境是不会混的。有一天在超市,我说一会儿买点小柿子吃,我同事说大夏天哪有柿子……后来我才明白好像只有我们的方言把番茄叫柿子。

我家这边把清明节的扫墓、祭祀这些活动统称为“做清明”,我之前根本不知道这算方言词汇,出了省跟别人说“做清明”别人听不懂,我竟一时不知道怎么翻译,磨蹭了好久人家大概理解了才问我:“你是说‘扫墓’吧?”还有“累”和“困”,在我家这边几乎是同义词,而且一般说“困”比较多。我有一次跟别人出去逛街,走到一半说:“好困啊,休息一下吧。”

别人很惊讶:“大街上哪找地方给你睡觉去?”还有一次我刚从外面走了好长一段路回到宿舍,说了一句:“我脚好困啊~”舍友又愣了半天才明白我什么意思。还有一个是鞋带的,好多人都说了什么“鞋带掉了”,我家这边都是说“鞋带脱了”。但我很清楚地知道这是个方言,但又导致了另一个麻烦:我不知道怎么用普通话准确地表达这个意思,所以什么者“鞋带掉了/开了/松了”都说过,还好没有造成理解障碍。

专门”这个词在本地除了通常义项之外,还有“假装”的含义,例如“你专门你是个警察”的含义就是“你假装你就是个警察”。从小听到大习以为常,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以为这个词全世界都这么用。直到中考之前写作练习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本地方言独有的义项。仔细想想,这个独特义项跟“专门”的其他义项确实也八竿子打不着啊……直到现在我都好奇这个义项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