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刘邦赴鸿门宴为何能全身而退?

刘邦赴鸿门宴为何能全身而退?

时间:2019-03-26 05:10:36

相关推荐

刘邦赴鸿门宴为何能全身而退?

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事件,很多人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上的错误决定为自己以后成就霸业留下隐患,是一个转折。明知道鸿门宴是一个可能丢掉性命的局,为什么刘邦还要去呢?刘邦可以从这场鸿门宴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对于鸿门宴,历史上有很多的说法,司马迁他自己的著作中详细记载了这个事件的全过程,其中最精彩的高潮部分莫过于项庄要求舞一套剑法助兴,其实他真正的想法是想要杀掉刘邦,为的是除去后患,可是,因为很多原因,使这次的刺杀不了了之。在饭局中,刘邦他的参乘樊哙闯入宴中,大意是告诉项羽虽然刘邦先入关中,但封闭宫室,等待霸王来临,并派军把守函谷关,并无其他心思,并说项羽可能听信小人谗言,杀掉刘邦,不是名义之举。有人说樊哙的这些话正中项羽的心思,为了保留自己的颜面,只得放了刘邦,其次认为刘邦并无野心,他以仁义之心对待刘邦,但在他人眼里看来,大多认为项羽以自己的妇人之仁为自己造成了隐患,实在是愚蠢至极的行为。历史上大多的评价与分析都是这一种,实则我认为不是,若真要分析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能全身而退的原因,还要从项羽和刘邦这两个方面一起分析。

此历史事件的背景要从秦朝末期说起。陈胜吴广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抗秦无果后,由项羽领导的楚国人起义军扛起了灭秦的大旗,另一支队伍便是由刘邦领导的军队,楚汉争霸的序幕就此拉开。在楚怀王与项羽的约定在,谁先入关谁就称王,刘邦在兵力上不如项羽,当项羽与秦军主力交战的时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刘邦已经率军先入咸阳,并派军驻扎在函谷关阻止项羽。按照当时的历史事实分析来看,因为项羽在巨鹿牵制了秦军的主力,刘邦才得以顺利入关,战争胜利后,项羽得知刘邦已经先他入关,很是愤怒。破关而入,直接杀到霸上,这是项羽,刘邦的军队都在霸上,陷入僵滞的局面。接下来便上演了鸿门宴的故事。

故事发展到这,到底为什么刘邦可以在鸿门宴中躲过一劫,安然无恙呢?先从项羽这方面分析,项羽在巨鹿之战获得胜利,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代霸王,对他敬佩不已,但此时的项羽经过这一大战之后,兵力不足,根本没有得到天下的实力,而项羽在手的人数其实真正属于他的可以相信的少之又少,如果他真的与刘邦兵戎相见,很有可能被他人坐收渔翁之利。而此时的刘邦带领两万军队入关之后,便招收了八万的秦军俘虏,实力大增。此外项羽还犯下了另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一把火烧了阿庞宫,并杀掉了秦军投降的俘虏,此举使项羽大失民心,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甚至有点迂腐。相反,此时的刘邦善待俘虏,收为己用,实为明智之举,并且,刘邦并不是项羽的敌人,通过张良与项伯的一番话也为刘邦得到了辩解,并以他在宴会上的奉承之举,使项羽相信他并无称王之心,如果杀掉刘邦,便会损伤项羽的政治声望,在诸多原因促使下,项羽决定不杀刘邦,而是积蓄力量,为自己今后的霸业谋划。所以项羽不是妇人之仁,而是经过思考后做出的正确选择,对于之前的说法未免太过于武断。

刘邦虽是市井小民,但他的在有些方面成就了后来他的大业。通过鸿门宴全身而退我们便可以看出刘邦的的计谋与能力。为何这么说呢?其一,刘邦入关之后没有直接称王,没有烧伤抢夺,而是关闭宫室,妥善安排,一系列措施都表明他是有野心,有目标的人。而在樊哙宴会上说的那段话中,却把这说成是为了项羽而作,并无异心,这令项羽羞愧自知理亏,这是不能杀的一点原因。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直接导致了这个事件的不同结局,这个人他就是项伯,张良曾有恩于他,而张良又在刘邦军中,为了张良逃过一劫,便连夜赶到张良那里,告诉他鸿门宴的圈套,而张良又不是背信弃义的人,所以把这件事告诉了刘邦,他使刘邦逃过一劫。其三,刘邦在宴会上对项羽百般奉承,巧言令色,并主动对项羽谢罪,并解释说自己并没有想到能先行入关,所以请项羽不要相信小人谗言。刘邦已经这样说了,经过冷静思考,项羽也就没有理由再杀刘邦了。综上所述几点原因,我们也可以看出刘邦的性格与处事能力,这也为他以后的大业奠定了基础。

鸿门宴没有除掉刘邦在某些人眼里是项羽的一大失误,但从另一方面深思之后,项羽其实是做了正确的选择,至于项羽在和刘邦的对峙中是失败者,很大方面的原因还是因为后来项羽的一些决策失误,例如在用人方面,失去韩信,应该是他犯的最大的错误。反之,再看刘邦,或许是天命如此,让他三次化险为夷,他本身也是善用人才,有谋略的人,相比项羽而言,他的成功也是有道理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