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李白对杜甫并不上心 为什么对杜甫引以为荣的地名极尽赞美?

李白对杜甫并不上心 为什么对杜甫引以为荣的地名极尽赞美?

时间:2020-12-20 15:57:58

相关推荐

李白对杜甫并不上心 为什么对杜甫引以为荣的地名极尽赞美?

(一)小迷弟杜甫

我们知道杜甫比李白小11岁,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从现存的诗作看来,很多人喜欢打趣地说,他们之间的友谊几乎是单向的,也就是杜甫对李白的单方面崇拜。因为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有十多首,其中不乏《梦李白》这样脍炙人口的诗作,写出了杜甫对李白的魂牵梦绕的深情,读来感人肺腑。而李白写给杜甫的只有少得可怜的三四首,并且少为人知,似乎李白并不怎么看重杜甫的存在。以李白的天纵英才,只要稍稍用心,写一篇给杜甫的好作品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只可惜,太白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可偏偏在杜甫身上如此吝啬笔墨。

(当然,我们并不能凭仅存的诗作轻易去下结论,说李杜二人之间的友谊怎么样,但是依然有参考价值。)

李白对杜甫虽然不怎么着力用笔,但是却对杜甫的称号来源地“杜陵”格外感兴趣,极尽溢美之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杜甫的郡望

杜甫的祖籍在长安城南的“杜陵邑”,所以他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实际上,杜甫并不出生于此,而是出生在河南的巩义,虽然他在杜陵居住过一段时间,但是整个人生的轨迹却和杜陵没多少交集。杜甫之所以以“杜陵”自称,乃是因为这是杜氏家族的荣耀,这就是古人常常提到的“郡望”。我们看家谱都知道,如此重要,哪怕离开数百年上千年都要保留在家族的记忆当中。

杜甫曾在《赠韦七赞善》诗中说过: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这首诗大意是说,我的家乡并不缺少贤达之人,杜陵的韦曲(韦氏家族聚居地)在长安未央宫的前面,古代的宫殿坐北朝南,所以这里说在皇宫的南面,也就指代了城南。第三句说,你家离天上的魁星最近,魁星的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古时用来比喻国之三公,最后一句说,时下的人们都说你们家“离天只有一尺五”。这里边说到“时论”是指代当时的流行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说居住在城南的韦氏家族和杜氏家族离天只有一尺五,可见这两个家族的显赫。

韦应物出自杜陵韦氏

杜甫在这首诗中对韦家极其称誉,表面上并没有自夸的成分,实际上他化用了当时的流行语,在此引导下,读者自然地联想到这里其实还有杜家,实际上乃是杜甫曲折隐晦第表达了对自己出身的标榜,可见杜陵是他多么的引以为荣事情呀。

为什么杜甫如此标榜“杜陵”呢?这就要从杜陵的来历说起了。

(三)杜陵传奇

话说,在汉代的长安城南,有一片高地叫做“鸿固原”,这里风光秀美,登上高原,可以观光揽胜。长安城中有一个少年公子,自小就喜欢和小伙伴们登上这里游玩,这个公子哥儿名字叫做刘洵,后来,他当皇帝了,就是汉宣帝。被皇帝喜欢上,说不上是好还是坏,因为以皇帝的占有欲,他喜欢的东西,必然希望千秋万代地占为己有,就这样,刘洵将自己的陵墓选在了“鸿固原”,然后他就可以长眠在这里了。从此这个地方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杜陵”,所以“杜陵”就是汉宣帝刘询的陵墓。虽然如此,人们并不忌讳,杜陵依旧人气旺盛,自汉代以来,这里都是长安附近的游览圣地,文人墨客们开个派对雅集什么的,都喜欢到这里来登览,并留下了许多诗篇。

时间来到了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的才华得到唐玄宗的赏识而待诏翰林,这是李白仕途最得意、人生最巅峰的时刻。在此期间,生性豪放的李白免不了和一众好友尽情游览,长安附近大大小小的名胜大概都被他走遍了,当然也包括这杜陵在内。

李白来到了杜陵游览,写下了一首《杜陵绝句》:

《杜陵绝句》( 李白)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这首诗成为写杜陵的名篇。

(四)太白的志向

有人说李白的这首绝句就写在天宝二年秋,因为李白政治上的幼稚,使他不知不觉地得罪了朝中的权贵,遭到朝中权贵的排挤,于是产生了隐居山林的想法,只好寄情山水了。其实未必如此。

(1)关于五陵

诗人在城南登上杜陵,向北望去,就是五陵,五陵和杜陵,一南一北,地理上相距五十多公里,这两个意象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为什么李白登杜陵还要遥望五陵?这就要了解一下五陵了。

汉武帝茂陵

五陵的位置在长安城西北方四十多公里处,是汉代的五座帝陵所在的地方,分别是汉高祖的长陵、汉惠帝的安陵、汉景帝的阳陵、汉武帝的茂陵、汉昭帝的平陵。而且这里还不仅仅是五座坟头这么简单,从刘邦的长陵开始,便将关东地区的二千石大官、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眷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徙者居住。以后帝陵,也都竞相效尤,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陵邑。所以五陵除了五座陵墓,还有五座陵邑,是富豪外戚居住的地方。

汉景帝阳陵

因此“五陵”成为了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五陵年少”指代京城的富豪子弟,“五陵豪气”指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派。又如:

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杜甫《哀王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唐寅《桃花庵歌》: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里面的五陵都是用来指代高门贵族的。

杜陵和五陵两处地点相距几十公里,按理说肉眼是看不到的,而李白说的“望”,并非写实,而是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包含有寄托在内。

杜陵俯瞰

(2)关于北望

古代君主君临天下是坐北朝南,臣子们则向北觐见。所以“向北”就是向往高贵之处、向往功名之意。如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这里的“北阙”就是朝向北方的宫门,指代皇权。

杜陵的规格也是非常高的,汉宣帝修建杜陵是模仿高祖的长陵,最盛的时候,杜陵邑的人口达到三十多万,但是还是不能和五陵相比。杜陵虽然很高贵了,但五陵的级别更高,气势更盛。在这首诗中,“南登杜陵上”暗指李白处于翰林待诏的位置,李白虽然登上了“杜陵”,但是他还要“北望”更高级别的五陵,含蓄地表达了他的志向,包含对功名的渴望,本是具有积极进取的意味在内的。我们知道李白虽然待诏翰林,但是他的志向并不止于舞文弄墨,他是要建功立业,治国安民的。所以,他的“北望”就是希望自己的仕途更加顺畅,能够在政治上更进一步,从而有一番大作为。

渭河古称渭水

然而杜陵和五陵相距五十多公里,实际上是看不到的。所以这首诗的后面两句写的不是五陵之景,而是眼前之景,五陵和杜陵之间隔着一条渭水,杜陵在渭水之南,五陵在渭水之北,“秋水”在这里也是一个意象,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具体的渭水,虽然实际上指的就是渭水,这里的“秋水”也是虚写渭水的。渭水将杜陵和五陵隔离开来,从而使得李白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了一道看似不可逾越,但是又非常美丽的风景线,其中究竟有什么寓意?让我们慢慢品味吧。

(五)成就千古的写作手法

后面这两句写景非常成功,非常优美,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学习。

“秋水”本是指秋天丰沛明净的流水,这里写到秋水分外明净,在落日映照下的更加明丽,这个的“明”字做动词用。与“秋水”相对的是“流光”,流光就是流动的光线,这是描写太阳的光线照在流动的水面形成视觉上的动态之美。流光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流动的光阴,因为太阳渐渐落山,隐含着时间的流逝。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有无奈,但是夕阳是美好的。“灭”从现在的观点来看,是一个不及物动词,可是在诗歌中是可以活用的,古人讲的句法,除了名词“实字”之外,不管是形容词,还是动词,对于古人来说都是“虚字”,虚字的运用都是为了使得句子灵动起来的。

这里用“灭”字来对“明”,这在诗词中是恰当不过的了,这句写光线慢慢地消失在远处的山峰之中。这样就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变化,使得静态的景物描写具有了动态,就好像放电影一般,将“秋水、落日、流光、远山”等意象有几组合,给我们展现出来一幅优美的意境,带给我们美的视觉感受,然后我们在美的感受中去体悟大自然的变化,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这种感悟是因人而异的。当然在传统的语境之下,会有一个大概的范围,但总归是不同的体验。

总之,诗人用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方法来写景,我们对诗歌的欣赏重在意象和意境,意境是属于我们思维中的审美存在,万万不能落实于具体的一景一物,否则就死板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