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安史之乱下 中秋佳节无法与家人团聚 只好感叹“月是故乡明”

安史之乱下 中秋佳节无法与家人团聚 只好感叹“月是故乡明”

时间:2020-07-12 00:56:31

相关推荐

安史之乱下 中秋佳节无法与家人团聚 只好感叹“月是故乡明”

中秋节自古以来在国人的心中,就是一个象征团圆的节日,其地位是仅次于春节。但是诗人杜甫却因战乱流离失所,无法与家人团聚,因思念家人,批判乱世便作下了这首《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散译

戍楼上响起的更鼓声断绝了行人,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起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我也更加思念我远方的家了,果然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然飘零在外,还是结识了一些兄弟,可是兄弟们却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如今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了。寄往洛阳城的家书时常不能送到,询问信件到何处去了却也不知道,何况天下还未能太平,战乱频繁依旧没有停止。

赏析

先看全诗第一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满目皆凄凉,当时正处于安史之乱中,人们颠沛流离,备尝艰辛。这阵阵鼓声也禁止了人们通行,在这寂寥的秋季,秋风瑟瑟,夜里更加寒冷,远处的边塞还传来孤雁的哀鸣。描绘了一幅秋季边塞图。渲染了凄凉寂静的气氛。

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感慨如今已是白露时节,白露夜,月圆将至,恰逢中秋佳节,离乡的人儿哪有不思乡的呢?“自古逢秋悲寂寥”,“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这两句诗,诗人定是有更深切的体会了。

同时这句也在写景,写到在白露时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往后一句“月是故乡明”则是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认为还是家乡的月亮更圆,月亮本就是只有一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说:不管身在何处,都希望能够与思念之人一起欣赏这美好皎洁的明月,但是诗人却是否的,这里体现了诗人微妙的心里,既在情理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王得臣在《麈史》里曾说道:“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到弟兄且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已经没有能够联系到的人了,知道独自一人因这战乱而四处飘零,没有归处。心痛欲绝,愁肠百折,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即是杜甫对安史之乱发生后现状的描写。

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流离失所,平时寄去的家书尚且常常不能达到,更何况战事频繁,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秋思张籍的《秋思》中也有对家书的描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在战乱之时,家书是我们心灵上的慰藉与寄托,精神上的信念与支柱。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练警策的诗句来。

杜甫这首《月夜忆舍弟》是在安史之乱期间写成的,战乱给百姓带来的只能是分离,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写的是一首怀念亲人的诗,也是一首批判乱世造成万家难团圆的悲愤之作。

当下我们正值中秋佳节,有人正是在家中与家里人一同过中秋,有的人却因工作原因或身处异地求学未能回家。那笔者在这里希望在家中的你能够放下手机,同家里人聊聊天,摆脱手机对你的控制;不能回家的你,能够拿起手机给家里人打一通电话,说一声节日快乐。“家,也许就是一种期盼,是每天下班后放弃一切急匆匆赶回去的地方,有时候,无论你走多远、在外过多么舒适的生活,你都会牵挂着它,即使远在天边你也会想到立刻回去的地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