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鲁迅的发妻独守空房数十年 鲁迅死后说出一句著名怨言 发人深省

鲁迅的发妻独守空房数十年 鲁迅死后说出一句著名怨言 发人深省

时间:2019-07-27 01:37:13

相关推荐

鲁迅的发妻独守空房数十年 鲁迅死后说出一句著名怨言 发人深省

谈起鲁迅先生,大家如雷贯耳。提起朱安,可能没多少人熟悉。提到鲁迅夫人,多数人只知道许广平女士,这位鲁迅的学生,鲁迅孩儿的母亲。可是许广平并非鲁迅先生的妻子,鲁迅先生真正的妻子是朱安。虽然是鲁迅的妻子,但却有名无实,她为鲁迅空守了41年。

朱安与鲁迅是同乡,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朱安和旧中国很多家庭的女儿一样,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切合传统要求的典型:三从四德,温良贤淑。

父母惜之如掌上明珠,取名为“安”,想来必是希望女儿平安、恬淡度过一生。而朱安最终却是用“安静”两个字诠释了自己的名字,她安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安静到像一个幽灵,没有人注意过她的存在。

从朱安为数不多的照片中可见,朱安个子不高,小脚、低低的眉眼、宽额头,塌鼻子,头发全都向后梳,在脑后挽成一个髻,典型的旧式妇女打扮。

1906年,这时的鲁迅正在日本念书,他母亲为了防止自己儿子受到新思想的“蛊惑”,便为他精心挑选了一个妻子,装病将鲁迅从日本骗回家与朱安成亲,时年鲁迅26岁,朱安29岁。

可回家后却突然发现自己正在经历的是一场非常传统的婚礼。家里人忙给他戴上帽子,帽子后面镶着一条假辫子,这本就是委屈了,鲁迅还得穿上传统的礼服。虽然朱安出生于官宦人家,知书达理,但我们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朱安的容貌确实有些让人不敢恭维,她不仅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甚至从小还绑了三寸金莲。这对于接受过新式教育的鲁迅来说,简直是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朱安听说新郎官喜欢大脚,因此新婚的朱安穿了双大鞋,里面塞了很多棉花,本想讨新郎的欢心,可是在出花轿的时候,轿子太高,鞋子掉了下去,露出了三寸金莲。

婚礼当晚,什么都没发生。两人像陌生人一样,鲁迅在自己房间里哭了半宿渐渐睡去。而朱安大概哭得更伤心吧,只是无人知晓了。婚后的第三天,鲁迅再次出发,去日本。完婚的第三天,鲁迅就从家中出走,又去了日本。对于这场“包办婚姻”,鲁迅多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就这样,朱安孤独的在周家过了十几年,并且尽心的侍奉着鲁迅的母亲,但这却从未感动过鲁迅半分,两人甚至形同陌路。此时的鲁迅甚至考虑过离婚,但是又担心朱安因此受到他人鄙视这才作罢。

19,朱安终于得偿所愿与鲁迅住到了一起。 鲁迅卖掉了在绍兴的老房子,举家迁居北京,住在八道湾。后来因为与弟弟周作人不和,又迁到了四三条胡同。 亲兄弟不合有诸多猜测,不过如今也都是时过境迁了。只是从八道湾搬出来的时候,鲁迅把朱安带在了身边。他询问过朱安的意见,想留下的话就留下,如果想回绍兴便托人送她回去。她自然是不想回去的。她留在鲁迅身边,正好可以照顾他衣食起居。

搬到四三条胡同之后, 她想讨好鲁迅,却从未提出过的自己的要求,只想靠默默的付出来感动他。过去的等待没有打动他,如今的陪伴也不可能打动他。

1925年,鲁迅与学生许广平产生了一段恋情,两人前往上海结婚。鲁迅走后,四三条胡同的邻居俞芳问朱安,今后如何打算?她说:我好比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点往上爬,爬的虽慢,但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我现在没办法了,我没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没用。她说这些话时,神情十分沮丧。她接着说:“看来我这一辈子只好服侍娘娘(鲁迅母亲)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在鲁迅死后,她依然“奉养”朱安和周母。而朱安也将周母伺候得妥妥帖帖的,1943年,周母去世,临死之前,她将自己手上所有钱财都交给了朱安,并含着泪对她说,“这都是周家欠你的。”

哪知后来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不具备谋生能力的朱安,过得非常困难。周作人、许广平和鲁迅好友多方汇钱,接济,她还是过得一天不如一天。她经常是一碟虾油小黄瓜,碟子旁边放着腌制过的辣椒,有时候是一碟腌白菜,一小碟霉豆腐。

这些就是她配着硬邦邦的窝窝头吃的。鸡鸭鱼肉是从来不见的。这些小菜,根本满足不了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因为没人照顾,她的生活也开始艰难起来。

此前她已经变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了,再没有可变卖的东西了。得知她要出售鲁迅藏书的消息,整个文化界都焦急,如热锅上的蚂蚁。记者也赶到她家里来,劝她保存藏书,不要任性。

这时候朱安说出了一句著名怨言,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在困顿的岁月里,哪怕是作为“鲁迅的遗物”,她也被世人长久地遗忘了。

万千辛酸,使她发出了这样的呐喊。这是她一生最后的呐喊,也是她一生唯一一次为自己的申诉。这句悲号积攒了朱安一生的委屈与压抑,也用尽了她一生的力气。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孤独地度过了四十多年的漫漫岁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