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清明扫墓习俗沿袭至今 除了祭拜先人 清明还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扫墓习俗沿袭至今 除了祭拜先人 清明还有哪些习俗呢?

时间:2022-11-11 01:52:33

相关推荐

清明扫墓习俗沿袭至今 除了祭拜先人 清明还有哪些习俗呢?

本文乃“到天荒地老”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冬至后的106天是清明节,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由于这两个节日只差一天时间,而且寒食节的活动在古代往往要延续到清明,渐渐地两个节日就合并在一起了。清明节,在公历4月4,5或6日,古代称为三月节,这时正值春天,大地复苏、雨水充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妇孺皆知的名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情景,可以说是清明节时人、景、物的最恰当的描写。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扫墓与踏青。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一、扫墓。一般认为,寒食扫墓源于纪念介子推,发展为一般性祭祖则是在汉光武帝建武年间,而真正形成制度并普及开来却是唐代以后。据《唐书》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在开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这时的“上墓”早已不仅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是悼念祖先和逝者的活动了。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风雨人归去。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寒食野望吟》一诗。

棠梨花

诗中描写了人们在寒食节纷纷到郊外扫墓的情景。清明扫墓习俗沿袭至今。这一天,许多人来到革命公墓或公祭堂祭扫,以示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对于烧纸旧俗,有人以为这是为鬼送钱,是封建迷信的残留,应予取缔。也有人认为,在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多数人已不再相信鬼了,烧纸只不过是表达对逝者怀念的--种形式。正像人们过年放鞭炮是表达喜悦、庆祝心情的一种形式,再也不是为了接神送鬼一样。现在的清明节,各学校常常组织青少年学生去给附近的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寄托人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清明寒食郊外扫墓

二、踏青清明时节,芳草吐绿,杨柳抽丝,惠风习习,流水潺潺。此时人们或邀请好友,或合家同往,远足郊外田野之间,踏着崭露头角的小草,饱吸清新的空气,饱览大自然明媚的风光,谓之“踏青”,又称为“探春”、“寻春”、“踏春”。唐代诗人孟郊《济源寒食》中有一诗日:“一日踏春-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诗中的“踏春”就是踏青。古代踏青日期,因时地而异。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说:“上已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这里的“上已”是农历三月初三。

郊外踏青

宋诗《记岁首乡俗寄子瞻诗》中有:“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这里的岁首是指正月初八。开始也有的地方把踏青日定为农历二月初二的。后来沿袭成俗,多以清明为踏青日。为什么把清明节作为踏青日呢?一是因为清明人们去郊外扫墓上坟已成定俗,这时或邀友或举家欣赏一下自然美景是顺理成章之事;二是因为此时万物复苏,风光明媚,清洁明净,春风宜人。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说:“春分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也说:“物至于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

清明扫墓

现在人们把“踏青”称之为“春游”。每到清明时节,青少年或自发或在学校组织下,走向旷野山间,投向大自然怀抱,这对于锻炼身体,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砥砺意志,都不失为一种好形式。清明节放风筝已是踏青中最让青少年心动的活动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