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义乌文人与鲁迅先生》丨旧作:鲍川 缘何写《鲁迅与义乌人》?

《义乌文人与鲁迅先生》丨旧作:鲍川 缘何写《鲁迅与义乌人》?

时间:2024-04-03 01:59:30

相关推荐

《义乌文人与鲁迅先生》丨旧作:鲍川 缘何写《鲁迅与义乌人》?

鲁迅,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怎么会和那么多义乌人有联系?鲍川,义乌市文联一位普通的文学工作者,怎么会想到要写一本《鲁迅与义乌人》的书?

鲍川在《鲁迅与义乌人》一书的《自跋》中写道:“缘何写《鲁迅与义乌人》?那又说到了前的1993年,文人毛泽东百年诞辰纪念时,曾拙笔写过一篇《毛泽东与三个义乌文化名人》的文章。令我想不到的是,一生没有与毛泽东见过一面的鲁迅先生,竟与多位义乌现代文人有过交往。那时,我就突发奇想:义乌文人不简单。”

也就是说,鲍川想写《鲁迅与义乌人》,就从那时开始。偶然的发现,实在皆因有心。因为鲍川热爱鲁迅。1983年,他就已买了16大本的《鲁迅全集》。

1995年,已在义乌文联工作的他决定要写一写义乌人与鲁迅的关系。首先,他从查《鲁迅全集》中的《日记》分册入手,查到其中与鲁迅有关系的义乌人就有何菁、陈望道、冯雪峰、冯三昧、俞春、吴斐丹、尹庚、何家槐、王西彦等。于是,一个个梳理,到处搜集资料,电话、通信、上门求教,辛勤地探索了近十年之久。

寻资料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例如寻何菁的资料,鲍川仅在1987年版的《义乌县志》中的“何菁”条下见到过这样一句:进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何菁与周师生情谊甚笃。具体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这“周”就是周树人,即鲁迅。当时(1909年),鲁迅还在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任教,这两个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交情呢?

何菁活到93岁,但也已在1975年去世。鲍川打听来打听去,终于在2001年打听到,何菁的儿子何家松在广州,担任政协副主席。于是鲍川就设法打电话联系。对方说,何菁生前曾写过一篇较长的回忆录,其中讲到在两级师范学堂读书的事。可惜文章已不在家中,可能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了吧。鲍川即与绍兴鲁迅纪念馆联系,对方说,纪念馆正在筹建中,找资料要等重建后再说。一年之后,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顾亚红女士来信告知,何菁的回忆录找到了,题目是《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有近万字,并复印给了鲍川。这一资料得来的确不易,前后有7年之久。

再如尹庚,读鲁迅日记,见在1935年3月18日写道:“得尹庚信。”鲍川马上查找,尹庚原是义乌人楼宪的笔名,当时是上海左联成员,曾主编过鲁迅的《门外文谈》一书。1955年,尹庚因胡风的牵连被流放内蒙,后来就不知如何了。鲍川于是赶快打电话到内蒙文联去问,得知尹庚已平反,住在北京某处。其时,鲍川正在北京进修,马上到尹庚住处,见到了这位已87岁高龄的老乡,当面向他了解了许多事情。还有冯三昧,从鲁迅日记中,知道他与鲁迅有关系,但详情如何呢?除此之外,他们究竟还有些什么别的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鲍川买到了一本云南大学中文系蒙树宏教授写的《鲁迅年谱稿》,发现其中有冯三昧写的《鲁迅先生》一文,并知道了鲁迅翻译的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论》的封面是冯三昧画的图。鲍川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写信向蒙教授请教……想不到,蒙教授很快就回信了,并提供了一些资料来源。迷津终于得到指点,原来,冯三昧的《鲁迅先生》一文刊登在1944年的《文坛史料》上,于是又通过在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工作的义乌人朱博士,查阅到了收藏在那儿的冯三昧的《鲁迅先生》一文。

在采写《鲁迅与义乌人》一书时,鲍川采访了许多当事人、知情人,足迹遍及京沪等地。这有照片为证:作者与鲁迅之子周海婴交谈、和著名作家王西彦在一起,作者采访著名作家尹庚、原宋庆龄秘书李云、俞春夫人吴招驹、冯雪峰之子冯夏熊、陈望道之子陈振新、俞春之子俞天白、王西彦之子王晓明等。

尤其不能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完成还得到了冯雪峰的长子冯夏熊先生的大力帮助。在酷热的夏季,冯夏熊在家里只穿着短裤,挥汗为鲍川看稿改稿。还有病中的艾青,也为本书题写了封面。另外,鲁迅先生的独子周海婴,又为《鲁迅与义乌人》作了珍贵的序。这些,都为《鲁迅与义乌人》增色不少。

经过,写了30万字。9月,《鲁迅与义乌人》终于问世。令人遗憾的是,艾青、王西彦、尹庚都在该书出版前去世,没有能活着看到这本书。

鲍川在《自跋》中说:“十年的我,学会了放弃,弃官从文,赴京求学,梦想成真;学会了做人,随遇而安;学会了中庸,无论是非。”看来,为了写这本书,十年岁月,鲍川失去很多,但他无怨无悔。作为义乌后人,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值得做的事。

作者丨逸 名

(标题为编者所加。原作时间,《十年磨一剑——鲍川与他的〈鲁迅与义乌人〉》)

义乌文人与鲁迅先生(义乌丛书)¥34当当购买

鲍川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义乌文人与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鲁迅先生生命中的最后十年里,一群义乌文人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包括陈望道、冯雪峰、刘朝阳、何家槐、何爱玉、吴晗、王西彦等。他们追随着鲁迅先生的事迹,也与历史的记忆一起流传下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