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据说 具备这三种特质的人更容易考上公务员

据说 具备这三种特质的人更容易考上公务员

时间:2018-11-24 16:58:54

相关推荐

据说 具备这三种特质的人更容易考上公务员

从1993年国家正式大面积公开招考公务员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招考方法越来越科学,也越来越公平,为那些寒门士子能够“学而优则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

纵观近几年的公考趋势,也结合自身以及周边人的考试经历,我发现,那些最终能够顺利考上公务员的人都不是“幸运”两个字所能概括的,他们身上都具备了以下三种性格特质。

01

特质一:有耐心。

耐心,在新华词典里的解释是:“对待事情、处理事情不急躁、不厌烦,能够坚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繁琐无聊的事,也指不急躁、不厌烦的性格。”

公考就是一件对大部分人来说“十分繁琐无聊的事”,想要取得公考的顺利,耐心是第一步。

举两个例子。

一是很多人没有读招考公告的耐心。

无论国考还是省考,招考公告出来之后,很多想要参加考试的考友们就会立刻上网查看。但很大一部分人对公告里的内容只是简单扫一眼。

估计有一半甚至更多的人会直接翻到最后,查看附录的招录计划。细心一点的人会返回来查看一下报名时间和笔试时间,但对于公告里面其他的内容就几乎置之不理了。

比如说,报名须知。

我的同事是在职复习。的国考有个岗位无论是学历还是专业他都符合条件,关键是工作地点还在他女朋友上班的城市。但是他只看了岗位,把报名那一段的细节忽略没看,以至于在报名的最后一天才发现,自己准备的报名照片从像素和比例大小上完全不符合报名要求,最终错失报考机会。

一个连研读招考公告的耐心都没有的人,还怎么会有耐心熬过漫长的复习期呢?

二是很多人没有坚持复习的耐心,尤其是笔试的复习。

笔试的复习,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天天都要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做题!

基础好的考友们会发现,随着题量的增大自己答题的错误率越来越低,心里对于复习的坚持才会越来越强。

状态不好的考友们却会随着正确率太低而完全失去复习的兴致,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是参加公考的那块料。

小编曾经看到过身边很多最终考试失利的人,几乎都是在坚持了十天半月之后就失去耐心,要么是一会做题一会玩手机,要么是今天做题明天放飞自己……

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别说公考了,就是做其他的事情,我相信也很难成功的。

小编认识的一个行测大神,小编以61.5进面的时候,大神71分。后来有幸加上对方的微信,询问他怎么复习行测的。他回答说就是刷题。他还把他的手机截屏发给我看。根据他手机的刷题软件,他前前后后行测做了9000多道题!

9000多,也就是相当于120道题量的试卷做了90套左右!

我不赞成直接用“题海战术”复习行测,但是行测的真题做不到一定的数量,分数提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如果没有耐心坐在那里刷题,还想考高分,实在是异想天开了。

02

“懂思考”,体现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懂得衡量自己。

衡量自己的知识储备,衡量自己同招录计划的匹配度。

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觉得只要自己认真复习了就一定能过。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大意是我们通常喜欢高估自己却低谷对手。

报名的时候,我们总觉得,岗位所需要的专业、学历、政治面貌、年龄啥的我都符合了,在学校期间也一直都没有停止看书,考试的基础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这个岗位工作的单位听起来很高端大气上档次,估计报的人不多。

可谁知岗位报考还是超过了100:1!

衡量自己的过程,需要逆向思维,把自己报考的岗位的竞争压力尽可能地降低。

最近几年,报名程序可以看到报考人数,这是个不错的设置。那些会思考的人就更好挑选岗位了。

体现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学会放弃。

行测的题量比较大,120道至140道题不等,还要涂答题卡,但是考试的总时长却只有120分钟。

很多人在答行测的时候,都想办法尽可能的把120道或者140道题全部答完,然后涂卡。结果是题答完了涂卡时间紧张。

大家都知道,行测当中有120道题或者说140道题不等,每类题型所给的分数是不一样的,常识类(近两年偏时政和法律方向)的题目相对分值低一些,而数量类和语言类的分值就相对高一些。

聪明的考友们就会选择自己擅长的题目,先做完并保证它的正确性,然后再做其他的题目。就相当于在考场上把自己擅长的无限放大,把自己不擅长的弱化。既保证了得分,同时也保证了自己有充足的涂卡时间,而不至于在涂卡的时候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小编可是亲眼见过一个考友全都答完了,答题卡就涂了十几道的!多么悲催!

特质三:会总结。

“会总结”的特质如果能发挥出来,威力杠杠的!

分别以笔试的申论和面试的复习为例吧。

很多考友们认为申论想要得高分不容易。为什么?不知道怎么有效的紧扣题目设置回答问题。

会总结的考友们会从近三年的申论考试真题当中摸索出最近几年的考试方向,然后进行知识的储备,也就是社会现象热点汇总。

将可能出现的热点归纳总结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懂得它的正反面,无论是造成的影响或是涉及的参与主体,都会提前熟悉。

那么在申论的大作文中就有内容了。可以用常说的“主体分析法”,从多个主体分析,每个主体对应一到两条可行性高的措施,就可以将作文内容丰富起来,而不是笼统的说:“某某机构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没有营养的话。

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如果懂得如何总结,那将是事半功倍的。以结构化面试的“人际关系处理类”题目为例。

通过真题的练习,我们归纳总结发现,人际关系类考量的无非是三种关系: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工作者和普通群众的关系。

我们如果单就题目讨论答案,无论答多少道都还是生手。但是经过总结发现这三类关系后,将对应的每一类关系的处理措施在不违背处理原则的基础上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归纳总结,然后运用到各个真题当中,效果会更好。

它会在无形中打开我们的答题思路,还会丰富我们的答题语言,让我们的答案听起来有内容,也更真实,避免“套路”。

当然,真正会总结的高手还会在不断的练习中锻炼自己如何找到题眼儿,如何提炼题干当中的重要信息,如何形成自己特殊的答题思路……

因此,想要更高效率的备考,离成“公”更近一步,就要不断练习强化自己的三个特质:“有耐心”“懂思考”“会总结”,具备了这三个特质,并能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圆梦之时还会远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