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和他们互相陪伴 是我成长路上最好的养分

和他们互相陪伴 是我成长路上最好的养分

时间:2023-09-05 19:47:39

相关推荐

和他们互相陪伴 是我成长路上最好的养分

聊聊爸妈-读者来信

我们从未想过要和父母变陌生,只是走着走着,距离却好像一点点被拉远。作为子女的我们,都可以调整一下脚步,用耐心、交流和沟通,陪陪父母,让彼此相处的每个时光,都像儿时一样灿烂。本期【聊聊爸妈】,作者带来的这份记忆关于隔阂,也关于理解,更关于陪伴,这份记忆最终也让作者明白了什么才是和父母正确的相处之道。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回顾自己与父母和家庭发生的点点滴滴,在成长这条路上我如何认识自己、理解父母、态度与行为是如何转变的、这些都值得我去总结和反馈。

母亲对我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在我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一样的。小时候妈妈会打我,我总觉得打得都是对的,我对母亲的完全信任,形成一定是我错了才会受到惩罚的思维;上初高中之后,发现妈妈更尊重我的想法了,为了保护女儿的自尊,打骂更是不复存在,而逐渐明事理的我也慢慢发现——妈妈也会有犯错的时候,她的选择和决定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加上我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父母的矛盾和冲突也就产生了,叛逆期就会想逃离,逃离自己觉得不舒适的家庭群体;上了大学,与父母的相处时间瞬间减少,发现自己总有一些话是不想告诉父母的,藏在心里会觉得踏实,原来自己在父母面前也开始做印象管理。不得不说,此次疫情为我和父母硬性创造了一个相处的机会,这短短的三个月,我似乎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去思考与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能够陪伴父母的时光还有多少?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我什么时候才会去思考和关注他们?我好像从来没给妈妈过过生日,我问自己:你知道她最喜欢吃什么吗?爸爸的腰围和尺寸是多少?你知道他最喜欢什么动物吗?长大之后,懂得人情世故,知道生活的不易时,就会发现没有人应该一直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的付出。从依附型到独立型人格,我感到现在可以和父母像朋友一样交流和相处,这是我多年努力而来的结果。

“几天没回来,家里又搞这么脏,你和你爸怎么生活的,没我你们可怎么办?”老妈一回来就满腹牢骚,“你看看厨房多乱,楼上衣服也不收,楼下水果都烂了也没人吃。”

“妈,像您这么精明能干、勤劳善良,我和爸爸怎么达得到你的要求和水准啊。”我淡定地望着火冒三丈的老母亲,实则内心虚到不行。

“罗舒丹,吃饭听到没有,总是磨磨唧唧,动作要干脆利落,我跟你讲爸爸以前在部队……”

“来了来了,爸爸,这段话我都听出茧子了,我以后一定向您看齐,今天的鱼看起来很好吃啊。”为了不重复吸收这些思想教育,我也是用尽了千方百计转移话题。

中国式父母大多还有一个“说谎”的特点,善意的爱背后都隐含着一层辛酸。

“妈妈不喜欢吃这个,你吃吧。”

“我不去,一个人挺好的,你们去玩吧。”

其实有时候自己也会有心情和情绪不好的时候,面对父母的指责和批评也有控制不住的时候,女孩子的共情能力总是很强,往往冲撞之后都会感到自责,为什么当时不能包容父母的爱,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冷静少一点冲动。其实很害怕有一天少了这样的唠叨和千叮咛万嘱咐,尤其当他们对你温柔以待,当你目睹岁月在他们手上、脸上、头发上留下斑驳痕迹的时候,越发觉得生命中某些珍贵的片段,其实都来自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拿高考说事,《小欢喜》这部片子里陶虹和英子扮演的母女角色和关系、虐心的情节设置像极了我和妈妈的样子。情绪宣泄般的相爱相杀,争吵后的相互致歉、相互讨好,彼此靠近却又彼此疏离,每一次冲突之后双方都会服软,但很快又有新的冲突,只因为彼此都太在意对方,又太担心会伤害对方,心怀愧疚,小心翼翼地客气与讨好,独立个体的意志与家人的期望自古很难两全,造成这种难以描述、一言难尽、复杂纠结的情感困境源于很多因素。日常交流沟通中也可以体会到,父母总是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会希望你按照他们的标准去为人处世,而我认为这里最重要的,是缺少理解和尊重,双方没有真正打开心房,了解对方的真实需要。感情是相互的,出现问题一定是双方共同造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接触的人和事都是不一样的,接受的信息和文化洗礼也不尽相同,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前方未知道路上的迷途和障碍,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经验价值和规范来为我们做判断,但是如果彼此能够认识到双方的差异,能够互相妥协,父母能够不强求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孩子能够进一步理解父母的爱,双方又不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和真实的想法,我觉得会和谐许多。

耐心、交流和沟通,我认为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简直太重要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个人都是自我存在的个体,群聚的状态、家庭的存在实则都是表面的形式,我们很少会花时间在自己亲近的人身上,因为你觉得不需要,当个体独立的价值观被用来对抗父母的干涉时,要打破这层隔膜就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沟通和了解,然后合理地表达情绪和感受。我曾经一直很疑惑我和爸妈之间是有爱和深厚感情积淀的,但是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在扮演女儿这一角色上那么失败?后来我发现交流沟通上有很大的问题,我一直都没有尝试去改变自己觉得累的沟通方式,一开始你想让他们理解你很难,但是要不停地努力,不断地去说,越难就越要攻坚,守得云开见日出,慢慢的,他们也会被你的文化所感染,也会明白他们所认为对我最好的并不是我想要的。

当今时代下,婚姻家庭中的代际关系问题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西方讲究个体独立,每个人像一根筷子竖立,彼此保持着安全的距离;而中国的人际关系就像把石头丢进河里,翻起一圈圈涟漪,离你最近的一圈是亲人、朋友,向外是亲戚、同事,与他人联系紧密,群体难以独立,而越远关系越疏离。我们传统的农村观念是“养儿防老”,“孩子越多越好”,而年轻一代对生儿育女的观念有了不同的看法,在教育上也更讲究身体力行。这种文化认知涉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由于生活经历、社会教育的不同,在文化认知和行为上的代际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有时候沟通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需要靠时间消化。“鸿沟”所引发的代际矛盾和冲突会消解家庭凝聚力,当我们脱离父母的臂膀,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时,就更需要重视不可调和的矛盾,及时化解分歧和对立,避免父母寒心。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血缘亲情是不可替换的,无法选择的。生活不会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磕磕绊绊总是有,每个人的利益诉求都是不一样的,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去理解和处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要做的就是构建自己的安全感,在自己的安全区域里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互相伤害,这样的相处方式我认为在亲情之外也是适用的。基于彼此的信任,相互理解和尊重,互相接纳包容,与父母之间耐心去磨合,倾心去感受和陪伴吧。

▲本文作者

中国杭州大运河畔小河驿序空间《路拾忆编辑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