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金华婺城:多彩活动喜迎“双节” 家国情怀红色传承

金华婺城:多彩活动喜迎“双节” 家国情怀红色传承

时间:2022-06-25 16:00:34

相关推荐

金华婺城:多彩活动喜迎“双节” 家国情怀红色传承

婺城多彩活动喜迎“双节”。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万家团圆迎中秋,四海欢腾庆国庆”。国庆、中秋“双节”日益临近,浙江金华婺城区各界群众以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喜迎节日的到来。

与国旗同框 学子创意合影迎国庆

“我们来和国旗合个影吧!”近日,金华市婺城小学的校园内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婺城小学在国庆节前启动了以“我·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孩子们纷纷来到国旗旁,与国旗合影,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为祖国庆生。一面面鲜红的国旗,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国庆将至,婺城区各中小学纷纷通过各类活动迎接节日到来,抒发爱国情怀。如育才小学组织289位少先队员用鲜艳的红领巾拼出54㎡的五星红旗。

近年来,婺城区各中小学持续开展与国旗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培养更多的民族自豪感,有效激发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怀。

吟诵诗歌情 表白家国心

9月26日,庆“国庆”迎“中秋”诗歌朗诵会在金华婺城区岩头村举行。一众诗歌朗诵爱好者、非遗文化圈友欢聚梅溪畔,借诗歌之美,吟诵山水情,表白家国心,以文化雅集的方式喜迎国庆。

金华是一座诗一般的城市,诞生了革命斗士、现代诗坛泰斗艾青,这份诗的红色灵魂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活动现场,诗歌《走进婺城》拉开了朗诵会的序幕。婺城的大美山水、风雅人文,和着婺城儿女的满腔赤诚和动听的嗓音,化作梅溪畔的动人韵脚。《我的南方和北方》、《与妻书》、《青春万岁》、《一路书香,一生阳光》……一个个动情的字眼,一串串言由心生的诗文,从血肉亲情到爱国心,从红色过往到安平盛世,在山水之间回响。

据悉,现场还开设扎染工艺体验,古琴乐音表演,特色月饼制作等传统非遗活动,现场群众在浓厚的节庆氛围中感受婺文化,体味婺生活。

追溯红色之源传承红色精神

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位于金华南山。1935年,粟裕将军和刘英烈士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这片山水间落脚,燃起了浙江的革命烈火,红色文化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大山之中。

9月28日,婺城供电分公司组织党员走进革命老区银坑村,开展各类活动,喜迎新中国成立71周年。活动中,婺城供电分公司红船服务队在粟裕将军故居前的红军挺进师练兵场,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随着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震彻全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仪式庄重肃穆,鼓舞人心。

循伟人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婺城供电分公司红船服务队一行还参观了粟裕将军故居、红军挺进师练兵场及文化礼堂,聆听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发展壮大的事迹,深切体会到了革命的曲折艰辛和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张苑、陈俊、王静姝 记者沈贞海)

婺城多彩活动喜迎“双节”。

红马夹是金华开发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龚华明 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俞萍 记者沈贞海

环境干净整洁、车辆有序停放、斑马线礼让行人……行走在金华的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倍感舒心惬意。近年来,金华开发区不忘“为民、靠民、惠民”这一创建初心,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个载体,持续对照创建这把标尺,从群众反映的堵点难点抓起,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改起,将创建与民生挂钩,让成果造福百姓,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明城市创建没有旁观者,过程中,开发区全员行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正共同成长。

全民总动员 人人急先锋

汪姜街35弄是江南街道高畈社区的一条背街小巷,这里一改之前的脏乱差,成为社区精心打造的“平安里”。走进仿古瓦片修筑的拱形门,道旁墙上挂着精美花饰,半空中拉起五彩小风车,老人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聊天,孩子们欢快地奔跑,一派其乐融融。

“现在走出家门就是风景,心情都好很多!”叶桂香是这里的居民,也是社区“小巷管家”之一,每天上午8~12时、下午2~4时,她都要到汪姜街巡街扫楼,卫生环境、邻里纠纷、劝阻不文明行为等,大小事务都得管。

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的背后,支撑的是民意,凝聚的是民心。创建攻坚战中,像叶桂香这样的创建者、受益者比比皆是。穿上“红马甲”,每位开发区领导都是“路长”,包干一条道路,指导、帮助、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对标找差、补短补缺;各部门、国资公司主动认领309个网格,5090名党员干部网格员共同参与,运用“金开通”智慧平台,把工作延伸至9538个微网格,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环境整治、文明劝导、创建宣传等网格工作。戴上“红袖套”,商铺店主、集贸市场摊主、企业门卫、小区门卫、物业公司人员、学校老师、医院医生个个都是志愿者。

在这场攻坚中,女性撑起了半边天。城区52个社区5520个微网格共招募2475名“格姐”,并将各社区原有的“和姐”统一编入微网格,常态化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在这场攻坚中,老少共建、双阳同辉。上万名“红领巾楼道长”积极参与社区微治理,让每一名学生成为一面创建旗帜、一个创建标杆、一面创建镜子,并通过学生的文明行为影响家庭、带动社会;江南街道的“小巷管家”年龄最小的也有60多岁,三江街道的“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平均年龄超70周岁,一大批退休人员发挥余热担起了创建急先锋的角色。

为提高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开发区还组织了文艺晚会、“金点子”征集、不文明随手拍、我为城市洗把脸等一系列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创建活动。其中,“捡烟头兑鸡蛋”算得上是人气值最高的明星活动。自创建以来,开发区共有4.5万余人参与活动,各街道共收集烟头超4500公斤,兑换鸡蛋超150余万只。连续三年来,乱丢烟头的人少了,主动捡烟头的人多了,可谓“一个小烟头,撬动了一座城市的大文明”。

百姓心里事 件件有着落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说起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感受,绝大多数市民的第一反映都绕不开三件事:出门必经的路、每天必拎的‘菜篮子’、健身必去的公园,这三件事有着落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就上来了。

干净整洁的巷子一路延伸,图文并茂的墙画妙趣横生,整齐施划的车位便利生活,三三两两的居民惬意聊天,每天出门就能看到的这一幕幕街景让诸多蜗居在老旧小区的居民生出了浓浓的归属感。这份归属感来自开发区开展的老旧小区改造。据统计,开发区2000年以前建设的老旧小区达210个,六年来,已累计投入7.6亿元对10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含计划改造小区)。改造过程中,在创建标准引领下,结合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小区建设等,不断提升小区环境及服务功能,面子里子兼顾。

“以前这里菜是便宜,但环境真是脏乱差,现在你看,清爽整洁,地面没有垃圾也没有水渍,像逛超市一样。”家住零号小区的贺阿姨是下官桥菜市场的常客,对市场的变化,她举大拇指点赞。从让人又爱又恨的“卫生短板”到眼前的“文明示范”,下官桥菜市场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开发区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一个缩影。投入资金1910万元,改造面积1.8万平方米,提升了23个农贸市场及政府指定交易点、3个专业市场的整体环境。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后“颜值”和“气质”双提升,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诠释了“大民生”与“小日子”的无缝衔接,让城市有了更温暖、更文明的注脚。

穿过全新打造的以桥梁文化为主题的河道街,拾级而上就是江滨绿廊,沿着健身游步道慢跑半小时,是在附近工作的小吴晴天下班后的必修课。绿廊连着国际友城公园,它和月亮湾公园、湖海塘公园等大小公园一起,承包了市民的健身娱乐休闲。除了公园,开发区还着眼美化城区路口,就在今年6月底,市区江南有5处路口(海棠路—东阳街交叉口附近、双龙南街—海棠路交叉口交通岛、八一南街—丹溪路交叉口东北角、李渔路—环城西路交叉口东南角及东北角)焕然一新。通过调整绿化层次、增加景观元素等,城市重要节点不仅绿起来了,而且美起来了。“出门就见绿,生活在公园”的愿景,一步步实现。

“民意所向、民生所指就是文明所在,开发区必须通过文明城市创建这个载体,关心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标整改落实,加快补齐短板,要让创建工作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旭辉多次强调、掷地有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伴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政务服务高效化同步推进,开发区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便利,一项项暖人心的民生项目相继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

点滴小故事 汇成大文明

金华市春晓戏迷越剧社的成员每周都要到婺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一周两趟,雷打不动,因为这里有了可供他们排练和休息的场地;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兴趣班后,就到这里坐着看书、上网,因为这里有舒适的桌椅和畅销书籍。以前社区居民有事才来党群服务中心,现在有事没事就来“打卡”,西关街道以打造党建综合体为契机,让一线办事窗口成为了文明创建的一线阵地。

创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开发区从基层社区入手,婺星社区、寺后皇社区、董宅社区、湖海塘社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党群服务中心,让文明融入百姓生活,成为社区文明创建的重要推手,让小小社区功能室成为创建大舞台。

“现在下棋、运动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爱好了,墙上柱子上的小广告没了,楼道里乱堆乱放的东西也清理干净了,烟头不落地,垃圾分类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的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说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变化,家住寺后皇社区新世纪花园小区的叶先生娓娓道来。

在西关街道天御花园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居民郑女士把快递纸盒放进了回收箱,系统显示她的积分卡里增加了2个积分。“我每天都把厨房垃圾投入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分类后再扔,已经成了习惯。”

在每条斑马线上、红绿灯前,机动车礼让行人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遇到执行紧急任务的急救等特种车辆时,其他车辆会主动为生命让路、为善意开道,“闻笛而动”的文明氛围逐步形成;在市区各主要路口,交警、志愿者相互配合,着力构建文明交通创新模式;在大街小巷,交通标志标线清晰可见,车辆停放秩序井然,交通环境不断优化……

城市越来越文明,市民素质也在不断提升,身边的好人竞相涌现。曹根碓、张永忠、陈杰、朱剑妙等一批“金华好人”,用榜样的力量影响着身边的同事和亲朋好友。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爱岗敬业的文明之风,吹拂在开发区大地,润泽百姓心田。

小小志愿者。龚华明 摄

小烟头里的大文明。龚华明 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