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狗宝宝二月王姓男孩起名 王姓属狗男孩名字大全

狗宝宝二月王姓男孩起名 王姓属狗男孩名字大全

时间:2019-04-06 13:37:52

相关推荐

狗宝宝二月王姓男孩起名 王姓属狗男孩名字大全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不可爱是事实,饱受歧视也是事实。

第六十二回谈生日,探春笑道:“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她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

探春和袭人素日再聪明不过,这下漏了口风,什么叫“不是咱家的人”?为何宝钗明明姓薛,却与贾母又成了“娘儿两”?

按说林黛玉是贾敏之女,贾母的嫡亲外孙女。薛宝钗只是王夫人姐姐的女儿,明眼人都知道谁才不是咱们家的人。

园内众人为何如此势利?说穿了不过是碍着王夫人与王熙凤的脸面,前者是宝钗的姨妈,后者是宝钗表姐,所以宝钗是有后台的,归根结底王氏才是贾府掌权的人。

人间二泉能映月

惠山泉成于唐大历元年间,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为无锡令敬澄所开凿,人称天下第二泉。唐人独孤及《惠山新泉记》说"无锡令敬澄,字源深,考古案图。有客陆羽,有多识名山大川之名,于此峰折云相为宾主。二人相见甚欢,合力疏为悬流,使瀑布下钟,甘流湍激。”茶圣陆羽的加持令惠山泉名噪天下。

惠山泉清凛甘郁,品质极佳,使得后世不少人主张以惠山泉为天下第一泉。张谦德《茶经》记:“据已尝者言之,定以惠山寺石泉为第一,梅天雨水次之。南零水难真者,真者可与惠山等。”明代大茶家许次纾在《茶疏》中客观地说:“古人品水,以金山中泠为第一泉,或曰庐山康王谷第一。庐山余未之到,金山顶上井亦恐非中泠古泉。陵谷变迁,已当湮没,不然,何其漓薄不堪酌也?今时品水,必首惠泉,甘鲜膏腴,致足贵也。”王世贞也曾为惠泉鸣不平,他说:“一勺清冷下九咽,分明仙掌露珠圆,空劳陆羽轻题品,天下谁当第一泉?”足见这些嗜茶精水之人对惠山泉的一往情深。

熙宁四年(1071)苏轼二十出头,被委任为杭州通判,官事闲暇,犯起茶瘾的苏轼不禁思慕起了距离自己不远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苏轼有位无锡的朋友叫钱顗,字安道。钱顗有个弟弟叫做钱逸,钱逸无意仕途,喜爱闲云野鹤般的悠游生活,于是做了道士,就住在惠山。嗜茶的苏轼哪肯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于是他带着珍藏的小龙团茶,抽空溜到了惠山去拜访钱道士,当然,这醉翁之意自是那惠山泉水。苏轼与钱道士二人登惠山,汲泉烹茶。遥望太湖之壮丽风景,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自苏东坡初至惠山的四百多年后,惠山泉的容貌出现在了明代文徵明《惠山茶会图》之中。

清人顾文彬在其《过云楼书画记》中述:“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是日清明,衡山偕九逵、履约、履吉、潘和甫、汤子重及其徒子朋游惠山,举王氏鼎立二泉亭下,七人者环亭坐,注泉于鼎,三沸而三啜之。今图作半山碧松之阴,两人倚石对谈,一童子执军持而下,茅亭中二人倚并阑坐,就支茶竃,几上列铜鼎石铫之属,有二童篝火侯沸,旁一人拱立以待…”清人王权亦赞此茶会之雅趣,作《文衡山惠山茶会图七贤诗草卷子为农山观察题》:“开卷飞泉响,行间岚气生。亭台山气入,朋辈竹林清。野鸟窥吟客,松风答鼎铛。好诗皆画意,况复绘图精。世味争醴腻,诸公嗜好乖。云霞收茗碗,岩窦引芒鞋。绝境东南最,畸人六七偕。便同修禊饮,墨迹韵高斋。”

更值一提的是,在第二泉旁诞生过一首妇孺皆知的二胡名曲,它就是我们中国经典民乐之一的《二泉映月》。《二泉映月》的作者是盲人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阿炳自幼在道观中长大,自小就显示出优秀的音乐才华,道家朴素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阿炳。中年后,阿炳因病双目失明,生活潦倒,颠沛流离在惠山一带。他遭受了很多生活磨难,但心灵也同时得到了生活的洗礼。阿炳失明的双眼虽无法视物,但阿炳心中的双眼却如二泉一样愈发清澈。

十几年前同几位从事中医按摩的盲人茶友对饮聊天,聊到了命运这个话题。在听了我的观点后,其中一位盲友对我说:“耕老师,你是没有我们懂命运的。”我很诧异,问为什么?他淡淡说:“命运是看不见的,我们盲人也看不见。所以我们比你们更懂命运。”瞬间,我感到身子不由自主地震颤了一下,我哑然了。后来正是在《二泉映月》的乐曲中,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含。夜晚的二泉,月光如银,泉水淙淙。月光下,二泉边,坐于青石上的阿炳用自己独特的演奏技法将我们明眼人看不到的世界里的悲欢离合、事态炎凉注入了琴声,身体残缺的阿炳在音乐中与天合一,达到了人生的完满。这曲由残缺创造出的美,美得是那么天衣无缝,美得丝毫未给后人留下任何可以改动的空间,因为这是命运的旋律,我们明眼人是看不见命运的。

凭借鲜明的传统民乐风格与深刻的生命情感体验,《二泉映月》已如长江、黄河一般成为了中国文化名片之一。日本音乐家小泽征尔听了《二泉映月》后说:“这种音乐应当跪下去听。坐着或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阿炳不但琴拉得好,他的说唱也十分动听,在名作《无锡景》中他说唱到:“我有一段情,唱拨诸公听…小小无锡城,盘古到如今…天下第二泉,惠山脚旁边,泉水生生清,茶叶泡香片…”

有机会至惠山的朋友,定要游赏下“天下第二泉”,您可在泉畔品茗小憩,听上一曲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体验一次凄婉深邃的别样人生。

版权声明:本文为今日头条认证美食作者"耕而陶的茶"原创撰写,欢迎茶友在头条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宋朝时,开国皇帝赵匡胤吸取了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整体重文轻武,创造了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

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文化气氛宽松自由的大背景下,诗词得以寻得生长的温床,一时间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李清照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下出生的,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母亲王氏是状元的孙女,一家人在汴京生活。

家庭环境为李清照提供了充分的文学熏陶,繁华的城市生活又养就了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性格,16岁时,李清照就写下了后世广为流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名动京城。

17岁那年,正值元宵佳节,李清照跟着哥哥去大相国寺游玩,在花灯节上结识了赵明诚。

赵明诚本身是个高官子弟,但从小就沉迷于金石字画的研究,因此没有那种贪图享乐的纨绔风气。

遇见李清照之前,他早已从京城里流传的八卦中听过她的名字,在读过她的作品后,心里更是对这位才女暗生向往之情。此时此刻终于见到真人了,内心激动不已,才子佳人的故事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当晚回家之后,赵明诚就向父亲表明了心意,要向李清照提亲。

而李清照也有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述说了自己的感情。

词中写道,少女在院子里荡秋千,玩闹时出了一身薄汗,正累的不愿动弹。家里突然来了客人,她吓了一跳,慌得顾不上穿鞋子就要溜走,心里其实确是想见意中人的,于是假装正在嗅青梅,倚着门偷看。

少女的爱恋、心中的欢喜,一览无余。

于是在建中靖国元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婚了。

那时赵明诚还是个学生,没有收入,他们经济条件有限,为了买到喜欢的金石字画,不得不节衣缩食,有时还会典当衣物来换取钱财。

买得喜欢的古籍文物后,夫妇二人对坐赏玩,倾心而谈,场景无限浪漫与温馨,相较之下物质上的拮据实在算不得什么问题。

偶尔赵明诚出远门时,李清照独守家中,对于爱人自是充满了思念。《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写就的。

词中说,又到了重阳佳节,应该是把酒赏菊的时候了,丈夫却还没有回家。秋夜微凉,西风卷起珠帘,思念丈夫的妻子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婚后的第二年,因为政局变动,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列入朝廷所排斥的元祐党籍,随后李清照也被株连,被迫与丈夫分离,独身离京回到济南原籍。

直到崇宁五年,夫妇二人阔别2年后,因大赦天下才终于团聚。此后虽然赵家又因政治灾难而受到迫害,但李清照和赵明诚得以一起来到青州避难,度过了很长一段平静安宁的生活。

赌书就是夫妇间日常的乐趣之一。

这两人的共同爱好是读书藏书,所以每次要烹茶的时候,他们就会以此作为比赛,决定谁先喝茶,一个人来问某个典故的出处,回答的人要准确的说出来是出自哪本书,甚至具体到其中的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如果答中了就可以先喝。

李清照记忆力很好,每次都能赢,但是因为太过开心了,将茶水洒了一身。

这就是后世纳兰容若词中的“赌书消得泼茶香。”

建炎三年二月,南宋初始,朝局混乱,赵明诚在江宁就任知府。虽然在其位,又是山河飘零之际,赵明诚却依旧醉心于他的金石研究。

属下来报告说王毅要叛乱了,赵明诚却不以为意,等到叛乱结束后,手下的人才发现他已经趁着夜色弃城逃跑了。

这件事着实让李清照受到了打击,相伴二十几年的丈夫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竟然如此懦弱,她愤怒不已。

后来,跟丈夫一起途经乌江时,李清照有感而发创作出《夏日绝句》,赵明诚听后也不禁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这之后不久,赵明诚去湖州上任,在途中死于疾病;李清照也在混乱的战局下开启了漫长的逃亡之旅。

这个时期的李清照已经尝尽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深爱的丈夫离世更是令她郁郁寡欢,无处排遣。其中郁结之情从《声声慢》中可以一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晨读历史——南宋文学家、理学家,主战派人物

杨万里

(接续1)

乾道二年(1166年)春季,杨万里与族人杨辅世、杨文速、杨子上,友人周仲容、王子俊、萧伯和,前辈罗棐恭等共同饮酒,春雨及时,写下了关心农事的作品。不久,杨万里到永和镇访周必大。中秋,杨万里与王子俊怀念张浚,写下《中秋月赋》。十月,杨万里到长沙拜访晤张拭,并见他的弟弟张构,谒潭帅刘珙,写诗给蜀诗人甘彦和,又与侯彦周、吴伯承、邢鲁仲、乡人刘光祖、刘述祖兄弟游玩,写下《宿龙回》一诗,被同行的知枢密兼参知政事陈俊卿推荐。除夕时,杨万里住在临川,收王子俊为徒,并拜刘珙为师。

乾道三年(1167年)上元前夕,正在旅途,写下诗十多首。杨万里到临安,先后拜见名臣陈俊卿和虞允文,并上政论《千虑策》。六月抵家,罗椿来谒信,有《还家秋夕饮中喜雨》及和李天麟《秋怀》之作。写诗和胡公武,写下了《秋雨赋》,有诗寄题张栻春风楼,又为萧许题画。访王子俊,宿其斋中,夜间风雪大作,写诗。十二月望日,罗椿辞归,作序送之。

乾道四年(1168年),萧仲和赴长安拜访张栻;邹元昇返还安福,杨万里均赋诗相送。胡铨有诗简至,和作寄之。和周必正诗作,兼约胡季文、胡季永游山。十月,陈俊卿拜右相,有贺启。十一月,作《送郭银河序》。

乾道五年(1169年)六月,虞允文除枢密使,杨万里有贺启。与萧仲和、王元驹倡酬。八月,陈俊卿、虞允文拜左右相,有贺启。韦邦彦来拜访杨万里,有和作。十一月,上书陈、虞二相,披陈国家攻守形势。

治理奉新

乾道六年(1170年)三月,杨万里卸任隆兴府奉新(今江西奉新)知县,与周必大晤别。上任途中拜访师父胡铨。杨万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杨万里在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治绩。同年十月,因宰相虞允文的推荐,杨万里被召为国子博士,自此开始在京任职。

历职内外

乾道七年(1171年)三月,张栻之前因反对宠臣近习执掌要职而得罪宰相虞允文,于此年被排挤,出知袁州。杨万里抗章力争张栻不当去位,又致书虞允文,以正理相规劝,公而忘私,深为世人称道。四月,作《书吕圣与零陵事序》。五月,丘审崇出守秀州,赋诗送之。七月,转为太常博士。同年,结识丘宗卿。

乾道八年(1172年)四月二日,进士唱名。此次省试,为省试官,寓殿庐,与林光朝论诗。同年黄钧出知泸州,以诗送别。秋,谒见虞允文,并晤其子虞公亮。九月,杨万里升太常丞兼权任吏部右侍郎,并结识了太常少卿王淮。入冬,有《与虞宣抚书》。

乾道九年(1173年)正月,陈从古知襄阳,杨万里为其诗集作序。四月,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74年)正月,除知漳州。临行时不忘上札,忠告孝宗戒贪吏、施廉吏。后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十月,妻兄罗上义卒,明年为作墓志铭。十一月,龚茂良拜参政,有贺启。腊月,周必大有函至。

淳熙二年(1175年)三月,周必大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由自己代任;四月,和友人尚大伸重相见,写实相赠。十月,曾敏行去世,写下挽诗。十一月,胡泳去世,给他写挽词。

淳熙三年(1176年)盛夏,有写钓雪舟及《读书》的作品。八月,王淮拜同知枢密院事,写诗约故人刘承弼会建安寺共度重阳。

淳熙四年(1177年)四月十日,出知常州。

淳熙五年(1178年)正月十九日,诣天庆观谢雪信。杨长孺和罗椿同试南宫,落第还郡。二月,望日劝农,祷雨报恩寺,因游翟园。三月,应张拭函请,为知宜州韩璧作《宜州新豫章先生祠堂记》。四月,范成大拜参知政事,有贺启。五月,作《送叶伯文序》,借医术以讽朝廷,宜慎诹广采,登用真材。六月,有喜雨、望雨之作,以为丰年可卜。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除广东常平提举,有诗及谢丞相启。春末,离常州返里。秋,儿子杨寿佺去世。十二月,为曾敏行墨戏作跋。

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为王孚作《王氏庆衍堂记》,离吉水赴任广东。三月晦,游越王台。夏季,数游连天观、秋,游蒲涧,赋长句,蔡戡有和作。

淳熙八年(1181年)正月,福建茶使吴飞英送新刊《东坡集》,赋诗谢。二月,改为提点广东刑狱。闰三月二日,杨万里就任提点广东刑狱。九月九日,为《韶州州学两公祠堂记》。十二月,广东安抚巩湘诱沈师出降,杨万里杀之。

淳熙九年(1182年)二月,为文祭吕祖谦。七月,继母去世,杨万里离任服丧。

淳熙十年(1183年),杨万里收服家居。

淳熙十一年(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入京城任尚书右郎,后任吏部员外郎。

(待续2)

金国俘虏秦桧做了宰相后,向宋高宗提出“南方人归南方,北方人归北方,天下就会太平”的计策,赵构质疑“朕也是北方人,朕该去哪儿?”,秦桧无言以对;按照秦桧的南北分治方略,南宋皇帝赵构应该去北方做金国的子民,赵构难免会气愤,然而后来宋金和谈,南宋向金国称臣,赵构也算是做了金国的子民。

秦桧早年做过私塾的先生,25岁进士及第,开启了官场生涯,刚开始秦桧还算是个忧国忧民的青年。靖康元年,36岁的秦桧上奏,认为对南下侵略北宋的金军不要太怯懦;十一月金兵包围京师汴京,要求北宋割四镇之地,宋钦宗召百官商议对策时,大臣有七十人同意割地,而秦桧等三十六人不同意。秦桧上书大谈军机四事:第一是召百官详细讨论,第二是加强守备,第三是将金使安置城外,第四是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

宋钦宗没有答复他的上书,朝廷任命秦桧担任干当公事,这个职务是专门为了向金人割地求和而设置的,秦桧很不满意,三次上奏折请求辞去这个官职。不久,汴京失守,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驱掳徽宗、钦宗北上,将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大臣都一并押走。到达北方后,孙傅等人都守节不屈,被流放到东北的显州(今辽宁北镇县东南),唯独秦桧屈服于威逼利诱,见风转舵。秦桧本来擅长词学,写出来的诗词凄婉华丽,辞藻缠绵,金主完颜晟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就将他交给挞懒任用。挞懒是金主完颜晟的弟弟,手握重权,也格外优待秦桧,秦桧的妻子王氏也在金军中做军衣、充当厨役,为金人效力。

夫妇二人发誓愿意报效挞懒的恩德,挞懒率军南侵的时候,任秦桧为军事参谋,在壮烈的楚州保卫战中,南宋全城军民在赵立指挥下,死守不屈,而秦桧曾向被围的楚州写过劝降书。城破之日,南宋军民“抑痛扶伤巷战,虽妇人女子亦挽贼俱溺于水”,以英勇就义回答了劝降。

公元1130年十月,挞懒因为在战场上面对宋军讨不到便宜,于是与秦桧密约,放他回南宋做奸细。秦桧带着妻子王氏离开金营,取道涟水军水砦,返回行都临安,他自称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抢了小船逃回。当时朝廷大臣多持怀疑态度,说他从北到南这一路起码一千多里,怎么可能不被金人察觉呢?还有即使被他跑出来了,怎么他的妻子也逃出来了呢?

然而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与秦桧关系要好,竭力保荐他的忠心,尽力为他辩解,宋高宗赵构召见秦桧,秦桧立即呈上自己起草给挞懒的求和书,并劝赵构为了迎还二帝、安息万民,委屈依从和议。赵构十分高兴,对大臣们说:“秦桧真是朴忠过人,朕能得到他很是欣慰。既有了二帝和母后的消息,还得到一个忠臣,岂非是好事成双吗?”于是拜秦桧为礼部尚书,没过多久又升他做了参知政事。

回到南宋的秦桧,力主宋金议和,同时在朝廷大肆争权夺利;他附和赵构,用朝廷滥赏之事竭力排挤范宗尹,让恩人范宗尹罢相。公元1131年8月,秦桧首次担任宰相,他提出了金人挞懒“南自南,北自北”的南北朝方案,被赵构反驳的哑口无言;九月,吕颐浩二度拜相,与秦桧共掌朝政,秦桧又对赵构说:“周宣王内修政治,外攘强敌,所以国家才得以中兴。如今当朝两位宰相全都在内廷,分工不明确,怎么能富民强国呢?”其实是想排挤吕颐浩,高宗赵构命吕颐浩负责治理朝外,秦桧负责治理朝内,吕颐浩在镇江建造都督府。

不久,吕颐浩从镇江都督府还朝,开始谋划赶走秦桧,他听从席益的计策,秦桧及其党羽组成了朋党,先将他们的党魁胡安国除掉,随后秦桧党羽张焘等人都被罢出尚书省,然后又弹劾秦桧专主和议,破坏恢复,结党专权,并把秦桧比作王莽、董卓。

秦桧失去了党羽的支持,加上赵构愤怒他“南自南,北自北”的计策,于是赵构将秦桧罢相,还贴出诏告,宣布永远不再起用秦桧。公元1135年,金太宗去世,挞懒主政,宋金和议,特意要求启用秦桧;二月秦桧复官为资政殿学士,接着担任温州知府,而后又调任绍兴知府。

公元1137年,当时抗金形势空前良好,岳飞上奏朝廷,请求收复中原,高宗却说要从长计议;宰相

张浚听说高宗没有批准岳飞的奏议,心里很不痛快,亲自赶回朝中,当面请求高宗移驾建康,鼓励三军,力图收复中原,可是赵构依然犹豫不决。

秦桧阴险奸诈,料定有张浚、赵鼎两位宰相在朝堂上,跟金国和议的事情肯定成不了,所以他暂时将议和的事情搁置在一边,换了一副嘴脸来对待张浚、赵鼎,暗地里再跟他们周旋。张浚为人忠厚秉直,他见秦桧不再主张和议,且才华出众,就认为他是个有用之才,推荐他做醴泉观使,兼官侍读。后来,赵构又打算让秦桧留守临安,张浚赞成,于是赵构命秦桧为行营留守,并批准他拥有参与决断尚书省、枢密院政事的权利,秦桧再一次回到朝中。

公元1137年8月,由于刘光世罢官后,淮西军无良将统率,郦琼等人发动叛乱,率军四万余人投奔伪齐,震惊全国,张浚因此引咎下台,而秦桧得以二次拜相;后来赵鼎又因立嗣事件罢相,自此秦桧独揽大权,再也没人能够阻挡他了,于是和赵构一心议和……#在头条看见彼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