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气象深耕 颗粒归仓——各地气象部门助力作物丰产丰收

气象深耕 颗粒归仓——各地气象部门助力作物丰产丰收

时间:2024-01-01 17:50:49

相关推荐

气象深耕 颗粒归仓——各地气象部门助力作物丰产丰收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毛琪 徐梦雪 王继梅 赵燕妮 戴帅汝 杨莫然

九月,花果飘香,大地色彩斑斓。稻谷生长、玉米成熟、油葵花开、黄花遍地……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农民挥洒着汗水迎来累累硕果,奏响丰收乐章。气象部门从春耕备耕到秋收秋种,采取有效举措,立足防灾减损,强化服务指导,全力以赴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严防水稻“寒露风”

9月中旬,湖南冷空气活跃、降温明显,部分地区出现“寒露风”,全省大部分地区正处于抽穗期的双季晚稻易受灾减产。

9月13日,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气象局接到县水稻制种基地来电,获悉该基地种植的晚稻遭受“寒露风”影响。据统计,该县9月2日至10日的总日照时数仅17.5小时,平均每天不到2小时。

接到电话后,县气象局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和保险公司迅速前往受灾严重的灯塔村制种基地调查。在基地了解到,由于没有晴好天气晾晒,很多中稻都早早成熟却未收。县气象局将灾害调查资料整理好交到怀化市气象局,同时在县水稻制种群里用“一天一报”的形式发送预报信息,提醒农户抓住9月14日至15日阴转小雨的天气抢收大量稻谷。“水稻制种离不开天气预报,现在预报越来越准了,气象局的同志也越来越贴心了。”制种大户在微信群里致谢。

针对“寒露风”,湖南省气象部门于9月11日提前发布湖南省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提供灾害预警信息及防范寒露风建议;针对寒露风等气象灾害开展预警、监测和评估,制作水稻生长关键期专题服务材料、农业气象情报;通过实地调研,运用农业气象模型、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等对气象现代化实时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利用短信、微信、QQ等多渠道向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气象信息,最大程度避免了寒露风对全省晚稻的损害。

黄花“孕育”大产业

日前,位于秦巴山北麓深处的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薛家庄村,正值黄花采摘期,每天清晨和傍晚,田间尽是戴着草帽挎着竹篮采摘黄花的身影。经过一年的辛苦劳作,100亩黄花的大丰收让全村群众欣喜不已。

“刚开始种黄花心里很没底,不敢尝试,气象局免费提供黄花苗和种植技术,从政策宣讲、黄花种植到采摘全程都有技术人员面对面指导,让我心里踏实。”安置点群众李银军笑着说。

为切实增加搬迁群众的收入,充分调动安置点现有劳动力,旬阳县气象局积极与村“两委”班子探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黄花种植为该村重要发展产业。由合作社牵头租借土地发展黄花产业,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县气象局将讲习所办到了田间地头,让农民“零距离接收”党的富民政策和实用技术;成立“农气专家+驻村干部”黄花专项气象服务创新团队,开展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摘期灾害性天气防御一体化、直通式服务;针对黄花生长期,制作土壤墒情专题气象服务材料,通过短信、微信、钉钉、气象电子屏、农村气象信息员等渠道发布天气信息和生产建议,提醒农户做好田间管理;组建气象服务志愿队伍,到薛家庄村开展黄花采摘志愿服务活动。

旬阳县气象局驻村第一书记周治海介绍,村里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深耕细作,提升黄花产量,同时积极开发生态观光旅游、农耕体验园、自主采摘园等系列产业,让更多群众加入到黄花产业中来,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油葵“笑脸”迎丰收

初秋时节,走进河南省卫辉市太行山区的狮豹头乡龙卧村,金灿灿的油葵花在山坡地间随风摇曳,喜洋洋的种植户采摘着花盘来回穿梭。

据包村干部、气象信息员任德青介绍,油葵是狮豹头乡重点发展的特色种植作物,今年种植面积3000余亩,预计亩产值达150公斤。

“油葵适时收获非常关键,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采收过早会影响籽粒饱满度,而且增加晾晒时间,采收过晚又容易发生落粒,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为村民开展油葵采收晾晒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帮助。”任德青说,收到最新天气预报和为农服务信息,他会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微信、短信发送给每一位种植户。

“今年我的油葵亩产量200多斤,加上合作社发放补助,算下来一亩地收入能超过1700元。”龙卧村油葵种植户杨成岭说。

随着卫辉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扶贫产业的发展,气象部门紧跟服务需求,瞄准特色农产品种植扶贫项目,开展直通式、精细化服务。时下正值油葵采收的关键时期, 卫辉市局创新“气象局+信息员+农户”服务模式,加强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开展在线答疑指导,及时向农户提供天气信息和油葵采收期专题服务;气象信息员及时联系农户,收集油葵种植实况,了解农户气象服务需求;农气人员联合气象信息员深入田间地头察看油葵采收进度,提醒村民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晾晒脱粒,做好农事管理。通过三方配合,共同发力,全力提升油葵种植质量,助力村民丰产丰收。

鲜食玉米更“领鲜”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长岭街道小王岗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几十名工人正在田间采摘,一辆辆农用车将采摘的玉米运送到厂区进行加工,繁忙丰收的景象将从8月中旬延续到9月末。

农谚云: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一水一肥无不需要气象的“参与”。在春耕备耕前期,呼兰区气象服务人员通过电话和线上沟通、实地察看等方式,开展鲜食玉米生育期气象服务需求调研,形成全年具体服务计划,开展定制化专项气象服务。

“滚动制作的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和第一场透雨的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给我们播种帮了大忙。”种植大户李岩松感慨今年春播的顺利进行得益于精细化气象服务。

得知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责任人和种植大户更支持在微信平台获取气象服务信息,呼兰区气象局针对异常天气、精细化预报、虫害指导等内容,在微信公众号设置“应急发布”“通知提醒”“预警信息”三个模块,让种植大户和企业及时收到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6月2日,区气象局一周内陆续在鲜食玉米和蔬菜基地建成两个农田自动气象站,为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我们在喷洒农药时看着显示屏上的实时监测数据,按照预测气温、风向风速进行操作,有效减少药物的损失,提升药效,及时控制住虫害。”鲜食玉米种植基地生产负责人张金富感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