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吴氏性名羊年宝宝起名 牛年吴姓宝宝取名字

吴氏性名羊年宝宝起名 牛年吴姓宝宝取名字

时间:2021-02-04 23:37:52

相关推荐

吴氏性名羊年宝宝起名 牛年吴姓宝宝取名字

这两项纪录,835年了,至今无人打破:与皇帝走过金婚的皇后、居后位最久的皇后。这两项纪录的保有人,是宋高宗的皇后吴氏。但吴氏的故事,还得从她父亲做的一个梦说起。

宋徽宗11,大宋江山已经岌岌可危,但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寥寥无几。吴氏的父亲吴近,同样没有意识到,开封已经架在了火山口上。

有一天,吴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见到了一个亭子,亭子的横匾上,是“侍康”两个字。亭子边种着一大片的芍药,但仅仅只有一朵芍药花开着,在芍药花下,卧着一只白色的羊。

吴近醒来后,梦里的场景还记得清清楚楚,但是却不知道梦预示着什么,于是丢在一边不理会了。

第二年是农历乙未羊年,吴近得了一个女儿,就是我们要说的吴氏。吴近不知道的是,这一年,在遥远而寒冷的北方,大金的完颜阿骨打正与辽国对抗,以三千对抗十万。

等到金人南下时,吴氏刚刚14岁,她在逃难途中,被选在了21岁的宋高宗赵构身边。

吴近习武,所以吴氏也会一些武艺。她经常着戎装侍奉在赵构身边。在逃难途中,有美丽而又有武艺的吴氏相伴,赵构感觉安心多了。果然,有一回宫廷的卫士闯入了宫去索寻皇帝,是吴氏以机敏和智慧应付了过去。

除了以武艺保护赵构外,吴氏还知道如何用言语来安慰和鼓励赵构。赵构因为要躲避金兵,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时时伴着他。吴氏都看在眼里。

有一次,在海上漂泊时,有一条鱼自己跳到了赵构的船,赵构吓了一大跳,腿都发抖。吴氏却故作惊喜地说:“这是周人白鱼的祥瑞啊。”原来这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孟津之誓时,周武王渡黄河,也有一条白鱼跳上船,周武王用它祭奠河神,安全过了黄河。

赵构听了,这是个好兆头啊!他非常高兴,封赏了吴氏。随后吴氏从义郡夫人,到才人、到贵妃,一路开了挂。

但她怎么当上皇后的呢?这是她的婆婆韦太后的提议。自古婆媳难相处,更别说是皇家了。

韦太后是赵构的亲生母亲,靖康之耻的时候,被掳去了金国。过了十五年,才被放回。

历史上记载,韦太后是个性子非常严厉的人,不好相处。但她却对吴氏非常好。因为,她回来后,是由吴氏照顾的,吴氏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让她很满意,认为吴氏是贤良之人。所以,赵构的发妻去世后,在韦太后的大力支持下,吴氏当上了皇后。

吴氏不但有胆识,有口才,有武艺,她还博通书史,善于书法,她的书法得到了赵构的喜爱。要知道,赵构是一位被皇帝耽误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和他爹宋徽宗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吴氏的书法能得他喜欢,说明也写得非常不错了。

赵构不能生育,收养了两个儿子,收吴氏抚养。吴氏对两个养子非常用心。后来赵构禅位给宋孝宗,孝宗感念吴氏的养育之恩,对她非常尊重。

过了十几年,孝宗又学他爷爷和他爹的,也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宋光宗。光宗对祖母吴氏,也是非常尊重,并且经常去请教怎么用人,吴氏也毫无保留地指导他。

1194年,吴氏的养子,孝宗去世了,而光宗也生病了,没人法出来理事,上下乱成一团,宰相都不辞而别了。

众臣一商量,请已经八十多的吴氏出面,主持孝宗的丧事。有吴氏坐镇,场面很快平定了下来。吴氏宣讲了光宗的诏书,立了赵扩为宋宁宗。

吴氏八十多岁了,虽然老迈,却仍然如定海神针一般,带领南宋王朝渡过危机,辅佐四代皇帝的吴氏,就是么牛!

又过了三年,吴氏去世。从公元1128 年入宫,到1187年赵构去世,吴氏与赵构一起走过了59年的金婚岁月,赵构如果能再坚持一年,他们就是钻石婚了。

1130年,宋高宗被100余名卫兵围攻,生命危在旦夕。只见一名俏侍卫冲了过来,手起刀落,吓跑了叛兵。宋高宗一把抱住这名侍卫说:“做我夫人吧!”

这位俏侍卫,便是一身戎装的吴芍芬,她能文能武,更重要的是,对高宗一片忠心。

相传吴氏的父亲吴近,曾经梦到一亭子,亭子两旁遍种芍药,花下有只白羊,亭子的匾额上有“侍康”二字。吴近从梦中醒来,不明是何预兆。

不久,吴芍芬便出生,那年正好是羊年。

更巧的是,她14岁那年,被康王赵构选入宫中。吴近才明白当日“侍康”的梦兆。

吴芍芬虽为女流, 却经常一身戎装,侍卫一般立于宋高宗左右,刀剑相随,英气逼人。

据《宋史 》记载:“王(赵构)即帝位,后常以戎服侍左右。“

1130 年,宋高宗被金兵追杀到浙江宁波,准备从此逃到海上避难。

宋高宗安排宰相吕颐浩负责调配船只,由于船只有限,最后规定每个卫兵和小吏只能带两名家眷上船。

卫兵们对此十分气愤,纠结百余人,闯进高宗的行宫,要求解决家眷的问题。

一时之间,宋高宗也没办法,卫兵便吵得更凶。眼看兵变一触即发,高宗吓得东躲西藏。

这时候,吴芍芬一身戎装现身,手起刀落,先镇压带头闹事的卫兵,然后耐心劝说,卫兵们这才退去 。

据《宋史》记载:“从幸四明 (宁波), 卫士谋为变, 入问帝所在, 后绐之以免。”

事后,高宗抱住吴芍芬,心有余悸地说:“幸好有你”,并立刻封她为“和义郡夫人”。

待局势稍稳,回到宫中,吴氏更加用心博览书史,从此更受宠爱。

只可惜,一直无缘后位。

原来,前靖康之变,高宗遥立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元配夫人邢氏为皇后。

后来,邢皇后派人带回随身佩戴的金耳环,并请代向赵构传话:“愿如此环,早日相见。”

这来,赵构心里始终牵挂着邢皇后。即使四处逃亡,他身上也始终带着那只金耳环。

赵构忘不了邢氏,虚置中宫十六年等她回来,吴芍芬心知肚明,但她毫无怨言地侍奉高宗。

直到公元1142年,高宗被秦桧蛊惑,同意金人“杀岳飞,还太后“的议和条件,金人才放还韦太后。高宗才得知皇后已逝,随即封吴芍芬为皇后。

高宗因为在战乱中经受太多的惊吓,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不能生育。

他唯一的儿子元懿太子天折后,便再无嫡亲的子嗣。

无奈之下,高宗只好过继宗室中的子嗣,便在“伯”字行内的太祖子孙中挑选了伯琮作为养子,接进宫中,由张贤妃抚养。

那时的吴后还是才人,因为自己没有孩子,她也想抚养一个。

1134年,高宗便将伯璩交给她养育。后来张贤妃病逝,吴氏便将伯琮也一同抚养,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

不久,伯琼琮、伯璩分别受封普安郡王、恩平郡王,没有马上立皇储。

太子未立,朝中议论纷纷,人心不定。当时高宗事事受秦桧掣肘,他本有意立普安郡王为储,但因普安郡王深恶秦桧奸诈,为秦桧不容,立储之事悬而未决。

另外,高宗也担心伯琮不是吴后从小抚养,立为皇子,皇后会有异议。

谁知,吴后听说后,深明大义地对高宗说:“普安,其天日之表也。”高宗于是册立伯琮。

不久,伯琮顺利继位,史称宋孝宗。

孝宗即位后,吴后善于调解高宗父子关系,所以两宫一无隔阂。

1189年,光宗即位时,吴后已近八十岁了。

光宗即位之初,想要有一番作为,可是皇后李凤娘既悍又妒,致使光宗敌视太上皇孝宗,极少去觐见。

更过分的是,李凤娘因嫉妒黄贵妃怀孕,将其残忍杀害,吓得光宗精神失常。

孝宗重病期间,思念光宗,渴望一见,李凤娘却百般阻拦,结果,孝宗在重华宫含恨去世。

太上皇孝宗已经归天,光宗不上朝,也不肯到重华宫主持丧仪。

吴氏原本居于深宫,不理朝政,此次她见人心骚动,为社稷考虑,只得垂帘代行祭奠之礼,丧礼这才如期举行。

治丧期间,光宗仍称病不出。朝廷无主,一时人心惶惶。朝臣们联名上疏光宗,请皇子嘉王赵扩早正储君之位,安定人心。

光宗看后,只批“甚好”二字。宰相留正再奏,当晚即传出御批,上写“历事岁人,念欲退闲”八个字,御批措辞含糊,仍无定夺。

吴氏见形势严峻,只好答应朝臣请奏,在孝宗灵前听政,同意光宗内禅,并主持了内禅大典,南宋渡过了一场危机。

宁宗赵扩继位后,大臣之间的争斗纷起,一时朝中汹汹,群臣不安。

太皇太后吴氏得知消息,又一次走出深宫,力劝宁宗不要搞党禁,宁宗只得下诏:“不必更及往事,务在平正。”党禁暂停。

1197年,吴太后病逝,终年83岁。

【彩虹微醺】

”带刀皇后“吴芍芬,一生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

她居于深宫,严守不干朝政的律条,但每到关键时刻又能出面主持大局,平稳局势,渡过危机,称得上是一位贤后。

她,低谷期博览书史,盛宠时不恃宠而骄,急流勇退,活得人间清醒。

王阳明曾说:“与其向外求索,不如回归自己。“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快餐时代,打磨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资。

#纪录片大赏# #历史# #人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