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孙姓牛宝宝起名男孩 孙姓属牛男孩取名字大全

孙姓牛宝宝起名男孩 孙姓属牛男孩取名字大全

时间:2018-06-27 18:04:52

相关推荐

孙姓牛宝宝起名男孩 孙姓属牛男孩取名字大全

这幅无款儿书法寿幛孤屏,是清末武状元牛凤山之子金殿传胪牛瑄写的吗?

本人对该寿幛(以开头两字,权且命名为《请文》)孤屏身份的考证鉴定结果如下:

1.书写年代:

约1874年

2.书写者:

牛瑄(约1830~1877)、进士、武状元牛凤山之子、康百万女婿、中华四大名匾之一康百万“留余”匾题写者

3.寿星:

孙钦昂(1825~1896)、进士、翰林、朝廷要员

4.用途:

身为同僚、年龄相仿、籍贯紧邻、同为朝野勋贵,牛瑄祝贺孙钦昂喜晋50大寿

5.寿幛载体

清代质量上乘的万年红绸

鉴定依据如下:

其一

1).“公为通奉公冢子”,把“寿星”的出身交代的很清楚,其父,乃朝廷之中从二品以上高官(清代从二品,例授“通奉大夫”),或身前身后享有此等级别相应待遇,或者是享有该级别的虚衔荣誉封赠;

2).孙钦昂之父孙树之,为清朝诰授朝议大夫晋封通奉大夫(属身后虚衔荣誉封赠),“通奉公”即“通奉大夫”之称;

3).孙钦昂50大寿时,约在1874年,其父约卒于1870年,至1873年,孙钦昂三年(守父丧)丁忧期满,1874年,喜逢其50大寿,过寿则刚好冲冲喜,且不违孝道;

其二、

1).“通奉公致士”,说明“寿星”之父,曾辞官回归故里;

2)·孙钦昂之父孙树之,约于1841年辞去山东禹城知县,回归故里,侍奉高堂,同时培养子女成才,“致仕”即辞官之意;(可见诸时为直隶总督曾国藩所撰书的《孙树之墓碑文》,孙氏家谱中亦有载)

其三、

1).牛瑄与孙钦昂,籍贯紧邻,同为朝野勋贵,同僚,且与康百万皆为姻亲,又沾亲带故,身份相当,关系交好,牛瑄向略长于己的孙钦昂祝寿,在情理之中;

2).牛瑄与孙钦昂,皆与康百万关系密切,可见诸康百万庄园所立之相关碑刻;

3).该寿幛作者为牛瑄,通过牛瑄现存墨迹及其碑刻对比,点画、结体、用笔笔迹,出自同一人之手;鉴于双方身份地位及关系,不可能有人模仿牛瑄的字体书写来给他的好友祝寿;

4).牛瑄工书法,雅好翰墨,朝野尽知,同为进士出身的孙钦昂,向好友“索文索书”以为其做寿礼祝寿,同时彰显家族的人脉实力,增光添彩,也在情理之中;

5).通读该寿幛内容,文辞雅好朴实,当属英雄相惜之语,定亦非凡夫俗子可为!与河洛文坛领袖交好并为其所敬重!且因其所好!能有巨大影响的人物,清季也只有巩义牛瑄,也颇符合牛瑄之身份;

其四、

1).

结合寿幛流出之地(荥阳)考量,环视清末,郑州开封(二者之间行政区划隶属时有变更)地区,官职高居从二品以上者,可谓凤毛麟角,同时,父子同贵者,更是屈指可数;除了巩义牛状元牛凤山及传胪牛瑄父子,史载:牛凤山因功被清廷赐授“四世一品”;只有荥阳孙树之(诰封通奉大夫,身后荣誉虚衔)、孙钦昂(进士)、孙综源(进士)祖孙同贵的孙氏家族;

2).孙氏乃清后期荥阳巨宦望族,通过被强拆的孙钦昂故居(曾被列为郑州市重点保护文物),以及被严重破坏的孙氏家族墓地,也可证明孙钦昂家族确为清末显宦;该事当时曾经在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

五、以上有关寿星本人、寿幛撰写人及其相关历史人物的信息,可见诸《荥阳县志》、《续荥阳县志》、《厦门市志》、《清史档案》、《巩县志》、曾国藩所撰书的《孙树之墓碑文》、曾培祺撰翁同龢书的孙钦昂的《孙公神道碑》、《荥阳清人碑传集》、孙氏家谱等。

综上考量评估,做出如此判断。

但是,因其落单,并且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期待方家教正!

东莞市茶山镇——孙氏宗祠(26)

2月20日(星期六)上午,我在东莞市茶山镇孙屋村参观孙氏宗祠,祭拜先祖结束后,经过孙氏宗亲的介绍,来到位于东莞市茶山镇牛过蓢社区孙屋村——孙氏宗祠参观学习。

宗祠建在孙屋村丘陵地带的半山腰,与孙屋村委会并排,但是宗祠大门紧闭。这时,我问了一个过路的人,问他谁在管理宗祠,他说是村主任在管理,我根本不知道谁是村主任,就在村边敲开门,把我的身份证给对方看,对方一看说:你是湖北孙氏宗亲,我说是的,想看看宗祠,但是门锁了,他立马叫来清洁工,拿来钥匙后,亲自带我到宗祠参观介绍宗祠来历,并合影留念。

在与孙氏宗亲攀谈中了解,牛过蓢孙屋村的孙氏明末清初来自孙中山祖居地茶山镇孙屋村,是孙膑、孙权后裔。三国后期,群雄混战,战乱不断,孙氏吴国被西晋所灭,先祖们流离失所,最早从浙江、安徽、江西,落籍东莞市茶山镇孙屋村,明朝末期迁居现在的孙屋村。

据史料记载,牛过朗孙屋村孙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初期,于重修。占地面积400多平米,面宽13.2米,进深20米,二进二开间,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孙氏宗祠内的木雕、砖雕、石雕的工艺独特,精湛无比。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古建筑价值。

孙屋村孙氏宗祠重修后,已经成为社区民俗文化博物馆,以及村民康乐文化活动中心。

牛过蓢古村落于南宋初年立村,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祠堂、书屋、里巷、古井、更楼古色古香,百年古榕郁郁苍苍。

“牛过蓢”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一位风水先生,带着徒弟到东莞石排市下看风水。行至楼阁蓢(地名),师傅认为此地乃“大牛骑细牛,屡代出封侯”,风水不错。而徒弟却反驳:“师傅,你看错了,那牛已过蓢了,此地乃‘大象骑细象,世代出和尚’。”

后来,徒弟的“预言”成真,石排市下果真出现一间“广惠庵”,而徒弟所说的“牛”已过蓢了的“蓢”刚好就是楼阁蓢所在地。以相邻的孙屋为牛头,楼阁蓢为牛肚,楼阁蓢的石头(地名)做牛尾,正如一头过了蓢的牛,因而后人就把“楼阁蓢”误说成“牛过蓢”。这个“蓢”是一种植物,是水蓢,东莞莞城的人称它为“水庸”。

牛过蓢坐东北朝西南,遥挹青山,近临池塘,背倚茂林修竹。村中有33棵古树,最“年轻”的109岁,年龄最大的则近800岁;其中高山榕12棵,还有细叶榕、朴树、南岭酸枣等,其中有4棵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最大树干胸围8.12米,树冠幅60米。

数百年的古榕树群呈半圆形之势环抱古村,一间间古朴的民居错落有致,使人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明清时期的“世外桃源”中。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七言排律·年味 (新韵)

文/孙氏人

红梅绽放汽笛嚣,

特电频传喜讯捎。

万径齐迎归宿客,

千帆共渡返乡潮。

肥猪素蛋陈佳酿,

革履绒冠美彩袍。

土品商牌车满载,

山珍海味担盈挑。

金鸡亮嗓阴云散,

礼炮开天玉树摇。

日月同心辞旧岁,

晨星举目炫今朝。

杯壶对唱丰收曲,

碗盏恭抬富贵糕。

笑脸张张言盛世,

喧村户户换红桃。

哞牛赏赐除夕夜,

啸虎加封巨惠包。

首尾相衔福禄至,

双王接力运财交。

东莞市茶山镇——孙氏宗祠(25)

2月20日(星期六)上午,参观游览位于东莞市茶山镇孙屋村——孙氏宗祠,作为孙氏后人,来东莞,早该拜祭孙氏先祖,一直未能成行,今天终于实现愿望,参观属于孙家的宗祠,拜祭孙氏先祖,是多么的荣耀。

在与孙氏宗亲攀谈中得知,东莞孙氏源远流长,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盛极一时,也是山东孙氏的名门望族,源于乐安堂。是孙膑、孙权后裔。三国后期,群雄混战,战乱不断,孙吴被西晋所灭,先祖们流离失所,最早从浙江、安徽、江西,落籍东莞市茶山镇孙屋村,孙屋村也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祖居地。从孙屋村分出的有,茶山镇牛过朗孙屋村、长安镇上沙村、中山市翠亨村等。

据史料记载,孙屋村孙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初期,于1994年重修。占地面积400多平米,面宽13.2米,进深20米,二进二开间,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孙氏宗祠内的木雕、砖雕、石雕的工艺独特,精湛无比。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古建筑价值。

孙屋村孙氏宗祠重修后,结合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部署,孙氏宗祠着力打造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博物馆,以及村民文化教育基地、村民康乐文化活动中心。

在孙氏宗祠看完、聊完,临走时宗亲们对我讲,离这边3公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孙氏宗祠,你有空去看看,他们说的地址,我怎么都听不懂,我把手机打开,让他们在手机上写字,我才知道茶山镇牛过朗孙屋村,我立马导航,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孙屋村。

孙屋村位于茶山镇东南部,寒溪河岸边,山清水秀,是一块风水宝地,怪不得先祖们选择在这里落籍。辖区面积约0.7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11多人,全部是姓孙。如果加上临时迁出的,外出工作的,差不多千余孙氏宗亲。

孙屋村盛产荔枝、龙眼等农业经济作物,鱼米物资供给充足,厂房出租收入占总收入90%以上。现有企业30多家,主要经营制衣、纸箱、配电设备、其他加工制造业等。

孙屋村致力于完善投资及人居环境,兴建了孙屋村有机农田体验区,以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为重点,以镇旅游路线为指导,打造饮食、娱乐、休闲一体化,工业旅游、食品旅游、古建筑旅游及孙屋生态旅游,并计划进一步发展厂房改造,利用生态旅游,改造旧厂房,打造民宿,提高档次,促进孙屋向第三产业发展。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1977年,周忠华从西北农大毕业后回到老家陕西泾阳县乡里的中学教书。次年底,咸阳市招干,他挤上“最后一班车”,凭借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文凭来到了泾阳畜牧站,并使泾阳成为远近闻名的奶山羊县。此后,周忠华又在任兴隆乡副乡长期间大张旗鼓地搞起了奶牛养殖。

此后的经历让周忠华成了泾阳县志中经济人物之一,县志中记载:“1993年,考虑到县域及邻近地区鲜奶加工能力不足导致群众‘奶贱杀牛’的实际,(周忠华)毅然辞去公职,开始租赁经营已经停办的咸阳市底张镇乳品厂,不到一年时间,企业起死回生。1999年,企业发展成为拥有1600万元资产,百余名员工,年产值1100万元的陕西省咸阳康华乳品有限责任公司。”

故事的实际过程并不如县志中的描述这般顺风顺水。

周忠华1993年离开畜牧站之后,接手了两家分别停产了3年和的乳品厂——后来改名为咸阳乳品厂的底张镇乳品厂和另一家名为“方里”的奶粉厂,在1994年又去山西接手了一个乳品厂。

1994年,初中毕业后在外面做了几年炊事员的周忠林过来给周忠华帮忙。“饭做得不错”但字写得像“蚂蚁爬过去一样”的周忠林,就此管起咸阳乳品厂的奶粉销售。

根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此前的数据,1999年乳制品行业内绝大多数亏损,有1200多家乳制品企业日加工能力在20吨之下。这些小企业不少均生产奶粉——生产奶粉的主要设备为浓缩设备和喷雾干燥设备,属于传统技术,易掌握。

周忠华说,自己在咸阳乳品厂的经营理念经常被视为异端——“大家都反对,包括同行都反对。”反对者中就包括自己的弟弟周忠林——后者既反对比他大三岁的哥哥“搞奶粉也需要搞养殖、草地等一系列配套”的思路,也反对哥哥1997年上脱脂奶粉生产线的决策。

原因很简单,周忠华自认为正确的理念并不能转化成看得见的利益。

2001年年底,周忠林离开咸阳乳品厂,但与人合股搞的全脂奶粉厂半途停滞,他买下合伙人的股份销售了几年奶粉。

在周忠华的描述中,周忠林接手的奶粉厂在渠道中拖欠的货款太多,“没赚几个钱”又在卖出了厂子。而在此期间,周忠华的咸阳康华乳品有限责任公司(由咸阳乳品厂改名)也在阜阳“大头娃娃奶粉”风波中严重受损。

周氏两兄弟都成了乳业又一个赚不到钱也离不开的“漂泊者”。

卖厂之后,周忠林在甘肃临洮县又跟人合伙办了一个厂,“刚办起来,时间不长就赶上三鹿这个事。”

三聚氰胺风波后,地方政府希望周忠林的乳品厂持续生产以支持奶农,“地方政府要求他必须开厂,给政府解围,当时政府借了他150万让他继续生产,但很快就赔完了”。周忠林随后退出临洮的这个乳品厂。

奶粉调拨与中间人

一位乳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周忠林的经历在行业内非常典型——“大公司抢奶粉的时候,小奶粉厂得不到奶源就关门了。而等到大公司撤出这片地方的时候,奶农卖不出奶,小奶粉厂又开张了。”

上述人士认为,近十年来高速增长又伴随着数年一次危机事件的奶粉市场,使得中国数以千计的中小奶粉厂开开停停,这导致了市场长期存在库存奶粉以及相应的奶粉调拨——奶粉厂买入奶粉“生产”奶粉,使得奶粉“掮客”应运而生。

这些中间人许多都是曾在乳业中摸爬打滚过的“漂泊者”,他们不但可以买低卖高,向中小奶粉厂倒卖奶粉,甚至有机会把生意做到大奶粉厂。“许多(业内)人相信,原料奶粉即使有问题,稀释(奶粉厂加入其他来源的奶粉或食品经营者掺入其他原料)之后问题也不大。问题奶粉很难真正退出市场。”

青海三聚氰胺奶粉风波之前,周忠林在北京找到一个合伙人,准备借康华的场地与部分设备搞碳化硅的太阳能项目,项目投产准备期间接到过去有往来的东垣乳制品厂来电,说需要一批奶粉。

周忠华辩解说,周忠林把这单子交给了河北一个姓孙的人,还叮嘱后者“把质量弄好绝对不能出问题”。姓孙的中间人说:“‘没问题,这你放心,质量绝对没问题。’”

6月25日,甘肃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接受委托人刘西平送检的三份奶粉样品,要求检测三聚氰胺指标。检测结果,三份样品中三聚氰胺均严重超标。青海再现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由此揭盖。

此后,周忠华发现,卷入这一轩然大波的弟弟,居然不清楚奶粉的实际来源,立即让后者停下手头的太阳能项目飞往河北,百般周折找到孙姓中间人。“最后给他做了半天工作,才把上线说出来了。”

7月8日,周忠林带着接收奶粉款项的银行卡出门向质监局与公安局反映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同时,周忠林还背负着有200多万元个人借款与奶农欠款的厂房里进行着的尚未完工的新项目。

“现在好多人见了我就说,忠华你那个时候如果搞房地产就好了,你当时搞房地产要比现在搞房地产发达的人条件可要好多了嘛。”周忠华自嘲自己的乳业经历说,“你门进错了嘛。”——7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管理#

读书小记——《孔子》画传下

孔子嫁女公冶长

梁公林是孔父叔梁纥,母亲颜征之墓地

孔子回乡与同父异母的哥哥孟皮温情夜话

孔子诗礼传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所言极是[赞][玫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

孔子“堕三都”失败 ,带着无限的热爱与留恋,在他55岁的时候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深爱的鲁国,开始了漫长的周游列国的生涯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谁获罪于天,是人自己。”

南子,卫灵公夫人风流美貌有政治头脑的卫国女人,原系宋人

孔子妻子元官氏亦宋人

留牛村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孔子师生只在齐国居住了10个月,经宋至郑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公元前489年,孔子64岁,也就是他周游列国的第九年里,孔子带领学生前往楚国,被困孤岛。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归鲁的学生冉求、樊迟救鲁于危难之中,孔子无比欣慰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春秋》本是孔子给学生编撰的历史课本。“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将《诗经》中的诗全部谱曲,并传授给子夏。成就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孔门教育体系

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

子思在爷爷的熏陶教育下,成为一代儒家学者,孟子便是子思的学生,四书五经中的《中庸》也出自子思的手笔

孔子爱植树。当年杏坛前的桧树至今枝繁叶茂,师生在河南上蔡县种下的一棵银杏树,至今生机勃勃

《周易》又称《易经》、《易》,是中国古代哲学书籍,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孔子将各国文献典籍整理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71岁时,她心爱的学生年仅41岁的颜回去世,爱生早逝,痛失高足,老人放声痛哭,悲痛不已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73岁的孔子与世长辞。孔子临终前唱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孔子去世后被葬在曲阜城北泗水岸边。学生们为纪念孔子,将他的言论汇编成《论语》一书 ,成为经典文献。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评价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在他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教育出三千学子,是开创我国平民教育的第一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学说影响了世界两千多年,并将不断延续下去。

大体故事整理如下:

打包接淅

重登泰山

孔子嫁女

孟皮夜话

诗礼传家

养生三戒

农山言志

孔子助残

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

还礼阳货

中都留履

孔子打假

柴车驽马

夹谷会盟

子堕三都

孔子离鲁

孔子拒贿

拜见南子

弦歌《南风》

孔子留牛

倡导诚信

途中讲学

孔子然哉

冉求归鲁

孤岛弦歌

子路问津

孔子之梦

师生救鲁

冉樊报国

孔子爱兰

编纂《春秋》

孔子正乐

传乐子夏

爱孙子思

尽享天伦

师生植树

乐而忘忧

孔子爱犬

韦编三绝

孔子哭顏回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致敬先贤。信手翻阅,如获至宝,甘之如饴!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教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1.把持鲁国政权的季孙氏要去祭祀泰山,因为泰山是名山,只有天子能祭,鲁国国君才能去祭。

季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也去祭泰山,是严重的僭礼行为。

孔子让自己的弟子冉有,也是当时季孙氏的家臣去劝说,看能不能阻止。

冉有说阻止不了,孔子对季孙氏的僭越行为又气愤又无奈。季孙氏的这种行为,根本无礼制约束,无法无天。

祭祀是求取庇佑的,季孙氏的狼子野心泰山不会不明白吗?连林放都懂得礼的根本是发乎于心的诚意与仁爱。

2.礼是一个国家正常运转,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当时社会礼乐崩坏,与季孙氏,孟孙氏等把持政事有很大关系。

君君臣臣,君为君,臣为臣,才能各司其职,不可僭越,也不可错乱。上行下效,整个国家制度,人文教化才能得以实施。

在季孙氏他们眼里根本没有君主的地位,一点点尊敬之意都没,各种越级行事,根本没有一点礼可言,所做所为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即使他们干的各种坏事没人能阻挡,但人在做,天在看,用孔子的话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如果心中没有仁德,干各种坏事,又怎能得到泰山的庇佑呢?

积恶之家必有余怏。后来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有样学样,窃夺了季氏的家政大权,也是罪有应得。

3.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相信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竭尽各种谄媚之能事,求得一个小小的官位就不得了了。

用我们这里的话说,整条街都不够,人家横着走的。从此再也没有什么正不正义,只有你们得听我的。

以权谋私,各种七大姑八大姨工作也有了着落,从此钱包也鼓起来了,还有奉承巴结的小迷弟,那叫一个拽。

但也有正直的,从不乱用一分公款,接待领导款待同僚都自掏腰包。

不管对谁总是以礼相待,没有什么上司下属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从近期来看,那些无礼之人很风光很牛逼,但从长远来看可就不一定了。

前几年就我们小县城几个大官落马,买官的名单一出来,好多风光之人一下就蔫了。

人呐,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不能忘礼。礼能让人谦虚,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才是立身之本。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通过不断的精进让德先树立起来,位置才会有,才能步步高升。不然飞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痛。

朱瞻墡,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兄弟。虽然他的名气不如父兄,但他却历经7朝,3次与皇位擦肩而过,是明朝享受礼遇最高的藩王。也因此,朱瞻墡被称为“明朝最牛皇叔”。

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所生的第三子,排行第五。因为生于靖难之后,所以比起生于靖难之前 “好圣孙”的哥哥朱瞻基,在永乐一朝,朱瞻墡的存在感并不高。

然而在张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中,朱瞻墡虽然比不上大哥朱瞻基,但要比三哥朱瞻墉厉害多了。《明史》中记载,朱瞻墡从小就聪明机敏,被很多人称赞。在永乐二十二年,朱高炽继位后,被封为襄王。

朱瞻墡真正走到人前是在洪熙元年,明仁宗继位10个月就驾崩了,而此时身为皇太子的朱瞻基人在南京,为了保证政权的顺利交接,张皇后和杨士奇等人商议后,最终决定在朱瞻基未回京之前,由襄王朱瞻墡监国。

朱瞻基登基,为明宣宗。朱瞻基对自己这位同母兄弟也是极其信任的。《明史》中记载,在朱瞻基登基后,汉王朱高煦造反,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当时就命朱瞻墡监国。

两年之后,朱瞻基长子朱祁镇被立为太子,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在京藩王要离京到封地就藩。此时朱瞻基改封朱瞻墡为湘王,就藩长沙。此后,到朱瞻基驾崩,朱瞻墡再未入京。

朱瞻基驾崩之后,太子朱祁镇9岁,因主少国疑,有人建议张太后立朱瞻墡为帝。但张太后认为太子已定,自己绝不可能立儿子为帝,最终,朱祁镇登基,为明英宗。

而朱瞻墡听说朝中有人想要拥立自己为帝的消息,立刻上表,表示自己从不曾觊觎皇位。他的奏折到了京城,朱祁镇登基了。这是朱瞻墡第一次和皇位而过。

朱祁镇长大后,很想和当初太祖,太宗那样建立不朽功业,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领50万大军亲征瓦剌。结果全军覆灭,还被瓦剌俘虏了,史称“土木堡之变”。

皇帝被俘,王朝动荡,当时的太子朱见深才两岁,瓦剌还以英宗性命要挟,讹诈明朝。于是有人提出应该另立新君。这时朱瞻墡再次被提名为储君人选,而他当时是藩王中年龄最长也是最贤德。

由于朱瞻墡在宗室中威望很高,被立为新君的呼声很高。此时太皇太后张氏已去世,皇太后孙氏虽担心自己儿子的安危,但最终还是听从了朝臣建议,另立新君。

《明史》中记载,当时孙太后已经命人拿着襄王朱瞻墡的金符,去往封地召他回京了。但同时,兵部侍郎于谦等人建议拥立朱祁钰为新君。最终朱祁钰称帝,为明代宗,景泰皇帝。

接到孙太后旨意的朱瞻墡,在不知道朱祁钰已经登基的情况下,再次拒绝称帝。《明史》提到,当时朱瞻墡上书,建议朝廷立太子为帝,让朱祁钰监国,然后去把朱祁镇给救回来。

等朱瞻墡的奏折到了北京,朱祁钰已经登基,北京保卫战开始了。最终战争胜利,朱祁镇被迎回大明,尊为太上皇,软禁在南宫。

朱瞻墡听说此事后,上书朱祁钰,表示既然已经迎回朱祁镇,尊为太上皇,就应该早晚请安,尊敬大哥。显然朱瞻墡是拿自己对哥哥朱瞻基的态度,去建议朱祁钰的。

可朱祁镇不是朱瞻基,朱祁钰更不是朱瞻墡。很快,朱祁钰就违背了当初对孙太后的承诺,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可朱见济只做了一年太子就夭折了,太子之位空悬。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朝臣建议再立朱见深为太子,被朱祁钰驳回。显然朱祁钰根本就不想再让朱祁镇一脉继承大统。于是再次有人提到了朱瞻墡。

此时的朱瞻墡已经51岁了,年轻时就无意于皇位,此时更不会去蹚这趟浑水了。然而也就在这一年,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帮助下发动了“夺门之变”再次坐上皇位。

朱祁镇夺位成功后,听说曾有人建议外藩入京为帝,于是开始疑心朱瞻墡。直到后来在孙太后那里看到当年朱瞻墡上表的奏折后,才消除了疑心。后下旨,召朱瞻墡进京。

朱瞻墡奉旨入京后,朱祁镇对其礼遇有加。而朱瞻墡逗留京城期间,除拜祭祖先外,和朝臣没有任何往来。这让明英宗开始对他很是放心。离开时,还亲自为其送行。

四年后,朱瞻墡再次奉旨入京,离开时朱祁镇骑马跟在后面送到了卢沟桥,这让朱瞻墡诚惶诚恐,劝诫朱祁镇,“没有皇帝给臣子送行的道理。”而朱祁镇却说,这不是皇帝送臣子,这是侄子送叔叔。

朱瞻墡不再推辞,就让人把轿子倒过来抬着走,不敢背对皇帝。明英宗十分感慨。在此后,明英宗和明宪宗在位时,对朱瞻墡的礼遇是藩王中最高的。明宪宗成化十四年,73岁的朱瞻墡去世。

朱瞻墡的一生经历了从永乐到成化的7朝6个皇帝,3次与皇位擦肩而过,最终却成为明朝史上最高礼遇的藩王,得以善终。这和朱瞻墡的为人宽厚以及懂得为臣之道是分不开的。

面对皇位,他时刻警惕自己,恪守本分,从未有过觊觎之心。这在历代皇朝中,都是很少见的。也正因为如此,朱瞻墡得以过了富贵,平安顺遂的一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