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做活金融服务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做活金融服务

时间:2019-10-04 23:01:52

相关推荐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做活金融服务

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产业融合等一系列新政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确定,既给“三农”带来深远影响,亦对以服务“三农”为重心的涉农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严峻挑战,这需要涉农金融机构及时根据农业结构性调整,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并找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切入点,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涉农金融机构转型升级良性互动,最终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涉农金融机构服务调整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涉农金融机构服务调整与创新的基础和“指挥棒”,而涉农金融机构服务调整与创新则又反作用于农业供给侧改革,决定农业供给侧改革速度、质量甚至成败。显然,目前摆在涉农金融机构面前最重要的问题是,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服务路径如何选择?如何更精确、有效地创新出金融服务产品和信贷服务模式,这是新形势下需涉农金融部门及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涉农金融机构应重点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两个重要问题:

围绕农业结构总体方向变化调整机构组织体系。农业供给侧改革意味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构建等等,尤其农业区域布局会出现重大变化,即为突出农业规模生产效应,会形成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如产粮地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山区丘陵地区以发展特色经济林或林业产业为主、城乡结合部地区以农业深加工、蔬菜业为主,三、四线城市以农产品储存与流通为主等等,这需要涉农金融机构在继续发挥原有金融服务功能基础上,消除墨守成规倾向,适时做出服务机构调整:

一是在坚持做好原有物理网点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布局好现代金融服务器具,为农民提供存取款、汇款、各类财政补贴领取等全民普惠金融服务。坚持大胆敢闯、务实创新的经营方向,重视结合自身经营效益,重新合理设置机构网点,根据农业产业布局重新设立机构网点,尽快形成既有分工合作,又兼顾公益性和盈利性、为现代农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同时,各涉农金融机构应配备精干力量,建立专门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信贷服务和调研工作职能机构,如农行“三农事业部”应纵向到底,每个层级都设立专门为农业服务的内设职能机构。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也可重心下移,在农村设立组织机构,专门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

二是根据不断涌现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态如家庭农场、农村旅游观光产业的需要,发育和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如发起民间资本成立村镇银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发挥其植根农村,易于与各种类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纽带关系,在获取信息、识别项目、控制风险、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优势,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因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新尝试,没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必然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风险,这需要健全和发挥保险机制对农业的“兜底”作用,政府引导现有保险公司涉足农业保险业务,鼓励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增设机构,拓展业务,完善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保险服务新模式,转移化解市场风险。通过上述涉农金融组织体系调整与布局,基本覆盖农业供给侧改革每个领域和环节,有利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围绕农业产业特色变化创新涉农金信贷模式和产品。农业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和服务产品提出了全面挑战,它需要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及时创新信贷服务模式和服务产品,让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和服务产品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生力量,实现金融业发展与农业供给侧改革良好互动。从目前看,农业供给侧改革催生涉农金融机构三方面变化:一方面,诱发了农村金融服务新需求,加快金融创新,开发适应性金融产品及服务,满足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差异化金融需求;另一方面,拓展了涉农金融服务阵地,催生农业新领域新的金融需求市场出现,为涉农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提供了新的施展天地。再一方面,引导涉农信贷投向出现新变化。随着土地流转试点扩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步伐加快,需要涉农金融机构重新锁定信贷投放对象,适时调整信贷战略布局。对此,需顺势加大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力度,及时推出新的信贷服务模式和信贷产品:

首先,根据农业供给侧特点,适时破解贷款难问题。 主动配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权、宅基地、林权等抵押贷款,着力开发“林权贷”、“土地流转贷”、“宅基贷”等贷款品种,将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转化为可流动的开发经营资金,激活农村“沉睡资本”,充分激活农业生产资源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各生产资源要素,促使传统的土地资源生产经营向现代农业资本生产经营转化,让农民成为实实在在的供给改革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其次,重点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确定信贷投放方向。涉农金融机构应围绕特色农业、高端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加大信贷投放,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及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村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比如开发“高科技农贷”、“绝色环保农贷”、“农村基础设施贷”等固定资产贷款,并根据农业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等特点,极大地延长农业固定资产贷款期限,使涉农金融机构信贷能真正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孵化器”和“待产房”,提供农业供给侧改革必不可少的“阳光雨露”。

再次,推动农业产业向多样化、丰富化方向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投入,支持特色旅游村镇发展、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扶持农产品加工、农业仓储物流,着力开发“旅游贷”、“农家贷”、“加工贷”、“养老贷”等新型金融信贷产品,为打破单一传统农业产业模式、全面激活农村新型产业模式提供全方位信贷服务模式和信贷产品,有效发挥涉农金融机构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滑润剂”和“黏合剂”作用,从根本上激活农村经济内生活力,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成功提供坚固的产业支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