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大清朝的龙脉启运山原名叫什么?

大清朝的龙脉启运山原名叫什么?

时间:2023-05-27 22:03:18

相关推荐

大清朝的龙脉启运山原名叫什么?

启运山孙相适摄

启运山是清永陵背靠的陵山。山下是清朝的祖陵——永陵的陵区,其南隔苏子河与烟筒山相望,两山之间,东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之都——赫图阿拉城,西有清朝皇帝祭祖的行宫——夏园遗址,山河相依,实乃大清国的肇兴之基也。

从地质环境角度观察,启运山属于长白山脉之龙岗山余脉。山势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上林木苍郁、气势磅礴,大有巨龙欲腾之威。山之西南端稍低,山下有潭,仅隔一条公路与苏子河相邻,犹如蛟龙俯首,欲吸水腾飞;山之东北峰峦起伏,如龙尾摇曳,景致迷人。

20世纪80年代,有人站在烟筒山上北望,发现连绵起伏的启运山上共有12个大小不等的山峰,说来也怪,此数正与大清朝的12个皇帝相符,由此引来“启运山早已确定了大清命运”的各种传说。

“启运山”正式得名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当年的十月二十一日,顺治皇帝敕封兴京肇祖原皇帝与兴祖直皇帝的陵山为“启运山”,并派多罗贝勒吞齐固山、贝子吴达海前来兴京陵宣诏并祭告先祖。“启运山”者,乃开启大清朝鸿运之山也。

“启运山”之名为大清顺治皇帝所起,然而,在顺治皇帝册封兴京陵山为启运山之前,此山有没有名字?如果有的话,又该叫什么名呢?

到目前为止,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说原称“乔山”。民国十四年(1925)编纂的《兴京县志》上说:“启运山正脉,即永陵之乔山也。”伪康德三年(1937)重修的《兴京县志》也说:“乔山封启运山。”二说原称“尼雅满山冈”。由抚顺市地方志办公室、社科院、永陵文管所合编的《清永陵志》“概述”里说:“启运山,原称尼雅满山冈。”多年来,在这两种说法中,以“启运山原称乔山”的影响最大。“乔(桥)”字,其发音与满语gio相近,而满语gio可汉译为“狍子”。记得5月10日晚20点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的《走遍中国,走进抚顺》栏目的第三集《寻找大清龙脉》时,一位新宾县的受访者就跟记者说:“启运山……当地老百姓把它称为狍子山。”

那么,永陵背靠的启运山原来真的叫过“狍子山”吗?

首先应该指出:有清一代的任何史料,包括光绪三十三年(1907)编纂的《兴京乡土志》中都没有“启运山原称乔(或桥)山”的记载。此说法最先出现在民国十四年(1925)编纂的《兴京县志》的“山脉”篇中。此言一出,以后凡介绍永陵,谈到启运山时,几乎都要说到“启运山原称乔(桥)山”。俗话说“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一个假的、本来不存在的“乔(桥)山”就变成了启运山的原名。其次,我们不妨退一步说,假如文中的“桥”或“乔”真的是满语,意为“狍子”的话,那么,我们该怎样解读康熙皇帝第一次到永陵祭祖后所写下的《雪中诣永陵告祭》诗呢?诗中有一句是写雪中永陵景色的:“云封草木桥园古,雪拥松楸辇路升。”显然,诗中的“桥园”指的是桥山下的陵园,即永陵。

如果当时谁敢将“桥园”解读为“狍子园”,我想他一定会被杀头的。再说,四次到过永陵的乾隆皇帝在谒陵后写进诗赋中,尽管常以“桥山”指代永陵。如:《恭瞻启运山作歌》诗、《神树赋》等,但在乾隆八年(1743)他第一次东巡时,在盛京亲自到“福陵”和“昭陵”祭祀以后,又亲临附近的大清开国功臣费英东、扬古利等人的墓前祭奠。事后乾隆皇帝作诗一首:《过功臣费英东、扬古利等墓题句志感》。诗中的首句是“桥山柏里郁相望,开国同心想杜房”。很显然,诗中的“桥山”指的不是永陵,而是“福陵”和“昭陵”。乾隆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盛京郊区的“福陵”和“昭陵”所在地都说成是“狍子山”吧!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既然“桥(乔)山”不是满语的“狍子山”,它应该指代什么呢?其实,早在1989年,李凤民先生在《地名丛刊》上发表的《永陵“乔山”非满语》一文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大家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葬于桥山的黄帝陵即为华夏始祖之陵。康熙和乾隆皇帝东巡祭祖书写诗文时,借用典故,用“桥山”来指代自己的祖陵。永陵是大清皇帝的祖陵,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也应该是他们的祖陵之一。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桥(乔)山”既不是启运山的原名,也不是满语的“狍子山”。

既然“桥(乔)山”不是启运山的原名,那么《清永陵志》里所说的启运山“原称尼雅满山冈”是不是真的呢?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有文献依据的。《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记载:万历三十一年(1603)九月“孝慈皇后崩,……上(努尔哈赤)悼甚,丧殓祭享仪物悉加礼,不饮酒茹荤者逾月。越三载,始葬尼雅满山冈”。天命九年(1624),努尔哈赤又将孝慈皇后及其祖、父之陵一起迁至辽阳东京陵。所谓“孝慈皇后”即努尔哈赤之后妃、皇太极的生母叶赫纳喇氏孟古姐姐。

根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的记载,说启运山原称“尼雅满山冈”应该没错。但是,我们知道《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是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的基础上经顺治、康熙两朝几次修改,雍正朝重新校订,至百年后的乾隆四年(1739)才告竣的朝廷定本。此本虽文笔流畅规范,但是清帝为美化其先祖对《武皇帝实录》作了很多改动,因此《高皇帝实录》的史料价值远不如《武皇帝实录》,这是为史学家所公认的事实。

下面我们看一下《武皇帝实录》是怎样记录孟古姐姐的葬礼的:“九月,内中宫皇后薨,后姓纳喇,名孟古姐姐……太祖爱不能舍,将四婢殉之,宰牛马一百致祭……,三载方葬于念木山。”同一段历史事件,写入《高皇帝实录》时,删去了显示努尔哈赤采用野蛮落后丧葬方式的“将四婢殉之,宰牛马一百致祭”两句话,同时,将“念木山”改成了更似满语的“尼雅满山冈”。

我们知道,《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是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下令文馆修撰的,第二年十一月告成。此书是专为其父努尔哈赤撰写的,是清朝的第一本实录,皇太极一定会认真阅读。再说,孟古姐姐是皇太极的生母,皇太极不可能忘记生母陵墓的所在地——念木山。

因此,我认为:启运山的原名不可能是“桥(乔)山”,也不应该叫“尼雅满山冈”,而应叫“念木山”。

(摘自《抚顺满语地名史话》抚顺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本文作者:曹德全)

满族文化网编辑出品,转载请注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