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暑期安全系列报道①」远离溺水 听听防溺水专家怎么说

「暑期安全系列报道①」远离溺水 听听防溺水专家怎么说

时间:2021-02-21 19:50:11

相关推荐

「暑期安全系列报道①」远离溺水 听听防溺水专家怎么说

进入7月份,一年一度的暑期又到了,不少中小学生选择了游泳这种消暑方式,然而亟须警惕的是,野游、玩水常常发生溺亡事件。溺水,已经成为孩子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

●溺水警钟频频敲响

7月1日,保定3名少年在阜平县海沿村外的水库玩耍时不慎入水,其中1人获救,2人不幸溺亡;

6月14日,邯郸市邱县南辛店乡一名17岁男孩在夜里跑到河边玩耍,不慎掉入水中溺亡;

5月27日,沧州沧县两名男孩在村子附近的水渠边玩耍,落入水渠中双双溺亡……

一个个现实案例,一次次敲响了警钟,防溺水刻不容缓。如何避免悲剧发生?遇到儿童溺水怎么办?对此,记者采访了邯郸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河北省教育厅特聘防溺水授课专家雷建生,快来听听他怎么说。

●认识溺水事件,你要了解这些事!

雷建生告诉记者,每年的暑假期间,是中小学生溺水事件的高发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进入暑假后,中小学生结伴外出时间增多,夏天又是野外游泳的频发季节,家长忙于工作,疏于看管孩子。同时,暑期发生溺水事故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水库、野河、乡间水渠等地,这些地方水域面积大,缺乏全面的安全防护。所以避免溺亡事件发生最直接的方法是不要让孩子去野外水域游泳。

雷建生特别强调,即使有家长陪护,或者是擅长游泳的人员在场,也不要让孩子去野外水域游泳,“我就曾经遇到过一次,一位游泳教练级的父亲带着孩子去野外游泳,一转身孩子就不见了。”雷建生称,由于野外游泳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而且溺水救援需要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不是每一个会游泳的人都具备溺水救援技能。”

野外水域常见危险因素

●预防是最好的防溺水方式

雷建生表示,提前预防永远比溺水发生后再去救助更有效。今年4月,雷建生被河北省教育厅聘请为防溺水授课专家。从4月开始,河北省教育厅委托邯郸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开展防溺水巡回宣讲活动,已经走入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中小学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

雷建生倡议,在暑期溺水事故高发期,应全民皆兵,开展一场针对溺水事故的攻坚战,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做防溺水的使者,发现孩子在坑塘、河流、鱼池、水库等水边玩耍或者游泳时,应及时将他们劝离上岸,或引导他们到安全区。

●突发溺水正确施救很关键

雷建生表示,一旦发生溺水,如何正确施救很关键。出现溺水情况后,首先施救者不要慌张,不要急于下水救援落水者,施救者可以假物施救,将树枝、木板、泡沫等事发地周围可以漂浮的物品抛掷向落水者,帮助落水者浮在水面。

落水者上岸后,要及时确认其是否出现心脏停跳,如果心脏停跳,应立即开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尤其值得强调的是,4分钟是心脏停跳的溺水者的黄金抢救期,时间过去得越久,抢救成功的概率就越低。

●重新认识溺水,这些溺水误区需警惕

此外,关于溺水一些存在的误区,雷建生建议大家也一定要重新认识。“未受过专业救人的施救者千万不要轻易下水救人,被溺水者抱住,会使施救者也无法游动,导致双方下沉。此外,手拉手救援的方式也是禁止使用的,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还有以下这些误区需警惕↓↓↓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突发的身体状况比如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误区三:倒背控水能救人

这种控水法一点也不靠谱!

对于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呼吸、脉搏尚存者,其溺水时间比较短,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

控水过程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反而会阻塞气道,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有害无益。而对于无呼吸无脉搏的溺水者,控水会延误救人的黄金时间,使溺水者丧失最佳复苏时机,同样也会导致误吸,增加死亡率。(记者孔思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