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院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院

时间:2021-06-15 16:36:12

相关推荐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院

11月26日早晨,上海海事大学一名贫困女研究生在宿舍卫生间,将两条毛巾系在一起挂在水龙头上自缢身亡,年仅30岁。有人说,她的死因为学校冷漠。可是,当真相大白后,人们发现,“水蛭母亲”才是她致死的根本原因。

死者叫杨元元,1979年出生于湖北宜昌,父亲给她起名“元元”,希望她可以成为“状元”,将来赚大钱。1986年杨元元父亲去世,所有重担压在了母亲望瑞玲身上,望瑞玲带着杨元元和弟弟艰难生活,把两个孩子当成了生命的寄托。

1998年,杨元元高考,本想报考大连海事学院法律系,母亲觉得离家太远,当律师又赚不到什么钱,她只好改报武汉大学经济系,最终被录取。

大学期间,杨元元申请了助学贷款,还利用业余时间在食堂做保洁赚生活费。在杨元元大三的时候,弟弟也考上了武汉大学。母亲却突然说,要住到杨元元的宿舍。

望瑞玲所在的工厂,要拆迁职工宿舍,每个人可以掏3.5万买一套,望瑞玲拿不出钱,干脆办了内退,拎着大包小包找上了女儿,住进了武汉大学女生宿舍里,和女儿挤在一张床上。没多久,宿舍同学都有意见了。

起初学校不同意,后来杨元元向校领导写下千字感人肺腑的申请,校方破例为杨元元母女安排了一间独立宿舍,由此母亲在宿舍区卖点茶叶蛋。大学期间,杨元元和母亲形影不离,连恋爱都没有谈过,手机共用,因为可以节省话费。

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母女关系很奇怪,可是,孝顺的杨元元从来没有觉得不妥,她在日记中写到:“母亲抚养我长大不容易,我若再让她不高兴,就是我做女儿的不懂事。每次看到她为了一分钱和菜贩争论不已,我的心好痛。”

2002年杨元元大学毕业,因为助学贷款没还完,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只好在武汉找了一份英语培训讲师的工作,月薪七八百元。

她有一个回老家做公务员的机会,被母亲否决了,因为母亲好不容易出来了,再也不想回去,对于母亲的意见,她言听计从。她不想让辛苦付出的母亲有半点委屈,所以所有的委屈,都自己承担。

杨元元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律师梦,工作之余复习考研,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学院,但自费要3万元,只能放弃。直到5年以后,她才还清了3970元助学贷款,拿到了学位证和毕业证。

这五年,杨元元过得颇为忐忑,先是在培训中心做了两年,嫌钱少又去保险公司拉了一年业务,后来和几个同学创办了一家杂志社,本想多赚钱,可都无疾而终了。她对母亲的愧疚感与日俱增。

望瑞玲有上海情结,让杨元元考了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母女二人来到上海,望瑞玲再次想住进女儿宿舍,被校方拒绝,杨元元写了申请书,可惜没被批准。

上海海事大学以违反住宿校园纪律为由,几次让望瑞玲搬出宿舍,最后截止期限为11月21日。宿管阿姨说“没钱就不要读书”,让杨元元钻心的痛。

学校的体育老师把自己一套房子便宜租给杨母,月租金450元。杨母觉得450元太贵了,都够母女俩一个月伙食费了。学校考虑到现实情况,给杨元元安排了一个校内勤工俭学的工作,每个月320元,可以补贴一大部分房租,就这样,杨母才同意搬到校外住。

可是,三天后才能拿到出租屋钥匙,这两晚杨母去哪儿住呢?杨元元找了宾馆,一晚上要130元,杨母说啥也不去住,骗女儿说自己找了一个50元的旅馆,实际上在学校电影院的座椅上蜷缩了一整夜。第二天,杨元元搂着母亲在操场上忍了一宿,等到23号下午终于可以搬进出租屋里,但里面空无一物,杨元元感到深深自责。

杨元元回宿舍拿了被褥,看到母亲在冰冷的地面打地铺,杨元元于心不忍地对母亲道歉:”对不起,是我没用。您跟着我,不但没享福,还受尽了苦。”

26日早晨七点,太阳照样升起,杨元元却感受不到世间暖意,她把毛巾枕巾首尾相连系在一起,一头套在厕所水池子上另一头套在自己脖子上,用无声结束了自己30年的生命,带着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愧疚走了。她说:“都说读书改变命运,学了那么多知识,我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当天,望瑞玲预感不好,到了7点30分,她祈求宿管开门看看女儿情况,被宿管拒绝,直到9点才开门,发现了女儿不幸离世。

事后,望瑞玲坚称学校对杨元元的死负有直接责任,因为学校领导和宿管曾骂自己乡下人,并威胁她再违规进楼,不给发毕业证,但以上说法均被学校否认。

望瑞玲索赔35万,校方表示拒绝,之前让杨母搬出宿舍有70天的充分准备时间,而且还安排了杨元元勤工俭学用以补贴校外房租,已经做到了关怀,并不存在冷漠的行为。校方得知,望瑞玲索赔35万中,只有5万用于杨元元的后事,剩余30万是为了给儿子买房。最终,校方出于人道主义精神赔偿了16万。

对于杨元元的不幸,网上掀起了热烈讨论。人们不禁要问,明明老家有房,每个月900块的退休金,为何杨母却死死缠住女儿?为何女儿被贫穷束缚,却让儿子过得比较轻松?像寄生虫一样让女儿以自我牺牲为意志,供养可怜自己?

人生放过他人,就是放过自己,母亲和孩子有亲密,也要学会分离。

你想到上海上大学吗?新机会来了,临港将成为新的高等教育集中区域。在上海交通大学中英低碳学院、中央美院中法学院、上海电力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的基础上,一所新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将在临港拔地而起。未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也有可能在此落地。

①临港大教育

9月6日,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教育发展联盟成立启动,这意味着临港把教育建设放在了很高的地位,除了新建16所幼儿园,8所小学,9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高中之外,此地高等教育的布局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临港片区的高等教育集中地,位于整个大上海的东南角,这里有一个国家水利风景区——正圆形的滴水湖。前面提到的多数大学,在这里连成了一片。

②新校新项目

上海电机学院凯撒斯劳特智能制造学院是上海电机学院的二级学院,5月被批准成立,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物流管理三个专业,今年秋季已经开始招生。

准备年内签约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将由慕尼黑应用科学大学与同济大学进行合作,特色定位是“双元制+跨学科+应用型”。慕尼黑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的一所公办专科学校,德国五大应用科学大学之一,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典范,在校生10000多人。

同济大学我就不需要多做介绍了,985、双一流,在上海的受重视程度仅次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培养的人才以务实、肯干而著称,学校低调、进取、朴实的精神,在国内高校中独树一帜,颇受好评。

“应用型”可以理解为培养应用型而不是科研型的人才,“跨学科”可以理解为会对学生进行非单一学科的教学。那什么是“双元制”呢?“双元制”是来自于德国的职业培训模式,双元之一是学校教授专业知识,双元之二是学生到校外实训场所接受技能培训。

③平衡新秩序

在中国内地的城市之中,上海的高等教育资源已经算是非常充足的了,但上海两会期间,依然有代表提出上海还需要更多的大学,吸纳更多的人才。目前,大学的异地校区受到了明确的限制,想要强大本地的高等教育水平,已经很难靠引进外地的大学来实现了。

在这种情况下,珠三角的各所城市和上海先后走上了扶持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和自建本地高校的发展之路。此前上海已经有了上海纽约大学,同济大学与慕尼黑科学大学合办的这所大学,将是上海的第二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

大湾区就更不用说了,珠三角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在建的新大学,多数是利用香港的教育资源兴办的。9月。深圳和珠海又等来了一波政策红利,深圳的前海合作区面积扩大了八倍,将引进更多的教育资源。珠海的横琴也会致力于引进世界知名大学。

要知道,在此之前深珠两地已经有了三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分别是珠海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深圳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北理莫斯科大学。

引发我思考的是另外两个问题:经济发达地区为了巩固自身优势地位,发展经济,不断投资教育,在本地兴建大学,这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东部与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差距?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西北、东北等地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本地的教育保持相对健康的发展呢?

对以上两个问题,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更多教育观点,请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

#头条开学季# #上海头条#

10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女生宿舍的卫生间发生一起命案,死者杨元元用一种极其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此有人惋惜,有人却认为“死”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毕竟生活对于她来说太苦了。

杨元元1979年1月出生在湖北宜昌市,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还有一个比她小2岁的弟弟。一家四口其乐融融,日子清苦倒也幸福。

然而,厄运不经意间悄然而至。杨元元6岁的时候,父亲患上肝癌不治身亡,全家人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望瑞玲的肩上。

苦难的生活也让杨元元突然变得坚强成熟起来,她再也不向母亲撒娇,从不惹母亲生气,反而主动承担起洗衣做饭等家务活。

杨元元不仅乖巧懂事,而且学习也十分勤奋刻苦。因为她明白,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唯一的捷径,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1997年,杨元元第一次参加高考,报考志愿时,她自己想报考大连海事学院法律系。望瑞玲却强烈反对,理由是离家远、学费贵、没“钱途”。

懂事的杨元元不愿惹母亲生气,只好按照母亲的“意愿”选择了武汉大学商学院学习经济学。上大学期间,杨元元除了学习之外,还要打工赚钱贴补家用。

由于学费不够,她向武汉大学贷了3970元的助学贷款,计划工作赚钱以后进行偿还。2001年,望瑞玲所在的兵工厂搬迁,所有职工可以搬进新厂区的家属楼。

按照政策,望瑞玲需要补给厂方3.5万元的差价。望瑞玲拿不出这么多钱,也不愿意借钱。她也不与任何人商量,直接选择了内退。

内退后的望瑞玲扛着行礼来到了武汉大学要求住到女儿宿舍,学校考虑到杨元元是学校一直帮扶的贫困生,也就答应了她的请求,两人就挤睡在了一张宽90公分的单人床上。

时间久了,杨元元同宿舍的人有意见了。为了不引起更大的矛盾,杨元元只好“硬着头皮”向学校申请照顾,学校千方百计为她们申请了一间杂物间住下。

2001年7月份,杨元元马上就要离校。她不仅要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安顿母亲的事情。

为了不让母亲失去在学校附近摆摊的工作,杨元元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最便宜的房子。因为还不上3970元的助学贷款,杨元元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就没拿到手。

没有这些证书,杨元元难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为了偿还贷款,杨元元当过讲师,卖过保险,还和人合伙办过培训班,用五年的时间终于还完了助学贷款。

拿到毕业证书后,杨元元的机会一下子多了起来。几年的时间里,她有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第一次是考上了湖北枝江县的公务员,却因为母亲的反对而泡汤。母亲的理由是小县城没有大城市发展空间大。

第二次是西北大学邀请杨元元到校面试,录取后待遇从优。望瑞玲却说离家那么远,反对她去面试。第三次是杨元元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自费研究生。一年3万元的学费让望瑞玲连连摇头。

不久后,杨元元的弟弟考上了北大的直博。杨元元受到激励,她利用业余时间奋发读书,终于在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公费硕士研究生。

望瑞玲再也没有反对女儿,但她要求到上海和女儿一起居住。报道后,不少同学对于望瑞玲住进女生宿舍表示反对。

无奈之下,杨元元向学校申请照顾,但是校方不同意望瑞玲住在学校。杨元元只好到外面到处找便宜一些的房子。一直到了晚上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住处,望瑞玲让女儿回宿舍,她先在宾馆住一晚。

杨元元第二天早晨起来,有人告诉她,母亲根本没有住宾馆,而是在学校礼堂的门厅里坐了一个晚上。

杨元元看到母亲的时候,看着她疲惫不堪的样子,内心充满愧疚和自责,但是却无可奈何。几天后,杨元元终于为母亲找到了一间一个月500元的小房子。

当她交完钱推开房间的那一刻,杨元元的心哇凉哇凉的——房间里什么都没有,甚至连一张床都没有。

杨元元只好跑回宿舍,将自己的一床被褥抱到出租屋,母女两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睡了一个晚上。

这一个晚上,杨元元想了什么,无人知道,据望瑞玲回忆,女儿一个晚上几乎没有说话,情绪低落,半夜似乎在抽泣。

也许这个夜晚,杨元元完全否定了自己人生的一切努力:明明自己很努力,为何到了30岁的时候依然一无所有,就连给母亲一个最基本生活保障的能力都没有,努力有什么用?活着实在是太累了。

第二天,杨元元若无其事告诉母亲,她要回学校继续申请住房。望瑞玲却在出租房等来了女儿死亡的消息。

诚如那句名言所言:“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都流向了能吃苦的人。”很不幸,杨元元属于“吃苦人”的一员。

这悲剧并不是苦难造成的。究其根本,杨元元的人生被母亲捆绑地太紧了。杨元元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所有的苦难,终究没有熬过亲情给她带来的心理负担。大家认为呢?

#人世间的故事#年纪不足五十, 办理内退,不愿意回老家,逼着上大学的女儿带着自己一起住宿舍。

后来,女儿在洗手间用两条毛巾,半蹲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杨元元在海事大学自尽在一米高的洗漱台上,以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人生的最后十年,杨元元像一个笨重的蜗牛拖着重重的壳,带着她母亲到处工作求学,直到彻底撑不下去,选择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979年,杨元元出生在湖北宜昌市,两年后她的弟弟出生。

这原本是一个极其幸福的家庭,父亲是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妈妈在工厂上班,家里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可天公不做美,杨元元六岁那年,父亲因肝炎去世,一个原本宽裕的四口之家,立即掉入赤贫线。

从此以后,这个女孩的一生都在贫困里挣扎。

1998年,19岁的杨元元考上了大学,她想走出家乡去大连海事大学求学。

母亲望瑞玲却以太远,路费太贵断了女儿的想法,没办法的杨元元只好选了离家近的武汉大学。

两年后,杨元元的弟弟杨平平也考入武汉大学。

三年后,母亲所在工厂搬迁,其他工友都在新工厂附近租了房子,不知母亲作何想法,竟然提前在厂里办了内退,拿着行李去武汉找正在上大学的女儿。

一开始,望瑞玲和女儿杨元元一起挤在宿舍床位上,武汉大学了解杨元元家庭情况后,也对这种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出于人道主义关怀,还给望瑞玲安排了一张空置的床位。

就这样,杨元元带着母亲念完了大学。

2002年,杨元元大学毕业,杨元元却因没有交齐学费被扣押了学位证和学历证书。

这一年,摆在杨元元面前的选择很多。

她先是考上了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最终因学费太贵她被迫放弃了;其次她考取了枝江县的公务员,却因母亲一辈子不想回老家的想法而被迫放弃;再后来她接到了西北大学发来的面试通知,因为远,母亲坚持说是骗子,拦着不让她去,最终杨元元选择了一个离母亲很近的英语培训中心当讲师。

当讲师的工资并不高,杨元元辛辛苦苦攒了五年才还清了助学贷款,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书。

后来的杨元元卖过保险,创办过杂志,也办过记者培训班,为了脱贫她尽最大努力做了很多尝试,可一直没有成功。

这几年,无论过得多难,杨元元始终将母亲带在身边。

人生最青春的几年,杨元元不仅要忙着工作赚钱,下班后还要帮着母亲到处练摊儿,为了完成母亲的上海梦,她还抽出时间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

,杨元元又复制了上大学的法子,带着母亲到上海海事大学读研究生。

同宿舍同学从没见过这阵仗,纷纷搬出宿舍。

校方知晓这个情况后,让杨元元母亲搬出宿舍,尽管杨元元写了申请书,校方还是没能同意杨元元的申请,责令望瑞玲搬出宿舍。

11月21日,校方不再让望瑞玲进入宿舍。

这天,杨元元陪着母亲住了一天宾馆,130一天的房费压垮了两个处在贫困边缘的人。

第二天,母亲便拒绝杨元元的陪同,独自一个人徘徊在学校电影院和礼堂之间。

第二天,杨元元找到了在学校徘徊一夜的母亲,搂着她在操场上沉沉睡去。

23日,他们之前找到的房子终于可以住进去了,可是里面却空无一物,在水泥地上睡了一晚。

26日,离开母亲独自住在宿舍的杨元元用两条毛巾缠绕着,以半蹲的扭曲姿势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一个年轻的生命逝世的确让人扼腕,可杨元元与母亲畸形共生的爱也引起了很多讨论。

是什么样的爱,能让一个妙龄女孩,抛却了所有社交,不谈恋爱不交朋友,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里像一只蜗牛一样,拖着母亲四处奔波?

这个答案或许就是杨元元说的,分开是痛苦,在一起才是快乐。

这样畸形的爱,明显已经超出了亲情本身,可杨元元一次次的反抗与试图的逃脱都被母亲无情地打压了。

最终,被迫与母亲分开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造成杨元元自杀的最根本原因。

畸形共生十几年后,她的生命已经不能承受与母亲的分离了。

,30岁的女研究生,蹲在卫生间,用两条毛巾生生勒死了自己:“求求你放过我,下辈子别当我妈!”

究竟为何,一个高才生宁可死去,也不愿再苟活呢?

她叫杨元元,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很不幸的是在她6岁时,父亲因病医治去世了。

而这对于她的母亲望瑞玲而言是致命的,整天以泪洗面的日子浑浑噩噩地过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意识到家中还有两个幼小的孩子需要自己。

自此,懂事的大女儿成为她的精神支柱。

而这也让杨元元在一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年龄,开始过早地体会人间的疾苦。看过妈妈太多无助样子的她,开始拼命努力学习,努力成为妈妈希望的样子。

很快,她迎来了高考,成绩优异的她迎来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可是,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她还是和小时候一样选择了听从妈妈,报考一个离家近的大学,武汉大学。

在她大三时,弟弟也考入了武汉大学,可也就在那年,望瑞玲遇到了难题。

原来她工作的厂子要搬到新厂址,新宿舍楼要交3.5万元,她没有钱,两个孩子要上大学,更重要的是她不想离开自己的儿女,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

就这样,望瑞玲一声不响地办了内退离职,在没有跟女儿商量的情况下,直接大包小包地搬进了女儿的宿舍。

当杨元元知道这个消息时,妈妈已经在宿舍休息了,她很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而同宿舍的其他5个女生却对此感到了不满,好不容易脱离家长的管控,结果呢,却在宿舍迎来别人的家长,谁乐意呢?

一个月后,校方得到了消息,不过这一次学校出于人道主义,给母女俩安排了一个宿舍。

从那时起,杨元元一个人过成了两个人的样子,她没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妈妈和她睡在同一张床上,用同一支手机,同一个账号……

因为身边总有一个影子跟着,她没有朋友,没有恋爱,也没有什么人愿意跟她来往,正因如此,她变得越来越沉闷。

2002年,她终于熬到毕业,便在武汉市租了一个单间,可是按照她的成绩本应该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却因为毕业证和学位证被扣留,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直至,她才通过工作还上所欠学费,取得毕业证。

就这样兜兜转转七年的时光,她做过保险,买过房、在培训机构当过英语老师,当然她也有过好几次机会能够离开武汉,远离母亲,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的,重新开始的。

但都因为母亲放弃了,后来,她曾通过努力考上北京大学法学院就读硕士,可自费的3万元学费以及母亲哀求的眼神,让她退却了。

可是,他的弟弟在母女俩的呵护下,以百倍的努力顺利地从武汉大学毕业,并取得北京大学的直博资格。

也许是弟弟的上进刺激了杨元元,一直都很优秀的她,不甘就这样过下去,不得不说优等生就是优等生,即使历经七年生活的磨砺,再次重拾书本的她一点都不输给别人。

,杨元元考入了上海海事大学就读研究生,这时的弟弟也传话给姐姐说:他可以接母亲到北京生活了,该轮到他尽孝了。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望瑞玲拒绝了儿子,表示:女儿在哪里,她就在哪里。

如水蛭一般吸附在女儿身上的望瑞玲,估计早已经忘记了她的女儿已经成人,需要交友、恋爱、结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

本就具有上海情结的她,毫不客气地又一次搬到了女儿宿舍,但上海海事大学毕竟不是武汉大学,即使杨元元向学校提出申请,望瑞玲多次去找学校领导,均遭到了拒绝。

上海昂贵的物价让望瑞玲租不起外面的房子,又不愿意离开女儿,同宿舍的同学对这位本就大自己几岁的同学不亲近,因她母亲更不乐意了,有条件的都搬出了宿舍。

而学校也多次约谈杨元元,并下了最后通牒,望瑞玲必须在11月21日之前搬离宿舍。

就在这时一个体育老师伸出了援手,为她提供一个住宿,每个月仅需450元,但房子钥匙得在23日晚才能入住。

时间终于到了21号,母女俩走出宿舍,走进了宾馆,可是一晚130元的住宿费让望瑞玲的心在滴血。

第二天晚上,不愿意再花那130元的她,骗女儿说找到了一晚50元的住宿,但其实她一直徘徊在电影院外,瑟瑟发抖。

23日,杨元元知道这消息后,抱着母亲痛哭,而这一天拿到钥匙的她们来到体育老师帮她们找的房间,却发现哪里什么都没有,硬邦邦、冷冰冰的地板都透着一股寒气。

于是,11月25日,杨元元受不了,说要回宿舍,只是让望瑞玲想不到的是,不女儿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11月26日9点多钟,接到电话的望瑞玲,披头散发,跌跌撞撞地赶到现场,与她朝夕相伴的女儿已没有了气息。

在这里将事件重现,不是想说谁对谁错,母亲对女儿畸形的依恋,还是女儿对母亲的千依百顺,抑或是学校不通情理都好,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究。

你们觉得呢?#故事# #中国式亲情# #亲情#

作者:宝贝俊

编辑:薄荷

有些父母,只需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轻轻一挥,就能毁掉儿女的一生。

贫困的女研究生杨元元,从本科开始带着母亲求学,最后却选择把母亲安置在校外,自己回到宿舍,结束生命。

杨元元为什么这么对学校?她的母亲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场令人心痛的惨案背后,杨元元有没有问题?

这一切,要从杨元元的父亲去世开始说起。

79年出生的杨元元,父亲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给孩子俩取名杨元元、杨平平,希望姐姐有出息,弟弟平平安安过一辈子。

母亲望瑞玲文化不高,凡事都听丈夫的。可惜一场疾病,夺走了家中顶梁柱的性命,从此望瑞玲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杨元元姐弟俩很争气,念书从不让母亲操心。

杨元元高考时,一举考上了心目中的大连海事学院法学院,可是望瑞玲却站出来说大连太远了,不允许女儿去,责令她改报武汉大学。

这是杨元元第一次对母亲妥协。

大学的前三年,杨元元过得十分快活,虽然生活辛苦了些,但是她成绩优异,和舍友们也相处得很好。

转折点发生在大三那年,弟弟杨平平考上了武汉大学。

母亲望瑞玲坐不住了,她觉得儿女们都去武汉“享福”了,自己也不甘心继续留在小县城,于是把工作辞了,收拾东西,来武汉“投奔”还在上大学的女儿。

望瑞玲不想浪费钱去外面租房,竟然提出和女儿住在同一个宿舍。

杨元元体谅母亲一人带大他们姐弟俩人,第二次对母亲低头,让母亲和自己挤在了只有一米二宽的宿舍床上。

大学毕业后,杨元元考上了北大的自费法学研究生,望瑞玲劝她:我年纪大了,北大三万元的学费我付不起,再说了,弟弟上学的费用还指望你呢!

善良的杨元元第三次听从了母亲的建议。

之后,她相继得到了西北大学的橄榄枝,还考上过广西、湖北枝江的公务员,但是都被望瑞玲以种种理由拦下了:太远了、母亲离不开你,弟弟也需要你等理由。

杨元元一次次和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最后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打工族,当家教、做辅导老师,赚着微薄的工资,还债、养弟弟,还要照顾母亲。

因为不管去哪儿,母亲就像一块药膏,总是和她形影不离。

五年后,弟弟杨平平考上了北大直博,这让杨元元重新燃起了心中的律师梦。

杨元元的确是一块念书的料子,经过一番努力,她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在读研究生。

这一次,母亲没有反对,但是提出要继续跟女儿去上海“见世面”,并且如法炮制跟着女儿住宿舍的举动。

面对儿子提出想让母亲来北京跟自己生活一段时间的提议,望瑞玲直接说,“跟儿子一起住不方便。”

望瑞玲跟女儿挤在宿舍床上的举动,引起了杨元元其他舍友的不满。

校方出于多方面考虑,给当时每个月一千元工资的望瑞玲,找了附近便宜又合适的房子,还给了她300元的住房补贴,然而望瑞玲却打定主意当“老赖”,坚决要和女儿挤在宿舍省钱。

不料这次校方态度强硬,责令俩人限期搬出宿舍。

11月,上海已是深秋,母女俩在雨里找了一天的房子,杨元元安置好母亲,回到宿舍后,用两条破烂的毛巾,拴在洗手台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或许是看到了自己一眼望不到头的未来:终生都被会“母爱”栓一辈子。她没有勇气反抗母亲,心底或许埋怨校方的“不近人情”,又或许……

我们无从得知杨元元的真实想法,只知道她的法律梦,止步在最好的年华。终将为人父母的你我,对此有什么想法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