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文稿丨【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蒙曼: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稿丨【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蒙曼: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时间:2023-01-15 05:33:31

相关推荐

文稿丨【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蒙曼: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作者: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单提传统文化是不行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是中国的根、魂,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命题,因为党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当前,传统文化缺乏有效的梳理、剖析。其实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急着推出来,而是要先梳理、反思,然后再继承、传播。

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可以传承下去?传统文化要能与当代生活接轨,并有助于引导未来,这样的传统文化才是好的。如果某个传统和今天格格不入,那它就不能再传承。因为文明的发展本身就是扬弃的过程。

哪些传统文化是值得梳理的?个人觉得,中国审美、中国智慧和中国道德都是值得梳理的。我把中国审美放在前头,因为美能导出德,而不是反过来。一个人要先懂美,才能梳理善的观念。比如,一个小孩知道花是美的,才会爱护花。如果一开始就认为这个花不美的话,就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美的德行。所以美是一个先导话题。并且中国的审美是有其独特性的。比如,色彩、音韵、情调,包括价值、情感都有它美的地方。像中国的诗歌,一开始就要让小孩儿学那些漂亮的诗句,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面就有颜色的搭配,很美。黄和绿搭配最娇艳,白和青搭配最干净,这就能让我们懂得,春天是既娇艳又干净的。讲中国审美就不能不提白瓷、青瓷,多么肃静的颜色,这就是中国审美。

中国音韵也是一样的。五音、七声、十二律,这是音乐的角度。文学的角度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中国的审美。格律诗本身就是一种音韵的起伏。杂言诗也一样,学《三字经》《弟子规》都可以稍微往后一点,先教小孩儿唐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教这些孩子以后就知道声音是这样搭配的,这是音韵。

再说情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就是中国式的恋爱;“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中国式的离别。这些东西决定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非常独特的位置,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性、人情,所以中国审美是首先可以保留下来的,美是不需要剪裁的。

还有中国智慧。中国智慧有政治智慧,有人生智慧。当然还有中国道德。中国道德是先行式的道德,中国把道德放在非常核心的位置。西方认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中国不需要上帝做前提,我们强调成贤成圣,中国人认为只要经过刻苦地学习、修为,人性就会越来越好,这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国古人把德行放在考核个人的第一位,这对于中国文明有序地发展非常重要。除了个人还有社会道德、天地道德。中国讲天人合一,认为人和天地化育的规律是融为一体的。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应该先梳理、整合,使之可以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从我党一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所有最重大的报告最后都落在青年身上,因为青年是未来,这也是我们党多年持续前行的重要原则,寄托于未来,寄托于青年。所以,最后用一句诗结尾:“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这句诗的意思是少年就应该有凌云之志,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都不应该就此迷茫叹息,而是要继续努力,只有这样才有光明未来。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蒙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