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坚持“三大产业”融合 贵港姚山村闯出脱贫新路子

坚持“三大产业”融合 贵港姚山村闯出脱贫新路子

时间:2020-01-03 14:13:34

相关推荐

坚持“三大产业”融合 贵港姚山村闯出脱贫新路子

姚山村位于贵港覃塘街道西北,距离贵港覃塘城区约5公里,该村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80.2%,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1户1015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型贫困村,经济底子薄弱,脱贫任务重。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姚山村坚持把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摆在突出位置,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以党建为引领带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以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带动旅游产业兴旺,走出一条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融合促进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贫困发生率从的10.43%下降到目前的0.63%,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坚持党建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覃塘莲藕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通过开展“党支部+”模式,即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休闲旅游”等模式带领少数民族聚居村姚山村群众脱贫。一是发挥屯级“一组两会”作用,动员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增加经济收益,全村1000多亩的连片荷田,每亩能够给农户带来1200多元的收入。二是与示范区合作社党支部达成协议,在莲藕种植的田间日常管理用工中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为贫困户增添了收入来源。三是充分发挥村中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在核心示范区扶持党员户群众开设了荷美客栈、群山农庄、水磨坊、莲心岛等农家乐4家,并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

坚持民族特色,挖掘民族文化内涵

姚山村在加快农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以“荷美覃塘”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为依托,打造以壮族民间民俗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精准嵌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一是历史底蕴丰富,特色村寨形成于元代以前,是福龙江及其干流龙江、新归江等水系的三江交汇区,早在南北朝时期已有土人居住。二是建筑风格彰显文化特色,姚山村标志性建筑以岭南特有的泥砖结构瓦房为主,体现了壮民族的文化元素。三是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姚山村以群山屯“双鸡山”为中心,以荷香书院、天仙庙、报恩寺三家“儒”、“道”、“释”为代表的文化场所依托,每年“三月三”等节日期间举办丰富多彩民俗文化活动,如上巳节祀谷、天中节朝圣及剪布、斗草及壮欢等,仪式则有游神、五色饭祭祖、祝寿西、壮欢迎宾与哭嫁歌等。

坚持旅游带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为了走稳少数民族聚居村可持续发展道路,覃塘街道姚山村坚持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以来,姚山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共投入216万元,主要用于人饮工程、村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建成村级公共活动场所5个共2760平方米,修建村屯道路4条共2747米,安装村屯路灯167盏,惠及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基础不断夯实。在此基础上,坚持将特色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积极推进农业、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促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覃塘街道姚山村群山屯已建成一处集诸壮文化元素的少数民族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园区,以一千多亩的连片莲塘为基础,以道路沿线绿化为框架,对姚山村屯进行乡村风貌改造,以名山(双鸡山)、名岩(钟馗石)、名庙(天仙庙)等人文古迹为主体,发展生态、文化等多功能新兴旅游模式,打造农业、观光和休闲游览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姚山村群山屯特色种养殖业(莲藕和大闸蟹)年产值800万元,旅游业累计收入570万元。姚山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万元,少数民族聚居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提升。

来源:华声晨报

本号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号,本号将会进行相应处理。联系邮箱:hscb161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