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平假名和片假名 平假名和片假名哪个常用

平假名和片假名 平假名和片假名哪个常用

时间:2022-01-10 01:30:20

相关推荐

平假名和片假名 平假名和片假名哪个常用

假名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是在平安时代初期将创造假名以前使用的万叶假名简化、草书而成的。“平”字在日语中念“ひら”,意为没棱角、简明易懂。在古代,男性用字书写,而女性假名书写,因此,假名也曾经被称为“女手”。“いろは”47个再加上一个“ん”,一共是48个文字。

一般认为,片假名起源于平安时代初期,佛教的僧侣为了标注佛经的读法,在经文上加注符号(读音假名)。很多是万叶假名的省略,也有如“チ”“二这样从“千”“二”这些简单的汉字照搬而来的,而“ク”“エ”“ホ”则是取了“久”“江”“保”等汉字的一部分。

#学日语#试图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记平假名片假名,目前找到一些:

た=タ=ta=它 ,汉字草书和平假名形似,读音相同,就是片假名要死记;

し=シ=shi=西,平假名是汉字的一部分,读音相同,片假名笑脸从西向东看;

な=ナ=na=奈,汉字草书和平假名相似,读音相似,片假名是平假名的前两笔;

す=ス=su=寺,汉字草书和平假名相似,读音相同,片假名死记。

日本大化改新中的制度,以唐制为蓝本,唐朝设立三省六部,日本设立二官八省一台。直到今天,日本的部级单位仍然叫省:防卫省、财务省、文部省,等等。

日本都城则完全仿造长安,日本的平安京(京都)就是袖珍的长安城。学校教授儒学,这都跟中国一样。中国的铜钱在日本可以直接当钱花,日本战国时代有一位名将,他的家徽(日本的每个武将都有一个家徽)就是六枚永乐通宝。日本很少发行自己的钱,都是用中国的钱。

对中日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吉备真备和日本留学僧空海创立了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原来没有文字,没有文字怎么办?用汉字表音,写出来的书虽然每个字咱们都认得,可连一块儿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

汉字是单音节,我,发音是WO,一个字一个音,日语是Wataxi(音瓦塔西)。“他是个日本人”这句话写出来就是一大串“××××××”。单纯汉字表音行不通,那怎么办?他的办法是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立了平假名和片假名。

日本人很有自知之明,他的字叫假名,而汉字叫真名,一个小学毕业的日本人,也能够掌握一千多个汉字,而且主要还是正体字,不像咱们这种简化字。中国人到了日本大街上,基本上不会有文字障碍。

路标上几乎都有繁体字,感觉就像在香港,因为香港和东京都只有语言障碍(这两个地方说的话你全都不懂),但是绝对没有文字障碍。

朝中社倒是放阅兵的图了,不过打开很慢,比俄罗斯国防部的网站还慢!

顺便说一下他们的这些字。自箕子朝鲜以来,半岛一直使用我国的汉字做为本国的文字使用。

15世纪,朝鲜王朝世宗大王遣人完成《训民正音》,创造朝鲜拼音文。这种称之为谚文的表音文字,是一种参考借鉴汉字方体形态的方块拼音文字,与拉丁文、汉语拼音体系、日本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等一样是表音文字。

谚文在朝鲜被称为朝鲜字(조선글),在韩国则被称为韩字(한글)。15世纪,在朝鲜王朝(1392年-19)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14-1450年在位)的倡导下,由一批学者创造完成。世宗大王于1443年组织一批学者创造了适合标记朝鲜语语音的字母体系——谚文字母。这些字母当时被称作“训民正音”,意为“教老百姓以正确的字音(백성을 가르치는 바른 소리)”。于1443年正式创建,1446年颁布使用谚文。

朝鲜(韩)文有21个元音和19个辅音,任意元音字母与辅音字母均可单独成字或组合成字。它既简单又具系统性和全面性。朝鲜文易于学习和印刷,对于朝鲜文盲数量的减少、出版事业发达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应用于电脑系统也很容易。不过(如汉语拼音体系一样)也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同形异义,导致一些语义混淆。

此前,在数世纪间,朝鲜文并未能成为主流文字,只起辅助作用(就如汉语拼音体系对于汉字起辅助作用)。谚文因识读和书写简单,多在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朝鲜人群中使用。

二十世纪初期朝鲜被日本吞并后,民族主义的兴起让朝鲜人开始排斥在朝鲜半岛流行了许久的汉字,谚文也成为主要书写文字之一,这时候谚文与汉字混用。

1970年前期即朴正熙时期下令韩文教育而抹去汉字,但因为谚文同音词多而容易混淆语义,后来又出现的谚汉混用趋势。韩国在19世纪前借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15世纪李氏朝鲜世宗国王遣人完成《训民正音》,仿照汉字外型创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谚文(类似汉语拼音体系)。

由于当时朝鲜上层阶级的官员贵族们和正式书籍文本仍然使用汉文,谚文在数世纪间未能成为主流文字,只起辅助作用(就如汉语拼音体系对于汉字起辅助作用)。

从1970年开始,汉字开始在韩国小学、初中、高中的教科书中消失,这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韩语中的同音汉字比日语多得多,这导致韩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同音异义词。

比如,长、葬、场都读一个音,所以会长、会葬、会场都是同音词,“会长来会场会葬(送殡)”念起来会让人啼笑皆非,所以从文脉来判断很难。

平常说话交流还没那么严重,可一旦书写时对于正确传达语意有很大的影响。韩语中,神社和绅士读音相同,在被问到“靖国神社”时,韩国年轻女性竟回答“应该是某个伟人吧”,把靖国神社理解成某个伟大的绅士。

由于拼音文字谚文所产生的诸多不便,有许多同音词,人名与地名更是出现混淆,容易误解语句内容,后又恢复汉字基础教育以分辨同音词汇的不同意义。

另外,在一些对文字要求比较严谨的学界,例如法律界,语词不能混淆,语义要求清清楚楚的,人们还在坚持使用汉字。盖洛普在实施的民调显示,有超过一半的韩国人认为,不懂汉字会感到生活不便。另外还有67%的韩国人赞成在学校教科书中并行汉字。

底,韩国教育部称,从起,韩国全国小学五到六年级教材将标注汉字及其读音和释义。

在曹县,汉字则好像全面被禁止了。

#幕府将军掌握实权,为什么不取代天皇#

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奉行“二元君主制”,表面上的日本统治者是天皇(傀儡),实际上掌权的是幕府(相当于中央政府)。

他们的关系很有意思。

一、日本天皇

据说,天皇家族“万世一系”。从公元前660年,神武天皇统治日本以来,日本的天皇家族一直繁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神武天皇在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关于他的故事大多数来自于神话,不可考,因为日本当时还没有文字。要等到中国的唐代,日本人才借用汉字,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加上汉字一起使用,最终形成日本的文字。

有人说神武天皇可能是中国秦朝时期的徐福。徐福带领童年童女漂流至日本,在那里繁衍生息,成为日本人的先祖。目前这一切说法都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

总之,天皇一家在日本真的是源远流长,在日本还是原始部落,连个文字记载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就统治日本了。长时间里,日本天皇都住在京都地区。

历史发展到1185年,日本天皇被武士集团架空了。天皇成为傀儡,掌握日本实权的首领被称为“征夷大将军”(天皇册封)。大将军建立“幕府”,是日本的实际中央政府,也称为幕府将军。

二、日本幕府和幕藩体制

我们再来看看幕府的情况。

日本历史上一共有三个幕府,分别是镰仓幕府(1192年—1333年),室町幕府(1338年—1573年),德川幕府(1603年—1867年)。

日本幕府,相当于古代日本的中央政府。最高领导人称为“征夷大将军”,简称“幕府将军”或“将军”。

天皇地位虽高,但是被幕府将军牢牢控制,政权、兵权是没有的,发号施令也是没啥权威和效力的。真的就是被供养的“活神仙”。

幕府虽然是中央政府,但是当时的日本却不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以德川幕府为例。幕府将军有自己的领地——地盘多(基本上都是日本的好地方了),物产丰富,具有压倒优势。幕府将军以外,有200多个“藩”。这些“藩”,就是一个一个的地方诸侯势力,他们有自己的领地和自己的家臣、军队,在自己的地盘实行自治。

“大政听幕府,小政自己办”。各个藩要听幕府将军的调度,但是享有很大的自治权。当然,有个高压线:除幕府将军外,地方诸侯严禁和天皇私下联系。

天皇、幕府将军、地方诸侯(藩),就这么共存着。

小结一下:

1、日本天皇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但是那只是名义上的,其实天皇就是个傀儡,没军队和地盘,顶着个“活神仙”的名义活着。

2、幕府是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掌管了日本的大多数土地和军队,是事实上的中央政府。地方上被诸侯们掌控,诸侯们在自己的封地内自治。

3、地方诸侯们有自己的行政班子、地盘和军队。诸侯们各自掌管自己的内部事务,但要服从幕府的调度,按时交钱交粮食。

这就是“幕藩体制”,和周边的大清帝国、俄罗斯帝国截然不同。

三、幕府将军为什么不废除天皇?

笔者觉得,有如下原因:

1、前文所述,在迷信的日本人心中,日本天皇是“神”的化身。

历任幕府将军,往前推N代,祖上都可以和天皇一家扯上关系。也就是说,幕府将军们也自认为是“神的后代”。

“神的后代”和“神”对抗,不怕遭天谴吗?

2、幕府将军的称号,是天皇册封的。

天皇没政权、兵权、也没自己的地盘(天皇居住的京都,由幕府派人“严密保护”)。但是天皇可以册封幕府大将军。这代表神对幕府将军政权的承认。 类似教皇给欧洲皇帝加冕。

要是不经过天皇册封,这个幕府将军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既然天皇册封幕府将军,那么幕府将军还怎么废除天皇呢?

3、要废除天皇,必须要真正统一日本。

日本地理位置狭长,多岛、多山,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地方处于与外界“隔绝”状态或者交通不便。这对古代的军事行动不利。

日本国内特殊的地理环境,地方势力割据严重。在现代科技降临日本之前,幕府是不容易控制这些地区的。

幕府也不敢轻易搞“废除藩政”,因为藩政在日本由来已久,强行废除,势必激起巨变。硬要把地方诸侯全消灭,付出的代价不是幕府将军能够承受的。

幕府将军压制诸侯,就是拉一派,压一派的办法。 能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已经相当不易了。

供养天皇当“活神仙”,对幕府无害;废除天皇,搞不好引起诸侯们强烈反弹,局面可能难以收拾;诸侯们割据一方的历史由来已久,很难实行大一统中央政府的“郡县制”。

从上可以看出,幕府将军要废除天皇,还是很难实现的。不仅天皇不能废除,地方大名也不可轻易剪除。

#日本#日本文字,事实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汉字、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就不多介绍了,就是直接抄的我们中国汉字。

平假名是找与其发音相近的汉字之草书形态演化而来,片假名是取与其发音相近的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演化而来。

通过下表可以加深对平假名、片假名书写的印象。

历史上的“二简字”为何失败?像极了日本字,仅用9年便“夭折”!

今天我们要说的也是有关于汉字,但并非汉字的演变而是汉字的改革。为了大幅度扫盲我国在1956年制定了一个《简化字总表》,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简体字。

1977年,我国又推出了一个《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即二简字。

这一次汉字的改革没有第一次那么顺利,于1986年被叫停。那历史上的“二简字”为何会失败呢?被二次革新后的“二简字”为什么只使用了9年便“夭折”了?难道是因为它像极了日本字?

汉字的简化史

上古先民通过事物的形象创造文字,但是由于认知有限,他们只能通过简单的线条来描述事物,这是最早的也最简单的文字,简单到如今的学者很难读出具体的意思。

到了商朝算是开始了第一次文字简化,即对夏文字的简化,汉字由复杂的夏篆变为了简化

的甲骨文。虽然是考证,但是种种迹象和证据表明,商朝确实对夏文字进行了简化和革新。

到了西周时期,前期盛行金文而西周后期流行籀文,虽然籀文和金文同属大篆,但是籀文却比金文要复杂百倍千倍,整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使用这两种极其复杂的文字。

战国之后,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可以确认的文字简化运动,因为籀文过于复杂,所以关东诸国开始对文字进行简化,出现了正体字与俗体字之分。

由于俗体字书写容易,便于记忆,所以到最后俗体字开始冲击正体字的地位,很多俗体简体字甚至还被收录到简体字表,沿用至今。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了第二次文字简化,即把金文籀文这类大篆简化为小篆。一直到西汉末年,小篆一直沿用,后来汉朝开始第三次文字简化,小篆变为隶书,隶书成为社会通行文字,成为文化主流。

到了魏晋随着楷书的出现,汉字字体进一步稳固,并且书法艺术开始盛行。而到了近代中国,随着清朝的灭亡,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又进行了三次汉字简化。

其中最失败的可能要数第二次汉字简化了,虽然使用了9年,但是它粗糙的字理和酷似日文的字形并未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1986年,二简字的改革无奈以失败告终。

“四不像”的二简字

1956年的第一次简化字改革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大大降低的文盲率。

于是我国在1977年开始对汉字进行第二次简化改革,这一次的简化更加大刀阔斧,直接在第一次简化字的基础上继续简化,最后文字被简化成了“四不像”。

二简字刚刚实行之后,《人民日报》就率先使用二简字,但是使用没多久就开始出现问题。

由于“二简字”是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文字,所以很多字要共用一个字形,这就导致了文章在表达意义上的混乱,非常影响文章质量和阅读体验。

而且经过二次简化后的汉字,少到有的只剩下一个偏旁部首,不好认不说,它的字形看起来和日文几乎没啥差别。

因为日本人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取自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而经过太多简化后的“二简字”因为简单到只剩偏旁部首,所以更像日本文字,倒不像中国文字了。

因此,在“二简字”投入使用9年后,最终被国家决定废除。这种改革不仅失去了汉字的精髓,也让中华汉字文化失去了应有的尊严。

简化字的本意是好,为了方便大众学习和书写,降低文盲率。但是过于简化就违背了简化字的初衷,就像“二简字”,简化的已经令使用者苦恼,给大众带来困扰,长此以往字是被简化了,但是随着而来的各种问题也出现了。

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多以文字体现,如果连最基本的文字都不能进行统一,那文化何以传承,传播也将变得无比艰难。

就这样二简字跌跌撞撞地被使用了9年,这期间学术界的众多汉字专家纷纷提出了质疑,于是在1978年7月各地的报刊、广播开始播发停用“二简字”的公告。

1986年彻底废除“二简字”的通知出台,存在了9年的“二简字”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说第一次简化文字是给大众造福,那么第二次简化就显得非常尴尬且不伦不类。

本意是越简化越方便,但是效果却适得其反,字被改成了“四不像”,影响阅读体验不说,还差点把自己的汉字文化给割裂,这种无意义的改革能持续也算是个奇迹了。

文字本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记录的的载体,因此它是至关重要的。回望历史,哪朝哪代在统治一个国家的时候,首先就是先把货币和文字进行统一,这是所谓的文化印记。

而试想如果这些“四不像”的二简字一直存在,字形又酷似日文,那我们的汉字文化究竟该怎么传承下去呢?

使用感不好可能只是眼前的问题,长远的问题就是在于汉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难倒在未来子子孙孙需要拿着像日文一样的汉字去学习交流,然而日文的创字还是根据我国的古汉字呢,这样想来不免有些讽刺。

所以对“二简字”的彻底废除是势在必行的,9年已经是个足够试错的期限,错了就要及时更正,及时止损,不要让错误的决定影响了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说得小,“二简字”影响了大众对文字的使用,说得大了,“二简字”会长久影响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我们毕竟不能拿着酷似日文的文字去传播本国文化,所以“二简字”消亡的命运是历史的必然。

汉字在古代因为它独有的先进性和表意性,影响了中国当时周边不少的藩属国,然而到了近现代,却惹来了这些国家的觊觎。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古文明中,只有中国始终没有间断过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传承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开始,在西周时期演变成金文,秦朝统一六国后,开始使用小篆,到了西汉时期,楷书成为了官方书写方式,汉字一直在不断进化。而在进化的过程中,汉字因为其所处时代的优越性,对东亚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几乎所有的东亚国家,都以使用汉字为荣。而且,汉字只流行与这些国家的贵族阶层。

在朝鲜半岛还在被李氏王朝统治的时期,汉字是李氏王朝的官方文字。懂汉字一度被朝鲜贵族认为是掌握权力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普通民众很难接触到汉字。

如今的韩国人非常崇拜世宗大王,因为他发明了“谚文”,也就是现在的韩语,但是“谚文”发明的初衷,仅仅只是为了推广汉字。

为了能够让汉字在民间传播,世宗大王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由于汉字太过拗口难懂,朝鲜普通百姓学起来非常吃力,于是他让人发明了"训民正音",也就是“谚文”,用来给汉字注音。估计是像我们刚学英语的时候,用汉字给英语注音的方式。

谚文的发明对汉字在朝鲜的普及来说,无疑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也遭到了当时一些贵族的反对,认为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正确学习先进汉字,还影响到了朝鲜的统治。足以可见汉字对朝鲜的影响。

除了朝鲜,汉字在日本的影响也很深远。早在东汉光武帝时期,汉字便传入了日本。日文的书写分为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结合的方式。其实平假名是日本专门负责抄写的女官,抄写汉字行书时,形成的独有的日系草书。而片假名是日本和尚抄写佛经时,用汉字偏旁代替一个字的书写方式。

所以平假名看起来婉约,片假名看起来阳刚。其实算起来都是因为当时抄写的汉字太多了,偷懒将汉字一笔带过的产物。

刚开始日文在日本还不能流行,因为在明治维新前,整个日本没有标准语和官话,明治维新后,为了方便沟通,才在1903年整理这些平假名和片假名,创造出第一批日本标准语。

到了晚清时期,神州陆沉,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威望越来越低。这个时候。朝鲜日益觉醒的民族自主意识,让他们越来越排斥汉字。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废除汉字的呼声日益高涨。

1948年,韩国独立以后,施行了谚文专属用途法,开始全面废除汉字。然而这项决定却对韩国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由于谚文的缺陷性,并不能准确地满足韩国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造成了非常多的乌龙事件。

于是韩国人越来越意识到汉字的重要性,开始重新接纳并使用汉字。如今为了将汉字“韩国化”,部分韩国专家甚至提出要将汉字申遗,真是异想天开。

其实不止韩国对汉字虎视眈眈,日本同样非常觊觎汉字。在20世纪初期,日本建立了一个面向东亚汉字使用区域的文字改革的文化组织——“汉字统一会”。这个组织的宗旨是:通过统一日、中、韩三国所通行的汉字,为教育、经济、政治、实业等领域提供便利。

说白了就是日本想要效仿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侵略东亚的目的。虽然“汉字统一会”是日本想要达到侵略东亚的一种手段,但是足以可见他们对汉字的狼子野心。

在我看来,日本的想法其实没错,但是统一汉字必须以中国为尊,只有这样,才能让汉字起到最大的作用和影响。相信统一使用汉字后,韩国、日本乃至越南等国家,在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献研究上,都会有非常大的便利,毕竟,他们的历史早期都是汉字所书写的。

@#读书#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1月2日一天翻完一本大书,略谈几点。

日本历史其实不难记。646年大化改新学习唐朝之前属于第一阶段,646-1192-1868三个时间节点,中间一个是幕府时代开启,最后是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落脚点体现在富国强军上,对大清有甲午之战,对沙俄也是战而胜之。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令和,最后一个年号是史上至今第248个,开始不用中华典籍)

由此引出“主权线”与“利益线”,表明帝国要为利益大肆扩张、大打出手。20世纪上半叶的侵略战争有了物质基础和动机诉求。

还有从帝国到日本国,如今的宪法是麦克阿瑟手下几个参谋起草的,还天皇以“人身”,这是历史的进步。

日本文化的“拿来主义”。古时从中华,宗教有佛教、基督,“黑船”之后学西方。不丢不撒自己的,又拿来他者的精华。

(表意的汉字,表音的平假名、片假名)

日本外交要件:定位于西方一员,基点是亚洲国家,以做政治大国为目标。

笔者对日本,不爱、不恨,冷静观察,用心思考。

时代不同,英语的深广全渗透到各个领域。单一领域语种的话语权挑战不了//@潇洒凌轩:二战後的头十多年,美国学高能物理的,必学德文,因为,最尖端的知识都是德文写的。他花了十幾年翻,翻完之後,就不再要求必学德文。德国呢?现在他研究尖端科技,用的是德文,怎么能够?不就翻译呗。日本有他的选择,他要使用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並举的文字系统,他可以用。我看美国人学中国的,包括中国最先进的量子科技等,都读翻译。他这是选择毁灭原有文明了么?如果不是,怎么他可以,中国不可以呢?

薛西斯的猫

欧洲语言会垄断世界的话语权,尤其是英语,把一切文明都甩在后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