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政声|吴江区委书记:全力以赴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窗口

政声|吴江区委书记:全力以赴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窗口

时间:2023-02-14 22:20:22

相关推荐

政声|吴江区委书记:全力以赴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窗口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以来,吴江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C”位中的“C”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紧紧抓住“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全力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坚定走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最前列,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苏州窗口、江苏窗口。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吴江区坚持以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对冲疫情影响冲击,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1-7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12亿元、工业投资126.82亿元、实际使用外资7.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3%、15.1%、235.3%。

经济质效持续提升。紧扣示范区产业目录和准入标准,加快招引一批地标型、旗舰型项目,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京东方创新中心、亨通光导新材料等重大显示度项目签约,总投资1346.8亿元的102个项目集中开工。恒力、盛虹2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新增3家、累计19家企业成功上市。获评全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

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协同推进示范区创新共同体建设,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牵头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开工建设。着眼一体化制度创新,明确14项重点改革任务,工业企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率先完成,入榜省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获“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称号。

生态底色持续擦亮。主动发起建立边界水环境、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治机制,创新实施省际交界河湖“联合河长制”,相关经验入选中组部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PM2.5累计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1.9%。

协作协同持续深化。沪苏湖铁路正式开工,康力大道东延等省际“断头路”加快打通,累计开通跨省公交线路8条、毗邻公交线路2条。推动长三角地区集团化办学,合作共建上海—吴江医疗卫生数据共享信息化平台,开设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专窗,建立运行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作为心系“国之大者”、践行“两个维护”最重要、最直接的体现,围绕示范区“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的总体发展愿景,以生态绿色为底色、创新引领为亮色、文化底蕴为彩色、高质量发展为成色,不断提升示范区吴江片区标识度,在践行国家战略中彰显吴江担当、展现吴江作为。

扛起使命担当,探索新发展格局路径

主动拉长长板、贡献长板,以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做强长三角区域循环,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探索路径。

一是以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畅通循环

全面融入苏州建立“链长制”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布局,推进传统产业再造提升和新兴产业集聚壮大,优化提升生物药、光通信、高端纺织等优势产业链,全面布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链,增强产业链控制力和话语权。加强长三角及全国范围内关联产品的配套协作和高效率替代,打通循环中的关键节点。巩固提升智能工业先发优势,争创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打造“新吴江制造”制高点,争当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链“核心链”上的重要节点和关键一环。

二是以更大力度的项目建设融入循环

聚焦示范区融合型数字经济、前沿型创新经济、功能型总部经济、特色型服务经济、生态型湖区经济发展方向,加强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推广应用,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力争在十亿级、百亿级龙头型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加速推进长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英诺赛科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的落地见效,优化产业总体布局和发展生态,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沪苏同城化。

三是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循环

坚持以“开放再出发”提升开放能级和水平,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深入实施“最舒心”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在长三角区域循环中发挥枢纽节点作用,形成链接全国乃至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更好互动,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勇当开路先锋,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

切实发挥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作用,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放大协同创新效应,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一是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主动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积极参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建设,持续导入国内外科研机构、大院大所等平台载体,增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创新策源功能,协同打造示范区创新共同体。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全力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加快突破“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着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承载地,牢牢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打造制度创新试验田

坚持以制度机制突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要素流动、财税分享等重点领域,协同青浦、嘉善探索跨区域制度创新,加快在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上取得更大更多突破。总结梳理一批具有吴江创新标识的优秀改革案例,尽快形成一批首创性、变革性的重大改革成果,更好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三是打造人才创新集聚区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作为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动力和鲜明标志,深化示范区人才发展合作共同体建设,推进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服务贯通,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在一体化合作框架下优化人才“招、引、用”模式,全面升级优秀人才“生根计划”,大力促进区域人才有序有效流动,共同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长三角的人才集聚区。

延续生态肌理,塑造新江南水乡风貌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美丽吴江建设,打造烟雨诗画的“新鱼米之乡”,让江南韵更足、小镇味更浓、现代风更强、百姓脸上笑容更美。

一是彰显水韵之美

健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推动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太浦河、元荡、汾湖等周边及沿岸地区综合整治和品质提升,大力实施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高品质打造太湖百里风光带、大运河文化带、美丽生态湖泊群。持续深化“三水同治”“河(湖)长制”,坚决完成重点流域禁捕退捕任务,打造全域美丽生态河湖。

二是彰显田园之美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精心打造乡村振兴美丽吴江元荡样板区、开弦弓村综合提升项目,打响以“一带一区一群”为重点的“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品牌,创建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

三是彰显古镇之美

加强对全区古镇资源的统筹和谋划,展现多元化古镇特色,高品质打造连通上海、浙江的江南古镇带。主动融入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优化提升同里、黎里、震泽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加快推进古镇联合申遗工作。加强对古建老宅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不断提升古镇魅力,丰富古镇内涵,呈现“最江南”画卷。

四是彰显人文之美

加强江南文化保护开发,联动共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江南文化标杆区,展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新时代内涵。深入挖掘培育蚕桑丝绸、千年运河、莼鲈诗词等独特文旅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传统技艺等业态深度融合。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承优良家风,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让人成为吴江最靓丽的风景。

促进协同共享,建设高品质乐居新城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融入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建设乐居新城。

一是突出城市发展相融

全面衔接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和苏州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按照“多中心、网络化、融合式”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城市和产业双优融合更新,落实苏州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持续做好“三治”“三优三保”等工作,进一步优化全域空间格局。加快沪苏湖、通苏嘉甬铁路建设,探索站城一体的苏州南站综合枢纽建设模式,持续推进与青浦、嘉善公交互联互通,构建高效多样的综合交通系统。

二是突出公共服务相融

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跨区域流动,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高效率,扩大一体化公共服务圈。深化青浦、吴江、嘉善疫情联防联控的经验措施,建立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强化医疗卫生物资储备。加快示范区集团化办学和医疗联合体建设,全力招引一批高水平院校、医疗机构,高水平建设苏州大学未来校区、苏州中学苏州湾校区、苏州旅游学院等项目。加快医疗保障一体化建设,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努力实现同城化生活。

三是突出社会治理相融

加强跨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推动数据、信息共享共通,以高质量的平安法治一体化打响示范区“C位长安”品牌。深化综合网格建设试点工作,促进网格化联动机制提质增效,形成网格化管理2.0版。严密筑牢安全防线,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探索示范区“危险管控、执法标准、信息管理、应急指挥”一体化,协同推进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踏浪立潮头,扬帆但信风。我们将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体现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各方面、各领域,持之以恒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牢牢把握“试点、试验、示范”“率先、排头、先行”“生态、开放、创新”等部署要求,敢于争第一、创唯一,坚定走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最前列,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李铭系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

延伸阅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