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地名的由来 沈阳地名的由来

地名的由来 沈阳地名的由来

时间:2018-10-31 00:28:27

相关推荐

地名的由来 沈阳地名的由来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兰考县地名由来:由历史上的兰封(由兰阳、仪封合并)考城两县合并而成。

10月,兰考县被纳入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8月,兰考县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5月,河南省教育厅确定兰考县为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

1月,兰考县入选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县、区)。

12月,中部百强县排行榜出炉,兰考县位列第66。

12月,兰考县上榜中国数字治理百佳县市,位列第67。

12月,兰考县被列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10月,兰考县入选为首批河南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

10月,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公布,兰考县榜上有名。

邮编:475300代码:410225区号:0378拼音:LankaoXian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东侧。总面积1116平方千米。

兰考风情

一、悠久历史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兰考县紧靠黄河,很久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相传黄帝蚩尤曾途经县境,黄帝的儿子青阳氏(郭沫若认为是少昊氏一酋长)死后埋葬在青陵岗,即今本县红庙镇青龙岗村。再根据县境及其附近的伯牛岗(杞县崔林河东岸)、牛牧岗(民权县双塔东)、窦固堆(东明县境内)等地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化遗迹证明,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一带繁衍生息。

古时候,今兰考县境属豫州之地。西周时期,其西部属卫国,东部属戴国。历来分别设置了东昏县和谷县,进而演变为兰阳、仪封和考城三县。今日兰考县就是由历史上的兰封(由兰阳、仪封合并)考城两县合并而成。

二、灿烂文化

兰考素称“孔子过化”之地、文荟之乡、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文人志士和在此为官做事的外地贤达名人,他们不但留下了蜚声遐迩的政绩,还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同时,历代还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和传说典故,虽然大都不复存在但至今仍为人们怀念和称颂。

重文资教、蔚然承传。兰考历来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且素有讲学之风。远在春秋之季,就有孔子周游列国,由鲁适卫至南鄙仪邑村人请见的故事被载入史册。汉代的史弼讲学,有学生数百人。杨伦讲学,弟子达千人以上。由于历代重视文化教育,培养造就了许多文人志士。据不完全统计、兰考历史上辟荐、科举的人士达1400多人,其中进士、举人就有319人。考中文状无的有王鄂(元)、考中武状元的有杨廷弼。

名著佳作,通古鉴今。历史上,县内文人志士的著作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1种。这些著作由于受社会时代的局限,带有很强的阶级性。有不少著作宣扬忠君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树碑立传,但也不乏对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同情和呐喊。如:封人请见(论法、八佰)、上治河蔬(明潘季训)、谕屠牛文、催租吏、座右铭等。

昔日胜迹,二十四景。勤劳智慧的兰考人民不但缔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史,而且还遗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名胜古迹,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名胜古迹被河水淹没,昔日的巍巍壮观荡然无存,只有空名或美谈流传下来,被后人称颂和怀念。最有名的是三景区二十四景:兰阳八景是秦台烟柳、马蹄渔唱、白山樵歌、韩陵晓月、黄河旧迹、东昏废城、留侯遗冢、陈平古庙;仪封八景是景文故宅、琉璃圣井、金花女营、归城晓月、楝宛春花、挖泥落雁、青陵樵唱、黄渡渔歌;考城八景是盟台夕照、仙观飞霞、江墓秋风、李祠雨露、傅塔明檐、梁村曲水、古道柳烟、沁河桃浪。

遗迹难觅、典故长存。兰考县境内有许多古迹,大多无迹可寻,但却留下了有趣的典故,至今仍令人们难以忘怀。较有名的古迹有:请见亭、庄周故里、渡蚁桥、丁岗康王庙、老君堂、铜牙城、白茂岗、豹陵、尖冢等。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河曲县地名由来:因地处黄河曲折之处取“黄河千里一曲”之义而得名。战国属赵。汉为西河郡宣武县地。西晋属羌胡。唐为宜芳县地。五代北汉置雄勇镇,属岚州。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建火山军,治平四年(1067年)置火山县,属代州。金贞元元年(1153年)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火山州;后更名隩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置河曲县,隶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隶保德州。

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河曲县人口数量为12.35万人,位列忻州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位,位列山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503位。

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河曲县上榜。

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河曲县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6月,河曲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绥片区)。

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河曲县为国家园林县城。

9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河曲县在列。

2月,河曲县上榜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河曲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北部,地处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面积1320平方公里,辖4镇9乡,人口13.8万,县政府驻在文笔镇。

河曲县位于西北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介于东经111°09′--111°37′,北纬38°55′--39°25′之间。西临黄河与陕西、内蒙隔河相望;东与本省五寨县接壤;北靠偏关县以寺沟河为界;南与保德、岢岚二县为邻。南北最长56公里,东西最宽35公里,总面积322.6平方公里,海拔高程在836--1637米之间。

黄河由东、西、南三面绕县境流过,蜿蜒曲折,故称河曲县。河曲县城是历代镇守边疆的“古塞雄关”,是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的经济、文化重镇。

河曲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最高达1500多米。西部黄河沿岸仅800米左右,境内丘陵起伏,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流水切割,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河曲县气候干寒,年均气温8.8℃,一月零下9℃,七月23℃。年降雨量46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下旬,无霜期150天左右。

全县现有耕地35.87万亩,粮食作物以谷子、糜子、高粱、小麦、玉米等为主。经济作物有辣椒、线麻、芝麻、花生、大蒜等。造林面积25万多亩,木材总储积量达六万多立方米,育苗面积五千多亩。主要树种有杨、柳、榆、槐等。果园面积1.3万多亩,年产量300多万斤,主要种类有苹果、梨、葡萄、大枣、沙果、核桃等。

河曲县境内矿藏丰富,主要有煤、硫磺、铁、锰、油页岩、铝土矿等。其中以煤储量最大,约119亿吨,其次是铁约15亿吨。工业有煤炭、硫磺、火电、化工、机械等生产行业。

河曲特产

河曲县特产海红果,俗名"海红子",为河曲县特产。河曲栽种此果历史悠久,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开河鱼:南来北往的商人见多识广,吃了郑州豫香楼的黄河大鲤鱼,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在河曲这个小地方,竟有天下黄河任何一处望其项背的鲤鱼美食极品——黄河石花鲤鱼。这种珍品鲤鱼,独产在河曲西南方向的天桥峡中。上下里许,激流缓水,鱼种各不相同,历来是皇家贡品。石花鲤鱼赤眼金鳞,脊梁上有一条红线,肉雪白个大体重,食之味美,素负盛名。每年解冻开河时方可捕到,所以叫“开河鱼”。数量级少,成为鲤鱼中的极品。那些吃过郑州、济南鲤鱼宴的巨商,品尝到石花鲤鱼后,无不感叹:黄河美食出河曲。

秦与陕西之名!从西周有记录!

厚德品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三秦名称之由来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尉氏县地名由来:春秋时为郑国别狱,为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之邑,故名尉氏。

5月,河南省教育厅确定尉氏县为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

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尉氏县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小麦)。

1月,尉氏县入选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县、区)。

12月,中部百强县排行榜出炉,尉氏县位列第46。

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尉氏县人口数量为84万人,位列开封市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30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08位。

1月,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尉氏县位列第225名。

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名单出炉,尉氏县上榜。

尉氏,地处豫东平原,自秦始皇三年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现存有三国时期阮籍啸台、北宋兴国寺塔、清末刘青霞故居等多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战国军事家尉缭、东汉文学家蔡邕、“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并称“尉氏三贤”;“建安七子”中的阮瑀、“竹林七贤”中的阮咸,以诗文、音律彪炳史册;辛亥女杰刘青霞,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表演艺术家唐喜成、牛得草享誉中原,“梅花大王”王成喜蜚声中外......

尉氏县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产业集聚区,516个行政村,总面积1307平方公里,耕地131万亩,总人口102万人,农业人口76.7万人。尉氏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航空港区的扩张区和郑汴新区的延伸区,是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尉氏西依郑州国际机场、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北临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和310国道,日南高速、商登高速、安罗高速穿境而过,四条省道交织成网,郑州高铁南站、机场迎宾大道正在建设,开港大道已经建成通车,目前正在谋划建设联通高铁南站的快速通道和贯通郑汴港尉的城际轻轨。在尉氏5分钟能上高速,20分钟可乘高铁,30分钟抵达机场,40分钟可到开封、郑州城区,90分钟内航程能到达全国2/3的主要城市。尉氏不仅有65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纳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封市委市政府新谋划的30平方公里开港经济区也完全处于尉氏境内,已初步形成与航空港区、郑汴新区对接融合、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上下同心,砥砺前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守好“六保”工作底线,经济社会迅速恢复、持续向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0收官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县GDP完成431.8亿元,增长2.5%,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7亿元,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129.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7亿元,增长3.5%,全市排名第一,全省排名第20位;税收17.3亿元,全市排名第一,全省排名第19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78元、16458元,分别增长2.1%和7.2%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认真落实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时间节点防控措施,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累计检测高风险地区返尉人员1307人,集中管控1213人。用不到27天时间实现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没有出现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连续300多天“无输入、无反弹”。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耕地补贴1.17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2.8万亩、总产65.7万吨。投资1.89亿元,完成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农业,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7万亩,优质花生近50万亩。顺利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验收,成功将“尉氏小麦”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2家。畜牧业总产值34.7亿元,肉类总产11.2万吨,禽蛋总产7.7万吨,奶产量1万吨。

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持续推进工业企业“三大改造”,县财政拿出2120万元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全县工业用电量11.9亿千瓦时,增长2.3%。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家、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省级智能车间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荣获省质量诚信AAA企业2家、市长质量奖1家。尉氏名列河南省县域制造业30强第19位。积极谋划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产业集聚区荣获河南省“5A级营商环境集聚区”称号。

河南的一个地级市,的GDP在全省排名靠后,但却有中流砥柱,这就是三门峡市。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最西部,三门峡市管辖的陕州区,却是陕西名称的由来,因为陕西地处陕州之西。三门峡的地名由来是由于黄河中的有两个石岛将黄河分为三股水,当地称为三门,分别为“人门”、“鬼门”和“神门”,也就是说人门这个水道,人还能勉强过去,而鬼门和神门只是神鬼才能过去,可见此处黄河水道之险。船只过去三门之后,黄河中间有一座石柱,眼看船就要与砥柱相撞时,砥柱前面波涛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边安全的航道,避开了明岛暗礁,顺利驶出峡谷,砥柱经历千万年,一直屹立在黄河之中,力挽狂澜,而这个砥柱就是我们常说的中流砥柱。如今由于三门峡大坝的修建,已经见不到该处的河道之险了。而砥柱也只是在洪水期间能露出了一个头,在枯水期能露出几丈高,虽然看不到了当年的英姿,但依然屹立在黄河之中。

抚远市,地名由来:清宣统元年(1909)设绥远州,19改绥远县,1929年因与山西绥远县重名改抚远县,据《中国地名辞源》:以抚远山得名,另说取绥抚边境、安抚边远之意。隶属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黑龙江相望。抚远是中国陆地最东端的县级行政区,是最早将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素有“华夏东极”和“东方第一城”之美誉。

你知道它的更多东西?或许对它还有更深的感受? 在评论区欢迎分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