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惊蛰到!吃野菜 赶花节 南京人的生活乐趣回来了

惊蛰到!吃野菜 赶花节 南京人的生活乐趣回来了

时间:2020-07-18 00:42:58

相关推荐

惊蛰到!吃野菜 赶花节 南京人的生活乐趣回来了

惊蛰到,春雷响,万物长!

3月5日10时57分,迎来了惊蛰节气。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万物蓬勃生长,南京城在冬季隐藏的小美好正悄然而至。而春耕开始、城市萌动,人们的生活状态也逐渐回归热度,赋予了新一年的希冀。

万物生长,“春八鲜”“七头一脑”都能尝到了

节气与人们日常生活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农耕。俗语有言:“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万物生长的同时,南京吃货们的乐趣也回归了。

春令尝鲜,南京人素来对各种时蔬野菜有独特的偏爱,甚至还有“春八鲜”、“七头一脑”这样专门的称谓。

所谓“春八鲜”,即是指芦蒿、茭儿菜、豌豆叶、蒜苗、春笋、蘑菇、莴苣和蚕豆。这几样春季时蔬南京近郊都有出产,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金陵野史》中提到当年水西门外,曾有八鲜行开设,专营八鲜兼营其他蔬菜。也有乡农,肩挑入城,沿街叫卖。

而“七头一脑”指的则是枸杞头、马兰头、小蒜头、苜蓿头、荠菜头、豌豆头、香椿头和菊花脑。南京方言里将植物名字加后缀“头”,是指其可食用的嫩叶。外出踏青挑上一把,做成最可口的佳肴。以至于有这样的说法:“南京人,胃口好,一口饭,一口草。”

对于南京人爱吃“草”的习俗,南京文化学者薛冰则笑言:“其实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欢吃,南京只是由于自身的因素,让这个习惯比较出名而已。”

薛冰告诉记者,在太平天国之后的南京,城中很多老房子都被破坏,“这些老墙土倒下之后,都是非常肥沃的肥料。而且南京水潭多,这些野菜就会沿着水边长。南京人以前就会在这些地方挖野菜,像是当年的清凉门、鸡鸣寺一带。”

惊蛰时节容易上火,民间惊蛰还有吃梨的说法,生津润肺。

丰富良好的自然环境,让南京人的春味更加浓郁。

为花设节,这是对一年最美好的希冀

用一顿丰富的时蔬春鲜大餐,南京人打开春天的大门,让生活的温度逐渐回归。而赶一场“花朝节”则是南京人对新一年最美好的祝福。

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也称为花朝节、花神节。今年的花朝节恰在惊蛰节气这一天。“旧时花农们为祈求花业昌盛,每到农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这一天,南京地区的花农都要前往南郊的花神庙进香朝拜,祈祷一年花事繁盛。”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专家徐龙梅告诉记者,“当时花神庙附近就住着很多花农。”

据悉,花神庙是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用于祈祷花业兴旺的庙宇。相传最早在元代,这里就开始种植玫瑰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后,下令集中各地种花能手移居凤台门育植百花。清代花神庙建成后,每年的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和九月十六菊花生日,花农们都会前来此处朝拜,祈求人花两旺。远近商贾也借此机会前来订货和商讨市场行情,来往人流如织,热闹非常。

花农如此重视花朝节,因为南京人非常爱花,不仅家里用花做熏、装饰,更经常随身佩戴。“这也与南京的天气有关。”薛冰告诉记者,“一般到了夏天至秋天的时候,很多南京女性都会戴花,因为南京夏天天气闷热,出汗多,南京人就喜欢用一些鲜花浓郁的香味盖住汗味,比如栀子花、茉莉花这种。而在家里的话一般喜欢挂在帐子上。”

惊蛰日南京人所表现出的文化追求,其实就是一种人与自然相处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婕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