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六百年的紫禁城 三千年的老北京|皇城往事

六百年的紫禁城 三千年的老北京|皇城往事

时间:2019-12-08 02:13:29

相关推荐

六百年的紫禁城 三千年的老北京|皇城往事

皇城往事

皇家气派 京华烟云 帝都寻根

北京,无数的王公贵胄、才子佳人在此驻留过,既是著名的古都,也是世界上最具文化特质的城市。历经沧桑的皇宫王府、寺庙碑塔、城楼戏园、古墓名陵,星罗棋布,构成一笔令人抚今追昔的文化遗产。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各种书籍、专题片、展览、论坛都在为大家普及与紫禁城有关的一切。但是,对于紫禁城所在的这座城市,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北京,你又了解多少呢?

它,会告诉你。

洪烛,原名王军,被《女友》杂志评为“全国十佳青年作家”;曾获徐志摩诗歌奖、老舍文学奖散文奖,央视电视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萌芽》文学奖及《中国青年》《诗刊》《星星》等相关奖项;入选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

出版作品有:《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北京:城南旧事》《名城记忆》《仓央嘉措心史》《闲说中国美食》等数十部。其中《中国美味礼赞》《千年一梦紫禁城》《北京A to Z》等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分别有日文版、韩文版、英文版及繁体中文版出版。

我1989年大学毕业来北京时,就有一个计划:为这座接纳我的城市写一部书。后来作为中国文联出版社的编辑,策划过一套《外省人在北京》的丛书,反响较大,北京电视台的《荧屏连着你和我》还请去做了一套叫《新北京人》的节目。当时观众们很喜欢这个“新”概念,似乎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

我当时就在心里使劲了:一定要把北京写得更有意思点,写出本地作家写不出的那一方面——希望不仅北京人爱看(能发现一些他们日常忽略的东西),外地人同样爱看,而且在北京创业或计划来北京旅游的外地人也都爱看。其实,我是想写出一个别人没写过或写不出的北京,当然,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彻底实现的。

这本书是断断续续完成的,但即使是中断的时候,我也没有停止过思考、停止过体验。所以,在我的精神世界里,这本书又可以说从未间断过。可以肯定,这本书是在努力回避平庸,是我跟别人、跟自己较劲的结果。

我也希望自己笔下的北京与老舍、张中行、林语堂甚至王朔笔下的北京大大不同。以上几个人,基本上都算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们写北京没有任何隔阂,或者说,他们写的都是作为故乡的北京。我没那种优越感,我是很认真地对待作为异乡的北京,一方面更冷静一点,另一方面也更有激情些。

我眼中的北京是个披着面纱的贵妇人。王朔写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北京”是一绝,但写不了“老北京”。为什么?因为他对胡同里的事情不感兴趣。他是“喜新厌旧”的。这其实跟老舍恰恰相反。他写出了老舍没见过的另一半。我比王朔年轻,可我偏偏对自己没见过的东西也感兴趣。

我是作为年轻的“外来户”写老北京的,写比老舍写的还要老的老北京。老舍笔下的只是清末民初的北京,我最远的写到了燕都,写到辽代开挖出“三里河”的萧太后。另外,那几位写北京的前辈,都是专业写小说或散文的,没一个是写诗出身的。这就给我留下个空位:他们用他们的现实主义去写,我用我的理想主义来写。我希望写出一个浪漫主义(或古典主义)的北京。

我首先要感动的是我自己,这样我才能写出满意的文字。于历史现实间往回穿梭,在描摹众多名胜古迹、历史人文的同时,也力图捕捞这些尘封的脚印、遗落的故事,妙笔描摹一幅充溢京味文化的三千年北京人印象,为你我做一程地理历史与人文文化的双重导游。

——洪烛

我对北京的爱,是一张个人化的北京地图。我的足迹与文字,以及生命中的时光,曾经覆盖了完整的北京。

让我们跟随洪烛的脚步,一道走进北京的前世今生,寻找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