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陈仓区以“生态游”打造脱贫攻坚新业态

陈仓区以“生态游”打造脱贫攻坚新业态

时间:2023-09-27 10:48:20

相关推荐

陈仓区以“生态游”打造脱贫攻坚新业态

本网讯近年来,陈仓结合区情,依托绿水青山,探索开启“生态+旅游+扶贫”的模式,通过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方百姓,辐射一片区域,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使贫困人口从依托生态得到更多红利,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政府主导 培育旅游扶贫大格局

结合区域生态特点,变贫困地区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5月,陈仓区与育才集团签约,采用BOT模式,对九龙山等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让西山贫困群众“靠山吃山、依山得利、因山受益” ,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先后为西山划拨财政专项资金400多万元,帮助农户建农家乐,家庭旅馆,基本上形成了“引一个企业,建一处景点,移民搬迁一批贫困户,带活一个区域经济,脱贫一批群众”的发展格局,西山当地群众依托景区就业1.3万多人,其中贫困群众直接在企业务工300多人。开创 “体育+旅游+扶贫”的新模式,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九龙山杯”陕西宝鸡·陈仓国际马拉松赛,来自中国、俄罗斯、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20多个国家的14000多名跑友参加比赛,极大地提升了陈仓区生态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西部山区的扶贫工作集聚了人脉资源。

企业主动 建设生态旅游扶贫景区

建成一个好景区,就能带动群众致富一大片。宝鸡市大水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投资60多亿元开发景区,通过支持兴办农家乐、家庭旅馆等方式,使300多名农民当上了“小老板”,户均年收入8万多元。在景区南由古城免费安置西山本地特色餐饮79家,解决劳动力200余人,人均增加收入1.5万多元。宝鸡市陈仓区坪头镇庵里村村民王小林,母亲常年患病,此前依靠种地为生,让这个家成了典型的因病致贫,过去靠几亩薄地难以维持生活。大水川景区开发后,他看到了商机,开起了家庭旅馆,节假日游客入住爆满,每月能收入一万多元。他通过开办家庭旅馆、办农家乐实现了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小林的变化,就是陈仓区“生态+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和见证。对无劳力和弱劳力贫困户,政府积极探索贫困户“入股景区、分红增收”的“三变”新渠道,区上拿出专项扶贫资金400万元,与340户贫困户签订三方协议,以旅游扶贫项目资金入股大水川景区开发,每户入股1万元,由育才集团保底,连续五年连本带息给贫困户每年分红2200元,实现了由贫困户向旅游公司股东的华丽转变。

农户主力形成稳定脱贫新局面

大水川、九龙山景区建成运营三年来,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聚,使沉寂多年的西山“火”起来了,大景区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信息港。政府加大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景区企业组织培训,让贫困户学保安、学驾驶、学园艺、学管理、学礼仪接待,增强了他们的致富本领。地处大水川景区香泉镇南峪村的贺志军就是依靠就业培训脱贫的典型。贺志军由于家境贫寒,过去四处打工,但仍然难以维持生计。参加育才汽车驾驶员专业免费培训后,在景区驾车接待游客,每月收入3000多元,稳定舒心的工作让他的生活过得滋润。依托九龙山景区,以“稳就业、助脱贫、促发展”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宝鸡市陈仓区西部山区秋季就业扶贫招聘洽谈会”,把就业岗位送到西山群众“家门口”,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307人。结合西山土特山货无公害、纯天然、有乡土气,深受游客喜爱的特点,通过种源控制、品牌认证、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等措施,推出了“大红袍花椒”、“西山黑猪肉”、“西山土蜂蜜”等一批名优产品,带动贫困户发展具有西部山区特色的种养殖产业。以“产业扶贫推动、消费扶贫拉动”为主题,连续举办“宝鸡市陈仓西部山区农特产品展销会”, 树立和扩大了西山农特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深入挖掘西山文化,整理西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出西山菜系“九品十三花”,并搭建文化戏台,编排了《三英战吕布》、《贞观长歌》等大型实景剧,定期演出,当地参与演出群众达500多人。修葺村史馆,收集农耕用具,村族历史,呈现农耕文化,发展体验式旅游,让游客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从“输血”到“造血”的新型精准扶贫模式,拓展了贫困户增收渠道,实现了山区强产业、扶民智、富民生的转变,达到企业、社会、贫困户“三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