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奋力推动转型崛起——杜集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奋力推动转型崛起——杜集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

时间:2024-02-11 17:59:30

相关推荐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奋力推动转型崛起——杜集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

中国发展网讯 近日,安徽省两淮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现场会在淮北市召开。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副司长王冬欣,省发改委副主任于德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郜红建参加现场会;市委书记黄晓武致辞,市委副书记朱浩东陪同考察。

图片来源:淮北市宣传部

会上,杜集区介绍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

杜集区是闸河煤田主产区,辖区曾有9对国有矿井,8对民营矿井,累计生产原煤4.5亿吨,占全市60年来原煤生产总量的近一半。采矿面积约146平方公里,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3%,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因长期煤炭开采导致资源日趋枯竭,伴随而来的是经济结构失衡、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矛盾和问题。截至目前,全区仅保留2对国有矿井,采煤沉陷区总面积约13万亩,其中浅层约7.3万亩,深层约5.7万亩。77个自然村庄被迫迁移,搬迁人口6万余人,造成失地农民7万余人。

近年来,杜集区在国家和省市发改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抢抓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机遇,统筹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城市转型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功获批第三批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区。地区生产总值由的35亿元增至的137.9亿元,财政总收入由的4.2亿元增至的12.1亿元,历史性突破10亿元大关,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紧扣“生态优先”,环境治理重构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杜集区调整发展重心,加快推动“田园”向“游园”、 “城镇”向“城市”方向转变。

让碧水重流。“深修湖”。对于土地常年被水淹没,大面积深积水沉陷区域,深挖造湖,建成生态公园、湿地公园等休闲旅游度假的美丽场所,让“黑色伤疤”变“绿色氧吧”。比如,在采煤塌陷区建成碳谷湖湿地公园,占地近1万亩,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目前正在实施的朔西湖环境治理一期项目,投资2.7亿元,由杭州园林设计院倾力打造,建成开放后将加速释放高铁新区发展潜力。“浅造田”。对沉陷深度在0.5米以内的浅层沉陷区域,采取“推高填低”平整土地的方法,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基础上,达到“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让昔日沉陷土地变成沃土良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比如,杜集区段园镇在复垦后的土地上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建成2万余亩无公害优质葡萄园,实行果蔬套种,年产葡萄3万余吨,产值1.5亿余元。段园葡萄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不深不浅种藕莲”。对沉陷深度在0.5-2米以内的沉陷区域,采用“挖深做塘、填浅造田”的方法,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盘活农村沉陷地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沉陷“积水坑“变成“聚宝盆”。比如,杜集区高岳街道双楼、任庄2个村因岱河煤矿开采造成大面积土地沉陷,通过复垦造地4000余亩,建设精养鱼塘,种植莲藕,仅莲藕种植600余亩,亩产5000斤,年直接经济效益480万元。

让大地长青。“稳建厂”。对已经稳沉的沉陷区域,采用煤矸石、粉煤灰充填方式造地,提升城市土地承载能力,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用地支撑,发展教育、医疗、装备制造和物流商贸等产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采用煤矸石、粉煤灰充填方式造地3.16万亩。比如,龙湖工业园、东湖商贸城、红星凯越广场、绿地21城、市第八中学等。“沉修路”。对采煤沉陷区域采取柔性路面设计,修建过渡道路路面,加强动态监测,确保行人车辆通行安全。对沉陷的桥涵,采用整体构造物设计方案,有效减缓沉陷现象,让沉陷断阻的道路四通八达、连贯城区。比如,龙山南路、梧桐北路、开渠东路等。

让绿树常在。“半稳半沉栽上树”。在未稳沉采煤沉陷区域内,营造林苗、林果两用林,种植亲水林木,进行生态修复,以大地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目前,在采煤沉陷区累计造林3000余亩,栽植树木近20万棵,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9平方米。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修复13个地环治理项目面积2400余亩,让矿山采石生态痛点变成环境亮点。

加快“动力转换”,绿色发展赋能转型崛起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推动产业稳步转型,实现“制造”向“智造”方向转变。

逐步夯实工业基础。杜集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国家火炬杜集高端矿山装备特色产业基地,跻身省级开发区。现已入住企业近百家,初步形成以山河矿装、安徽矿机等大型煤机企业为支柱,中芬选矿、中矿电子、林光钻探等众多中小企业为配套的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已发展成为中国大型浓缩机生产基地、振动筛加工基地和皖北地区知名的高端煤机装备制造基地,先后荣获“中国矿山装备制造基地”和“安徽省矿山机械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称号。继总投资15亿元的口子东山产业园制曲、酿酒车间建成使用之后,总投资13.6亿元的口子酒业年产2万吨大曲酒酿造提质增效项目再次开工建设,预计12月份建成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相山海螺水泥日产4500吨熟料生产线项目全面达产;安徽矿机研发的电液控液压支架在国内行业处于龙头地位;中芬机器研制的智能型浓缩机占领国内1/3的市场;中清环保研发的碳化活化一体化转炉,成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淮海奥可装备再制造技术国内领先;建联木业、金鑫电动车产品全部出口至美国、西欧等国家;康迪纳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近两年盘活企业33家,清理低效闲置土地1600余亩,吸引中清环保、万都工贸等一批企业成功入驻。

稳步发展农业经济。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21.6万亩,总产达8.5万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4.5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2.1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面积10.6万亩。农业产业化企业达21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企业35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38家,家庭农场170家,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1家。高策现代农业加快推进。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获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2000万元,是全省申报单位中唯一以市辖区名义获批的县(区)。投入资金1.4亿元,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24个。南山、大庄分别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同步推进城乡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吾悦广场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面积10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全市首屈一指,总投资48亿元的淮北理工学院项目明年即在新校区开展招生,总投资42亿元的绿地文旅小镇项目落地段园,实现当年开工、当年两期售罄,高品质商住项目引领“飞地”产城发展,彰现了徐州后花园作用。恒大集团沿湖开发。累计完成棚改投资约70亿元,建成安置房2.5万套,8万余人口“蜗居”变“安居”。“三供一业”物业维修改造基本完工,涉及人口13万余人,地矿融合进一步加强。新建雨污分流工程项目50个,建成雨污水管网105千米,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坚持市场化运作,自始,连续3年投入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推动“三个转变”,治理模式实现革故鼎新

政府引导,优化治理模式,谋求长远发展,全面延伸产业链条。

投资主体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平台公司。由政府财政投资主导,转变为争取银行绿色贷款、引入社会资本等模式,通过资本化运作,有效化解政府财政资金困境,推动采煤沉陷区治理出实招、开新局。

运营模式由一次性投入转变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项目资金有效保障,直接促进运营方式转变。不仅局限于修复采煤沉陷区,更立足于生态文明和社会综合效益提高。比如,朔西湖项目,按照一次长远规划,分期逐步实施,确保治理成效,不求短平快,立足长远“拥湖发展”和生态文明。目前,上海太平恒康实业发展公司已与区政府签订协议,计划投资约150亿元,规划用地约2600亩建设淮海经济区国际康养示范基地梧桐小镇项目,辐射淮海经济区。

百姓身份由普通农民转为产业工人。段园葡萄产业带及特色旅游、高岳水产养殖、龙湖工业园等依托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发展壮大的农业、工业等产业,为辖区居民就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实现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熊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