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百年老街经历风雨沧桑 名人故居修缮奕奕发光——南新街变迁

百年老街经历风雨沧桑 名人故居修缮奕奕发光——南新街变迁

时间:2020-06-06 08:17:48

相关推荐

百年老街经历风雨沧桑 名人故居修缮奕奕发光——南新街变迁

济南人聊起百年老街南新街都是津津乐道,细数巷子里的名人轶事、故事趣闻。

现在的南新街1号

早期南新街的“势力范围”比现在大的多,据齐鲁大学医学院简史记载,1952年9月,经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决定,撤销齐鲁大学,其医学院与原山东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原齐鲁大学校址(济南市南新街82号,现为文化西路44号)。也就是说齐鲁大学的原地址是南新街82号。现文化西路路北的齐鲁医院和东侧的医院宿舍楼也是在南新街上,这不是猜测,也是有记载的。

“1906年,华美医院医校(齐鲁医院的早期名称)与青州医道学堂合并,改称济南共合医道学堂。1907年,在济南南新街购地建立济南共合医道学堂新址及医院。19医学大讲堂、诊病所、宿舍等建筑竣工。”

另外一个记录载更准确的标志了时间和坐标点,194月17日,山东基督教大学医科(齐鲁大学医学院前身)在济南南新街杜家畦园(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南院)成立。

南新街街景图

以上文字说明,早期的齐鲁医院的南院和北院(门诊楼和住院楼)都是在南新街购地,也就是现在的广智院街。文献纪录广智院是19建成,191月30日开馆。有人说广智院街是由“东新街”改为广智院街,(没有看到建广智院时购地原址,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按此说法,广智院街以东到山水沟是东新街,齐鲁医院北门以西是南新街。不过本人认为南新街到山水沟比较合理,齐鲁医院和广智院只是一墙之隔,一为东新街,一为南新街,实在的不方便(据说现在两院合成一个院了)。最后结论还要查阅资料,进一步考证。

老舍纪念馆

百年前南新街从南新街北口起向南,快到老舍纪念馆向西有一分支,沿老舍故居继续向南,到南头左转(向东),走几步有一向南分支,继续向东过民政厅宿舍大门再向东又有一向南的分支直冲齐鲁大学北门。继续东行,沿齐鲁医院西墙左转(向北),见路右转向东行路两侧就是齐鲁医院的门诊楼和住院楼,向东蜿蜒曲折地走到了山水沟。这条百年前的南新街平面图形象“龙”形,龙尾在山水沟,龙首在街北首,面对趵突泉西南门,整个图形有“飞龙戏水”之势。这并不是我随便说,是根据形状分析,更重要的依据是,面对北向,左手是西青龙街,而右尾北处是东、西双龙街。南新街只是隐形的龙。

南新街第一次“瘦身”是建广智院。广智院建成开馆后,原来的街名改成了广智院街,南新街去了一段。前段时间有位外地朋友喜欢旧建筑,我带他去了广智院,大门紧闭,只透过门缝看了条状的建筑物,朋友问我广智院是做什么用的,我当时也是一时回答不上来。我说我虽然在这条街上走过无数遍,在记忆中也只是在里面看到过大的动物骨架标本。只记住了广智院街坳口的街名。

南新街住户大门

再一次“瘦身”是拆圩子墙,改成文化西路,齐鲁大学由南新街82号改变成文化西路44号。整个齐鲁大学要比南新街大了很多,幸亏还都是在历下区辖区内。再后来就是建大楼,拉围墙。现在南新街成了一个主干,西向一支到文化西路,老舍纪念馆往南东向已不通。

南新街变化大,怪事也多,说说南新街上的几大怪。

一是:小洋楼南边盖。

南新的二层洋房都是建在街2/3以南的区域,以江家公馆(江镜如)为基准线,东面是明义士教授住过的小楼,西面是晁哲甫住过的小楼,大门向南到文化西路止,路东有六户人家(南新街77——87号)有四个大院都是二层楼,路西面有张志故居也是二层楼。老舍纪念馆南行左转路南大院内也有多栋二层楼。如果算南面的齐鲁大学院内就更多了。而北侧只有两栋中式小楼。不知道设计者为啥把楼群集中地建在南面。

江家公馆小洋楼

二是:汽车有路下不来。

舒同故居大门直对的是文化西路,是拆了圩子墙改成路面,文化西路的墙基础和南新街还有一米多高位差,路和街之间建了一段石头路,石路与南新街路面约有30度夾角,开车的司机师傅大多数不敢在此路上“贸然行车”,也有“艺高胆大”的人驾车强行,大多数会车后一个轮子悬空,这时候街坊邻居会拿着木板,棍棒齐上阵,帮忙把车轮垫起来,让车倒回去。后来知道的人多了,也就不从石路上下车了。自行车也是一样,有不服气的想骑自行车下去,既便自行车胎好,闸新,下坡石头的高低不平都会让骑行者付出代价。有路车也下不来。

三是:街北口像个大口袋。

南新街北口路西南新街1号,北侧是劝业场东北门,路东是一片平房,在东西建筑物之间有很大的空地,也就是我说的象龙首的位置,向南进了巷口南面的小街只有几米宽。几十年没有人在空地上盖房占用,估计现在已经是盖得满满当当的了。

四是:家有小车走回来。

街上有几栋小楼,有一定级别的人才可以住二层楼。楼都有车库。但是很少见有车进出,大多数是让司机师傅把车停在文化西路上的路边处,坐车者会早早地出门,悠悠自在的散着步,给街坊邻居打着招呼,没有像现在慌忙忙,急匆匆的样子,大多数情况下,人会早早地去等车。山东省京剧团的方荣翔先生,出去演出,也是到上沿(文化西路)坐车,手里拿把小折扇边走边打着节拍,敲打着鼓点。下班回来也是走步回家。

八个样板戏之一的《奇袭白虎团》诞生地

五是:街头“堡”立起来。

前面说的小洋楼南边盖,街北口路东有一栋石头楼,看着有些奇特,整个四合院高出南新街路面有一人多高,在四合院北屋上面盖了一层,从街上看足有三层楼高,周围是平房,“唯我独高”的感觉。像一个街口的守护卫士。这个小楼的南屋下面是地下室,准确的说是建在地面之上的暗室。

六是:门牌号码“顺”着排。

这里说的顺着排是指:路西的门牌号码排到街南头“掉头”回来,按顺序又往北排号,在南新街西支这条小街只有单数号码,没有双数号码,不象有的街道号码“左单右双”,经常有人顺着号码想找南新街62号,找到61号,对面是71号,找不见62号,好在街小户数少,一说找张家,李家,街坊邻居都知道。方向一指,东街便是。鲁安先生在南新街忆旧中曾提到过。

南新街上的老墙旧门

南新街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代变迁,从形如“飞龙”变化成一主干一分支的大树形状。老舍故居建了纪念馆以后,南新街上来的人多了,特别是80,90,00后的年轻人,捧着手机,看着导航,“到了,到了,这就是老舍纪念馆”。焕然一新的纪念馆让南新街“老树发新芽”,我们期盼着著名表演艺术家方荣翔故居,张志故居,著名画家黑伯龙先生故居等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的纪念馆建成,开放。使南新街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让历史文化的“大树”生命永驻,“四季常青”。

8月26日

承波/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