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传统节日文化:腊月 你知道喝腊八粥 知道腊八粥的来历吗

传统节日文化:腊月 你知道喝腊八粥 知道腊八粥的来历吗

时间:2021-07-27 12:32:32

相关推荐

传统节日文化:腊月 你知道喝腊八粥 知道腊八粥的来历吗

冬至节过后,光阴荏荏苒苒,转眼就到了腊月,此时,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乡土社会的人们都怀着急迫的心情加紧了迈向春节的步伐,如果说冬至节还是个独立的节日,那么进入腊月就不再好分出一个个节,而是天天有节,可以说,进入腊月,也进入了春节啊,但是腊月还有一个比较重大的节日,那就是腊八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连缀不断在这节日的流程之中,人们要过一个个的小节,同时又要为一个大节作准备,整个的腊月、正月,就如同一台连场戏,除夕之前的时日正是戏剧的发展过度,除夕旦情达到高潮,这高潮差不多持续到正月十五,而元宵又是高潮选起,直到述抬头”的二月二,这戏才渐近尾声。

俗语有“冬闲”之说,实际上,冬季田事告竣,农事上“闲”了,生活的节律并米因此放慢,尤其是整个腊月,人们要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衹、祖先有交待,要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要对亲戚邻友给予节日的慰间,一年中的人际,人神、人鬼关系要给予总结,对来年也要有个铺垫,自家过年也是要紧的女的花,小子的炮,老爷爷的新毡帽、老婆婆的新年糕,都要准备,此外还有年下的饮食、供品等,无不需要费心……说起来整个腊月,一天也不闲,因此也就有年”之说。这忙年,一入腊月就开始了,而腊八仿佛是一阵鼓声,将步伐催得更紧了

农历的十二月有许多别称,唐徐坚《初学记》引梁元帝《纂要》举出七种之多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除月、暮节、暮岁、穷稔、穷纪。除月古作涂月、茶月,《尔雅·释天》谓“十二月为涂”。此外,十二月也叫“嘉平月”,《史记·秦给皇本纪》:“三十年(公元前2)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不过,十二月最有影响的别称是“腊月”,古时候也叫“蜡月”十二月称腊月(蜡月),与自然季候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是与岁时之祭有关古时,腊与蜡基本是通用的,指冬季的祭神祭祖:因为这种祭祀活动在十二月举行,所以便称十二月为腊月或腊月。

用蜡或蜡古代各朝并不统一,腊祭的时间也不统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嘉平、清祀、大蜡、腊都指冬季的祭祀。宋高承《事物纪原·腊日》对此梳理得更为清楚:“《礼月令》:孟冬十月腊先祖。《魏台访议》云:荐田腊先所得禽兽,谓之腊,疑特时祭之名云尔,亦伊耆氏之蜡也,始腊、蜡本一,夏后曰嘉平,商曰清祀,周曰大蜡,秦初曰腊,已而为嘉平,汉复曰腊也。周以来用孟冬,唐贞观十年,始以季冬之寅,蜡祭神。《开元礼》又用蜡日。盖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已交,劳农大事。

五德之君各以其终而猎、如水、土终于辰,火终于戌,金终于丑,木终于未是矣,宋朝王火成,故以戍腊,而蜡复别为一祭,腊独以时序之令。”关于蜡和腊的分别,又有人说:汉曰腊:腊者,猎也,猎兽以祭也。周曰大腊;蜡者,索也,聚用万物索艙之也,腊祭先祖,蜡报百神,同日而异祭也。”[山西《汾阳县志》,清康熙五十八年刻关于猎,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以大祭报功也”,指的也是祭祀(祖先),总之,所谓“腊”,是种祭祖祭神的仪式;至于“荐田腊先据典所得禽兽”,当是后起的意义。

最初的腊祭并无代,其词确定的日期,并且也有孟冬和季冬的分歧。当然,后来统子,生而在了季冬十二月。至于腊祭专用十二月八江中为日即腊八,则是更晚的事情。汉代以冬至的第三个戌日为以索“腊日”;至晚到梁朝,有些地区已经确定了腊日的具体日期,即“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荆楚岁时记》。]由此,后世民间俗称腊日为“能八关于腊日的风俗,现今流传的多是食“腊八粥”,古代则有祭神祭祖的风习,当时所祭除先祖外,神衹主要是五祀,《礼·月令·孟冬之月》:“大割祠于公社及门,腊先祖五祀。

五祀即祀门、灶、户、井、中霤,除祭祀之外,旧时还有“腊鼓驱疫”的风俗,也就是所谓“傩”。这种风俗也很古老。《论语·乡党》谓:“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吕氏春秋·季冬记》亦云“命有司大傩,旁斫,出牛。”《注》解释说:“大傩,逐尽阴气而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关于逐除的方法,从史料可知,一般是戴面具装成金刚力士、方相等,持刀执钺,众人击鼓呼噪,以逐除厉鬼、疫病。汉班固《东京赋》云:“卒发大傩,驱除群厉。方相秉钺,巫觋操茢;倀子万童,丹首玄制。

古代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今天已经几乎不复存在了,衍传至今的腊八习俗是食“腊八粥”,腊八粥也叫“防风粥”,山西《和顺县志》谓:“(腊月)八日,各家啜‘防风粥’,以御寒。”因为这种粥是寺院于佛成道日纪念佛祖的,所以也叫“佛粥”,宋诗人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就说“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景物新:民间最普遍的叫法当然是腊八粥,般认为,腊八粥与佛教有关,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所送乳糜的“位移致,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前苦修六年,略无所获,自知一味苦求不得妙法、于是河中沐浴,并食牧女苏耶妲(意译“善生”)送的乳糜,恢复了精力,在毕钵罗树下恬道。乳糜即乳粥,是陆用牛马等的乳汁和米粟煮成的,为印度各种食粥中的上品。

后来的佛门僧众很看重,给佛祖力量的粥,视其为良药:“粥名良药,佛所称扬;义冠三种,功标十利,食腊八粥之俗在梁宗懔的《荆楚岁时么记》中未见记载,但至晚在唐代已成此俗。唐人李福有《腊八粥》诗,诗云:“腊宁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人,用以供伊蒲,俗各佛物借之作功德。”到宋代,此俗已经十分流州行,腊八粥配料、制作食法的谈论多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二月》云:“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与门徒,谓之腊八,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与腊八粥相关,还有一些俗信。一是涂粥四处,以除不祥、或占岁求子,镖中志》即载此俗,略调“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没有涉及用意;《张北县志》则谓:“将粥涂于墙壁、树木、门灶等处,以禳不祥,”《遵化具志》调:“以粥抹果树上,则多实,或戏贴妇人背上,以祝生子河北《遵化县志》,另俗信是腊八粥早食为佳,“必于五更前贪之,俗传食粥早,则五谷之收成亦早,俗云:‘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黎明食之,稍迟则忌之,曰“犯红眼。

关于腊八还有一种说法与习俗,腊八前一日,村里每家都要去黄河边凿冰做腊八人,腊八人整体为矩形,上边出人头。形状一个下身长(高)一些的“凸”字。腊八人凿好以后,背回家里置于院中粪堆之上。第二天煮腊八粥时,先将仅能盖住碗底的粥碗放院中冻实,然后炉火消为冰托,带到腊八人头上,再于其上放一小块红粥,这便是腊八人的帽子,冰竖腊八人的习俗,清光绪八年刻本山西《寿阳县志》云:“冰祀神,并置義士上以为来年旱灾,总之各地有各地的腊八习俗啊,也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文化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