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为何惨遭秦桧陷害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为何惨遭秦桧陷害

时间:2021-03-29 03:15:58

相关推荐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为何惨遭秦桧陷害

导语:

南宋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了解。我们既赞叹于岳飞坚贞不屈,勇猛抗金的品格,又对主张讲和,陷害多人的秦桧表示不屑。同时也认为一个皇帝,是非不分,听信佞言,实在没有可取之道。

但是,历史真的就如我们所看到,所了解到的这样,一棍子打死地去看待吗?历史不可重演,但是值得我们去反思。一个能人含冤而死的背后,必定有着不为人知的阴谋。

(图一.岳飞像)

岳飞(岳武穆,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人生三次从戎战斗,所到之处敌军无人不为之动容。他作为南宋边疆的守护者,着实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增加了宋朝子民的民族荣誉感。

但是,事在人为,天不佑大宋。岳飞惨遭佞臣秦桧害死后,南宋再无招架之力,军队内乱,最后被草原民族的忽必烈蚕食。在当时,宋朝面对的民族危机,以失败而告终。岳飞的死,毫无疑问是对宋朝战力的一次削弱。天下人民都明白这一点,为何赵构与秦桧等人不懂呢?事情远没有评书戏剧讲的那么简单。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聊聊岳飞,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如何会被一个文人宰相陷害的缘由,以及这里面含射的君臣关系究竟是为何种形态。

一、抗金主力,权势过大

岳飞从军多年,进行了多次战斗,可以说是战功累累。初露峥嵘,生擒金将拓跋耶乌,刺死敌酋黑风大王(奥敦扎鲁),迫使金人暂时退却。再显风光,收复建康,六郡归宋。之后名扬洞庭,两次北伐均大获全胜。人生光辉之时,与兀术作战即如入无人之境,逼得其只好逃离。然而正当兀术正准备渡过黄河的时候,而秦桧也早在暗中策划岳飞撤军的事了。待秦桧说动皇帝赵构下旨时,岳飞接到命令,喟然叹曰可惜。岳飞稳扎稳打,以无数军人热血奋斗而夺来的土地,被朝廷一纸便退还敌国。

岳飞的忠心自然是无所质疑的。可是在当时的人看来,岳飞却是值得去琢磨的。军队不以皇帝为荣,竟个个以岳字冠名而荣。这叫皇帝情何以堪。在战乱时节,这种现象是很容易出现的,既然出现,就意味着此人的权势已经够大,一旦稍不留神,就会有叛乱的危险。于情于理,皇帝等人杀飞,不无无理。

(图二.南宋初年抗金形势图)

二、能力出众,形单影只

岳飞被秦桧害死之时,还有两人与其一同赴死。一是张宪,另一个便是岳云。岳家军岳家军,能相信的始终也是自己的人。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身处在权力中心,只注重培养自己人,或是忠心耿耿,一厢情愿地认为不需要拉帮结派,相信身处权力金字塔的皇帝会相信自己,这不免是愚蠢的。

秦桧张俊向上进谗言,求和派在宫中一手蔽天。此时无人为主战派提供相应重量的支持,不免皇帝会听信一家之言,从而造成本是一片大好局面,被自己打出了一手烂牌。岳飞回到老家之后,迫害并没有停止,因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岳飞仁义天下尽知,可是天下认,有些人却不认,若不加以沟通交好,一旦遇到困难,大多数人不免会袖手旁观。因此,即使岳飞有精忠报国之志,有北定中原之力,也不免自身难保,沦为一堆枯骨。

(图三.秦桧像)

三、力反议和,树敌过多

北宋被灭,靖康耻,犹未雪。,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重收故地的战争有了一定的起色,但始终为人目光短浅。

民族危机当前,不顾他而浪费大量军力整治内乱。他虽然在防御金兵方面作了一些安排,任命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等人分区负责江、淮防务,目光却一直没有离开江南各地,始终没有收复失地的打算,而是觉得自己偏安东南一隅就够了。后世有人也是认为攘外必先安内,然而事实却并不是如此。朝中百官时刻跟随皇帝左右,除了个别有特别历史责任感的大臣,大多不敢忤逆赵构。岳飞身兼抗金重任,自然不肯放弃,五次三番,除了惹怒了皇帝,也得罪了大多大臣,树敌过多。并且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可谓白白浪费了自己的辛苦。

四、身为人臣,君臣嫌隙

岳飞军功累累,却不免恃才自傲。受张浚讥讽,便请求还乡,北定大计,此时看来不免显得有些儿戏。之后岳飞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在入觐时向赵构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太子,以示高宗之正统,但赵构对此提议不高兴,责备了岳飞。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赵构自身皇位本就来的不是光明正大,身为大臣你还如此这般说话,自然是嫌自己的命不够长。从此,君臣的嫌隙越来越大。皇帝对将军产生了怀疑,自然用军大权不能听之任之了。身在我国古代,君臣尊卑本就分明,君主集权也是愈发愈烈。在皇帝心中,维护自身的统治才是第一位。而威胁到自己统治的,一定会将之摧毁。

(图四.宋高宗赵构像)

五、不知主心,沦为棋子

正如上文说道,在古代,皇帝与臣子的关系无非就是主子与奴仆的关系。话虽不好听,但事实就是如此。生死大权,全凭皇帝一人定夺。君主集权制,有好有坏,此处不必讨论。但身处于这个时代,便要适应。

岳飞有北伐之志向,却不明皇帝的心意。此处尚不论此心意是好是坏,你岳飞不懂,我秦桧懂。在两人必死其一的情况下,皇帝一定会选一个懂自己的人。皇帝允许其暂时北伐,不过也是迫于民意。说白了,岳飞在皇帝赵构心中不过是一枚招之即来,呼之即去的棋子罢了。

皇帝需要议和,便杀了他,以定大金议和之心。后世皇帝为了巩固统治,想培养更多岳飞这种人物为自己服务时,便大肆宣扬,增爵封庙,以示自己有千金买骨之心,真是不亏的买卖。

结束语:

毫无疑问,岳飞是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甚至说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可笑的却是自身难保。人没了,什么也就是白谈。也许是时势不允许吧。

中国自秦朝进入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君主权力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大的。身为臣子,做事自然不能危及君主的统治,一旦触碰,难免会有杀身之祸。这也正是君臣关系脆弱的根本原因:身份不对等,何来平等对话。

(图五.岳飞词《满江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