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医圣张仲景或即张羡(仲为第二 景是景仰之意 与羡之意同)

医圣张仲景或即张羡(仲为第二 景是景仰之意 与羡之意同)

时间:2021-03-10 12:22:45

相关推荐

医圣张仲景或即张羡(仲为第二 景是景仰之意 与羡之意同)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南阳五圣之一。

仲景承袭家门,在灵帝时(约公元168~188年),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长沙郡:秦置,下辖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治所湘县【今长沙市】。

据考证,张仲景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他在写成该书后仍专心研究医学,直到与世长辞。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的公元285年,张仲景的遗体才被后人运回故乡安葬,并在南阳修建了医圣祠和仲景墓。

张仲景其人,历代对其存疑,特别是关于仲景任长沙太守之事是否属实,后世尚有争议。

综合来看,同时代的张羡,也是东汉南阳人。东汉末年刘表的部将。历官零陵、桂阳太守,官至长沙太守,深得民心。不忍刘表对百姓大肆搜刮,与刘表不和。很可能就是医圣张仲景本人。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桓阶游说让张羡支持曹操,因看好曹操的雄才大略,视其或能一统南北,救百姓于苦难,张羡于是以长沙郡和邻近三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对抗刘表,并派使节面见曹操,曹操知道后十分高兴,但因为要专注于在官渡抵抗袁绍,曹操无法分兵,不能派兵南下增援长沙,刘表攻打张羡期间,张羡治下众志成城,全力御敌,刘表连年无法攻克。曹操方与袁绍相拒,一时抽不出力量解救。后来,张羡病死,长沙军拥立张羡的儿子张怿为统领。此后刘表又派兵攻打张怿及零陵、桂阳,张怿不敌,被刘表所平。

清代孙鼎仪所著《张仲景传》中,孙鼎仪认为此张羡就是张仲景,孙鼎仪认为,古人起名必有原因,张仲景之名,仲为第二之意,景则是景仰之意,与羡字之意相同。但是此说并没有得到公认。事实上张仲景是否做过太守也是无法考证的,因为张仲景为长沙太守之记载出自唐代甘伯宗所著《名医录》,此前并没有此类记载。历史上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张仲景做过长沙太守。但后世对这件事却是深信的。

如果按照时间来推算的话,孙鼎仪的说法也不无道理。晋代医学家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曾经记载张仲景与王仲宣见面,王仲宣即建安七子中的才子王粲,此时王粲大约20岁左右,张仲景说王粲大约后,眉毛会脱落,眉毛脱落半年以后就会死,服用五石汤可以治疗。王粲认为自己没病,又觉得张机说话太难听,于是没有服药,后王粲真的死了,也确实是眉毛脱落后187天后死的。

现在能够考证的是,王粲生于公元177年,20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97年,此时张仲景如果见过他的话,公元200年在长沙为太守也并非不可能。

汤液派廖平、刘民叔等人也认为:仲景为汉长沙太守张羡之字。羡,羡慕也,景,景仰也,名羡字景。

《后汉书*刘表传》中曾言,"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二郡畔表。"

《三国志*刘表传》"表攻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

刘巴传》"建安十三年表卒,子琮降曹操,操辟刘巴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先主传》"曹操兵败北归,先主征江南四郡,长沙太守韩玄降。"

《廖立传》"先主领荆州牧,擢立为长沙太守。"后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此之后,长沙属吴,与汉无关矣。据此,若仲景而非张羡,则长沙太守,无仲景其人。张羡而非仲景,则广征史传,无张羡其字。

《后汉书李注》、《三国志裴注》,皆引英雄记云:"张羡,南阳人也,作零陵、桂阳长,甚得江湘间心。"夫籍则南阳,年则建安,官则长沙太守,其为仲景无疑。然则仲景官长沙时,干戈扰攘,何暇著此文辞简古之论。

《太平御览》引《何颙别传》中提到:"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卒如其言。"则是仲景学医,年尚幼也。林亿《伤寒论序》引名医录云:"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则是仲景精医,年未冠也,伯祖为汤液家之经师,所授为汤液家之经法。仲景论广汤液,以为广汤液论,是以伊尹为经,仲景为传矣。

从上面分析结果来看,这个张羡,极有可能就是张仲景本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