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水浒后传 此人堪称元老人物?曾和宋江吴用交好 一百零八将没他

水浒后传 此人堪称元老人物?曾和宋江吴用交好 一百零八将没他

时间:2019-02-23 22:26:47

相关推荐

水浒后传 此人堪称元老人物?曾和宋江吴用交好 一百零八将没他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传》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一百二十五回,陈丽卿与花荣斗箭并将其射死,在刘慧娘的帮助下,官军火烧新泰城,收复了城池。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一百二十六回“凌振舍身轰郓县,徐槐就计退头关”,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宋江在新泰等地与陈希真交战时,另一边吴用也在梁山与徐槐相持,徐槐因为张叔夜被调往南方征讨方腊,所以只能独力将梁山围困,吴用曾几番设计攻击官军,但都被徐槐识破,功亏一篑,吴用最后也无计可施,只好死守,就这样与徐槐相持了一年有余。那日吴用接到宋江书信,得知新泰失守,心中大惊,与众人商议应对之策,最后决定派张魁、石勇、凌振三人从密道前往郓城,与嘉祥呼延灼兵马里应外合,打破郓城,迫使徐槐撤兵回援。由于郓城县火药局公差李义与张魁、石勇相识,因此三人去找李义,准备搞到火药,炸毁郓城县城墙。不料却遇到了一名叫张三的人,此人认识张魁,酒后乱言,将张魁等人来郓城的事说出,恰巧被士兵宋信听到,宋信将消息告知上级,官兵于是顺线追踪,将石勇和李义都捉了,凌振藏在地道,因为情况紧急,于是点燃火药被炸身死,郓城县城墙也被炸坏一部分。张魁因为前往嘉祥报信,所以没有被捉拿。由于事情泄露,所以张魁与嘉祥韩滔、彭玘的援兵被任森设下埋伏,大败而回。张魁自刎而死,而徐槐得知情况后准备将计就计。吴用由于一直等不到张魁回信,又见徐槐假意退兵,于是出关追击,结果以失败告终,折损了燕顺和郑天寿。徐槐论功行赏,却接到了郓城县报知截林山发生大火的消息。

都头曰:本回作者把镜头从新泰拉回到了梁山,泰安、莱芜、新泰三城在梁山东方作为屏障,延缓了梁山灭亡的速度。在宋江、公孙胜等人的经营下,为梁山争取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在这段期间,梁山的大威胁张叔夜也被调往南方征讨方腊,按照常理说,这对梁山本来是逆转良机,因为围困梁山的徐槐势单力薄,如果攻守得法是很大可能绝地反击的。但很可惜,在俞万春的笔下,梁山头号智囊智多星吴用加上天赐良机也没能让梁山翻盘,反而是搬起手头砸了自己的脚,徐槐硬是靠着一府兵马与梁山周旋一年之久,让梁山无计可施,着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然,在《荡寇志》中,一切都不能按照常理出牌,梁山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往往最后失利也成了家常便饭,因为这就是作者的逻辑。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本回涉及到的典故。

本回中仅涉及一个典故,张魁、石勇、凌振潜入郓城县后,在酒店里商议落脚处,不料遇到了认识张魁的快嘴张三,张三,张三对张魁道:“谁不知道你在梁山!如今你做你的强盗,我管我的城门,两不相干。我也不来管你,且吃酒罢。”范金门在这里批道【忽然放松。先张之弧,后脱之弧,闪烁之至。】范金门在这里所引的两句出自《周易》“睽”,原文为:“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宼,婚,往遇雨则吉。”大意是说看见猪身上涂满了泥巴,怀疑是一车鬼来了。于是先拉开弓要射箭,后来又放开弓不射了。才知道来的不是强盗,而是求婚的人。向前迎去,遇到下雨就吉祥。“先张之弧,后脱之弧”引申之意就是想要干一件事,后来又不干了。小说中的快嘴张三在酒店说与张魁等两不相干,殊不知后来正是他酒后乱言说漏了嘴,导致张魁等人计策失败,这个张三可以说是关键人物。所以范金门在回末总评中说“张魁、凌振、石勇非不忠勇,非无智谋,而以张三、宋信二人,鬼混其间,是诚张魁等之所不防,抑亦吴用之所未料。”

说完典故,我们再聊聊本回创作方面的一些事。我们之前已经多次强调,《荡寇志》这本小说的主旨是“尊王灭寇”,因此被视为贼寇的梁山好汉始终低于雷将散仙一头。本回中的两个情节正是这一态度的佐证。

第一个是张魁的结局。我们知道,梁山除了108位头领,还另设招贤堂召集四方好汉,主要有青云山、冷艳山、盐山、清真山、虎翼山和蛇角岭,表面来看,梁山羽翼强大,实力大增,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作者设的一个局,因为这些附属势力并没有为梁山作出什么实质贡献,反而经常是分散梁山兵马,导致梁山战线过长,实力逐渐被削弱。客观地说,这些招贤堂头领中不乏对梁山忠心耿耿的好汉,但其实都是作者为了消耗梁山实力,让梁山吃瘪的工具。而本回中的张魁正是这些人物的代表。

张魁本是曹州人,从林冲打曹州开始就一直跟随梁山,一直到后期才在凌振轰郓城后自杀,可以说是招贤堂的元老人物,此人人格颇为高尚,虽死其志不改,并没有像呼延绰、马元、皇甫雄等人一样反复,但是他好心办了很多错事,三个熟人金成英、真大义、李义都使梁山损失惨重,丢了曹州、兖州并导致吴用解围之计失败,在最后时刻,张魁“前后一想,进退无路,便咬紧牙齿道:‘我自恨一生不识得人,至有今日。’拔刀自刎而亡”,让人读之不免心生无限感慨,但深究张魁“悲剧”一生的深层原因,正是俞万春的故意为之,张魁的“好心办错事”,正是俞万春为了讽刺挖苦梁山的手段之一,而且即便是张魁最后自刎,俞万春也没有放过他,仍然利用吴用接不到张魁的情报这一漏洞让梁山再次失利。古人讲,死者为尊,从这点来看,俞万春做的未免有些不厚道了。

第二个是雷将与梁山好汉的战斗表现。本回中,徐槐假意退兵后,吴用中计追击,派燕顺、郑天寿攻打梁山头关,又派李应、张清、徐宁带兵一万,以作后应。在郑天寿被城门千斤闸砸死后,燕顺与兵马被困在关内,韦扬隐独自在关外阻挡李应、张清、徐宁。按理说燕顺被擒以及手下兵马全部战死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这段不短的时间内,韦扬隐竟然能“一枝龙舌枪,神出鬼没,架住三人。两边奋威呼喊,舍命恶斗,各不相让。”要知道李应、张清、徐宁三人的合力甚至可以超过卢俊义,韦扬隐武艺和双枪将董平一个档次,竟然能力敌三人不败,简直是毫无逻辑,其实这就是小说中不成文的一个规则,那就是官军一方即使在一人面对梁山多人的情况下,也大都保持不败或全身而退。而一旦梁山好汉出于同样的境地,那就只有面临被杀或者被活捉的结局了,作者用这样不公平的标准恰恰表达了自己创作《荡寇志》的一种态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