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保山市人民医院杨文杰 杨明熹 蒋利云的故事

保山市人民医院杨文杰 杨明熹 蒋利云的故事

时间:2023-06-22 19:59:17

相关推荐

保山市人民医院杨文杰 杨明熹 蒋利云的故事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保山市人民医院牢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使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务人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主动请战,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他们在疫情来袭时勇挑重担,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春节休假,自觉投身疫情防控救治战场,为挽救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冲锋在前,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

杨文杰:“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作战,

大家是一个整体。”

杨文杰是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今年59岁的他已有37年的从业经历。作为一名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既是一名主管业务的领导,也是一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较强业务水平的医疗技术骨干。疫情发生后,杨文杰首当其冲,成为市人民医院战疫技术上的主心骨,率领党员先锋队和医疗骨干组成了前线救治组,连续多日奋战在第一线,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和加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连日投身于一线的忙碌使杨文杰与家人聚少离多,甚至“误了”远在国外的女儿的分娩。他凭着在防治“非典”、保山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禽流感工作中的防治经验,再次被任命为保山市市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第一时间投入到一线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一纸“取消春节放假”的紧急通知下发至所有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全部赶回一线待命。1月24日,大年三十,省委、省政府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市人民医院及时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由杨文杰担任医院医疗救治组组长,同时,抽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等相关科室的党员干部、业务骨干组建了31人的防控救治团队,合理安排调赴一线参与救治工作。杨文杰指导团队严格按照国家的治疗方案有序组织开展防治工作,并会同上级专家,结合收住市人民医院的3例确诊病例的具体情况,针对患者的躯体及心理、精神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对重症确诊患者每日开展两次讨论,详细制定并适时调整诊疗方案,采取“一人一方案”全力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感染者。

1月26日,经过排查,隆阳区确诊的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一名从武汉返乡的大学生被市人民医院传染科收治;2月2日,因病情出现反复,龙陵县定点隔离医院收治的一名65岁的危重患者被转入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负压病房接受治疗;2月14日,该院重症医学科再次接收了由腾冲市转入的一名76岁的重症患者。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治疗方案已到了第6版,但具体到每一名患者因为病情不同、身体条件不同、用药后反应不同,我们都是一人一方案,并通过每天两次的专家会诊,集体讨论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再由前线救治组具体检测和实施。”杨文杰说,“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是一个新发现的疾病,此前对它的认知几乎为零。多日来,我们凝聚了专家组、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与危重科等多学科人员的努力和智慧,才使得3名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向好发展。”杨文杰说,回想对3名患者的治疗过程,感觉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每天患者的呼吸、循环、器官变化等指标,都需要24小时密切关注。”

在传染科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后,1月29日,一名65岁的女性患者也被转入该院传染科接受隔离治疗。2月1日,已连续作战多日的杨文杰拨通了前线救治组负责人梁兵的电话了解病人情况,他不敢停歇,不断地与团队探讨诊疗方案。放下电话不久,这名年纪较大的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杨文杰决定连夜将病人转至新院区负压病房。2月2日凌晨零时20分,随着患者顺利转入病房后,一场围绕抢救患者生命的战斗随之打响。

患者此时呼吸频率很快,几乎达到了每秒钟一次。及时插管上呼吸机,帮助患者扭转呼吸窘迫症状就成了当务之急。在杨文杰的指挥下,由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建春、肖海军医生和护士张立纯3人组成的一线抢救组首先进入病房开始对患者实施手术。“消毒、给药、镇痛、插管、上呼吸机、调整参数后持续观察。”经过第一抢救小组的持续努力,2日上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有了明显改善。

平常不到半小时就能完成的手术,当晚杨文杰和一线医生却耗时近4个小时,这期间紧张、焦虑的情绪一直伴着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杨文杰一直坚守在现场,密切观察着病房里的每一个动向。“我要和同事们守在一起,告诉他们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作战,大家是一个整体。”杨文杰说。

尽管每天都在高强度运转,但杨文杰都努力保持着沉稳的工作状态。“早上7点半,进呼吸科办公室,全面了解头天的信息后进行整理,发出指令;上午9点半,和省一院派驻保山的两名专家一起连线前方进行视频会诊,从一线全面收集诊疗信息;中午短暂休息后,下午2时接着进行会诊,详细研讨和优化治疗方案,指导和安排一线实施;接下来的时间直到晚上,分别到传染科和东城区一线医生商讨,现场解决问题。”

经过连续10天的精心救治和护理,2月12日,65岁的女性患者成功脱机拔管, 15日确诊已由危重转为重症。而14日转入的76岁男性患者经过治疗,病情也趋于稳定。经过全体救治组连日的辛苦努力,在东城区重症医学科负压病房接受隔离治疗的两名患者病情已明显改善,2月17日下午,全部转入了该院传染科普通病房。

杨文杰将所有的细心、认真全部放在疫情防控救治上,每天他都要进行多次视频通话,但却始终没顾上与远方的妻女联系;他每日早出晚归,独留年迈的老父在家,父子两人几天也见不上一面,即使见面也只是简单地向父亲交代几句又匆匆离去。杨文杰的身影更多地出现在了病房、视频会诊、医生办公室。正如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兵所说:“疫情战疫打响后,杨副院长和我们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战斗。只要看到他的身影,我们就觉得吃了一个定心丸。大家都说,有他在就有希望!”

杨明熹:“当看到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后,

再苦再累都值了。”

杨明熹是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师,今年38岁的他已有着在重症医学科从医的临床经验。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他主动请命,第一时间奔赴战疫一线。“虽然也曾出现过短暂的思想斗争,但在危难时刻,需要我们共产党员勇往直前,充分发挥和运用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技术能力,才能战胜困难,打赢这一场战斗。”从1月30日接受任务起至今,他已在一线岗位上连续奋战了20多天。

杨明熹的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母亲每天在家都在关注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也知道病情的严重程度。在短暂的担忧之后,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他知道自己责无旁贷。“还在大学时期我就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至今已有党龄,算得上是一名老党员了,面对困难难道自己还要退缩在后面吗?这岂不是违背了自己当初入党的誓言吗?不行!这肯定不行。”杨明熹勇敢地做出了决定,报名到一线去!利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去与病毒搏斗,勇敢地承担起一名党员应有的职责。打定主意后,杨明熹准备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但面对已上了年岁的母亲,自己却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开口。

1月30日,在市人民医院传染科收治一名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患者后的第4天,杨明熹正式接到了院部安排到传染病医院参加救治工作的通知。“接到通知后,我没有时间回家,和接班的同事交接了患者后,我打了给母亲一个电话,告诉母亲我马上要到一线去参加患者的救治工作。”杨明熹说,电话那头的母亲听到自己要到传染病医院参加冠状病毒患者的救治后,半天没有说出话来,过了好半天,才哽咽地说了一句:“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杨明熹听了母亲这句话,感到鼻子一阵酸楚。“但那时我知道自己已没有退路,只能勇敢地向前走下去。”杨明熹接着又将情况向妻子进行了说明。“我爱人知道这是我自己的选择,非常理解,她告诉我放心去吧,她会照顾好家人的。就这样,告别家人后我就赶往我院分院投入到了患者的救治工作中。”

来到一线后,虽然自己已有多年的临床经验,但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杨明熹丝毫不敢大意。“我和全体医护人员首先认真接受了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随后就为进入隔离病房开展救治工作做备战准备。”

2月1日晚,先期从龙陵转至市人民医院传染科的患者病情突现反复,院部决定将患者紧急转入东城区新院的重症医学科进行抢救,杨明熹也随同患者去到新的战斗岗位。

自1月30日参加战斗后,杨明熹多次进入病房对患者开展救治。此前穿戴防护服有过培训,没想到穿上后才发现困难重重,“我第一次进入病房后,没多久就感到相当闷热,也许是紧张的缘故,身上不停冒汗,等汗水停歇后又感到一阵阵发冷。不能喝水,更无法大小便,那一刻感觉时间过得好慢。”杨明熹说,戴上护目镜、面罩和穿上防护服后,整个人的行动会受限,很多平时看似简单的操作这时完成操作都很困难。“我眼睛近视,当雾气布满眼罩后只有将脸部紧紧贴在仪器上才能看清楚数值的变化,手上由于戴了5层手套,几乎没有触感,完全是靠平时积累的经验去完成操作。”

2月13日,腾冲市一名隔离治疗的76岁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杨明熹奉命前往腾冲接送患者。“我们13日晚10点出发,至14日凌晨4时将这名患者送入重症医学科负压病房,顺利完成了转运任务。”杨明熹说,从13日晚9点钟穿好防护服,到次日凌晨4时30分脱下,这次他整整穿了7个多小时的防护服,之间未喝一口水,未上过一次厕所,虽然是在半夜,但自己却没感到一丝疲倦。“在运送中我的思想一直保持高度紧张状态,在随时观察患者体征变化的同时,还不断和患者进行交流,鼓励他要有战胜病痛的信心。”杨明熹说,当看到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后,再苦再累都值了。

经过全力救治,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负压病房接受治疗的两名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其中65岁的女性患者由危重转为重症,76岁的男性患者病情也相对稳定并持续向好发展。2月17日,院部决定将两名患者分别转至该院传染科普通病房进一步接受治疗。65岁的女患者在和医护人员告别时,已明显好转的她感激地说:“如果我不在保山接受治疗,可能早就去世了,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谢谢你们!”

蒋利云:“危难的时刻,如果退缩了,

患者还有什么希望?”

蒋利云是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护士长,作为该院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今年30岁的他从事护理工作已有8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蒋利云积极响应院部倡议,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来到了重症监护室负压病房,承担起了救治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

他说,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如何说服家人却让自己犯了难。他对即将在3月份临产的妻子说:“我是一名党员和护士,在这危难时刻,如果退缩了,患者还有什么希望?他们的亲人家属还有什么希望?”看着丈夫态度如此坚决,妻子只有反复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蒋利云的决定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赞同,很快他就接到了通知,医院要求他准备一个月的衣服和洗漱用品,到传染病科参加疫情防控的岗前培训。

2月2日,在院领导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蒋利云与其他5名护理志愿者奔赴医院东城新院区的重症监护室,投身到救治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中。为防控感染,医院将隔离病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根据岗位需求,又分为负压隔离病房组、内围组和外围组。这一次,蒋利云又主动申请到了直接与患者面对面最危险的负压隔离病房组。

这是最具挑战、也是最危险最容易被感染的一个组。“我们每4小时一班,每班一人,循环轮岗”,蒋利云说。在进入隔离病房前,要求每一名医护人员要穿好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护目镜和面屏,做好防护。“因为进入隔离病房后,我们面对的是一位传染性极强的患者,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感染并连带感染别人。”蒋利云克服了之前曾出现过的恐惧心理和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认真开始按操作规程护理患者。

刚开始穿防护服的时候,很快护目镜就会起雾,蒋利云要在这样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和穿刺,难度可想而知。“我尽量让自己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这样紧挨着就能多看得清楚一些。”后来蒋利云他们用贴创可贴、给护目镜涂药水、在面罩上贴胶布等办法来防止护目镜起雾,情况有所改善。

蒋利云说:“在里面你必须思想高度集中,操作中不能出一点差错,我一个班下来后又累又渴,最里面那层防护服全都是汗。”但面对困难和危险,蒋利云没有退缩。在重症医学科负压病房接受治疗的是一名65岁的女性患者,患者在入病房初期病情曾出现反复,期间多次出现腹泻拉稀症状。面对患者这种情况,他没有怨言,和女护士一样,认真快速给患者清理完污物后,又一遍遍为患者擦洗身体,直到全部干净为止。正因为这样的精心护理,患者在半个多月的治疗中,从未感到过不适。

后来,患者的情况得到好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了,有一天患者问蒋利云:“孩子,真是难为你了,我是一个女的,你就没有感到有什么不方便吗?”蒋利云回答说:“阿姨,在我面前,您就是一位长者,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温暖的话语感动了患者。

“这位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通过与她交流,我发现她求生欲望很强。”蒋利云说,患者多次向他表示自己想活下去。有了情感交流的基础,蒋利云和患者的距离更近了,他经常鼓励患者战胜病魔。

因为直接接触患者有感染病毒的危险,所以院里要求隔离病房的所有医护人员必须吃住在医院,进行隔离,待工作任务完成后,还要再隔离观察14天,才可以回家。眼看快到妻子的预产期了,蒋利云只能自己一个人在心里默念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妻子的祝福,他对自己说:“我要坚持到最后,把患者的康复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我即将出生的孩子。”

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先后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负压病房接受治疗的两名重症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月17日下午,分别被转入该院传染科普通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前线救治组的辛苦努力初见成效,蒋利云等医护人员的辛苦也暂告一段落。“但我知道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整个疫情防控的形势仍然严峻,我已做好思想准备,只要需要,我会毫不犹豫地再次请命出战。”蒋利云说。

市人民医院战斗在第一线的3名党员只是英雄群体中的一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医者的誓言,“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初心和使命。在此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生死战斗中,他们因为职责、因为担当,义无反顾地成为“逆行者”。他们用最执着的坚守、最无悔的信念,书写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将人间大爱倾注在了病房和患者身上。

尊重医护 敬畏生命

“我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选出3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消息令人振奋。

“只是借给你们,一个都不能少还回来”,“自私”的话语饱含着深情的嘱托与期盼。

医生,一个特殊的职业,一种尊崇的称谓。它生命与健康之所系,承载着多少家庭的离合悲欢与人类的幸福安危。

医者勇士,国事担当。98年抗洪抢险、03年非典肆虐、08年汶川地震,特别是当前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哪一次不是白衣天使们挺身而出、临危不惧、不计生死地救死扶伤。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医者仁心,铁骨柔肠。面对严峻的疫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几度落泪,于是发出了“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掷地有声的呐喊。2月22日,刚满2周岁的一名小男孩病愈出院,绍兴市中心医院护士长曹玲玲按惯例送病人出门,刚打算挥手告别,小男孩突然转身向她鞠了一躬,曹玲玲立马还礼也向小男孩鞠躬。用她自己的话说:“从业,遇到了久违的美好”,心头被阵阵暖意包裹着。

医者报国,慷慨悲壮。云南援鄂的护士长吴亚玲正奋战在火神山医院,当得知老母亲突然发病逝世,她只能强忍悲痛,面朝云南方向三鞠躬,然后擦去泪水又继续投入战斗。医护人员们为了争分夺秒地与死神抢夺生命,下身穿着纸尿裤,脸部被防护面罩挤压得严重变形。护士长陈淑红连续9小时滴水未进,晕倒在抢救现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000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仅湖北武汉就有十多名以身殉职,近3万名军地医务人员正鏖战在抗疫一线!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国家制定了更为严厉的法律法规;而尊重关心医护人员,则是一个文明健康社会起码的道德底线。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强调指出:“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

其实,尊重、关心医护人员就是敬畏、珍惜生命,就是尊重关心我们自己。我们之所以将医护人员誉为“白衣天使”“最美医生”,就是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护佑着人类的健康、挽救着千千万万垂危的生命。对好人的漠视叫冷血,对善良的摧残是罪恶。国家干部朱某辱医事件之所以持续发酵、遭到广大群众的强烈谴责,就证明邪不压正,公道自在人心,善恶水火不容。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尊重关心医护人员,首先重在理解。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产生医患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又有客观条件和社会现实层面的,诸如投资主体、利益分配以及走市场化还是公益性等政策性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在重大灾难之后定会有历史的进步来补偿,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中闪耀出的崇高品质充分说明,医患矛盾的根本症结在于现行医疗体制。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并痛下决心破除利益障碍,让医疗服务职业回归崇高,让医护人员不论战时还是平时,都成为最美、最可爱的“白衣天使”。(陈裕民)

陈裕民、宝洁、赵若男

编审:王灿

责任编辑:杨冬燕 冉懦珲唐霖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