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佛家说放下即得 连“放下”也放下时是为随缘 那随缘会是执念吗

佛家说放下即得 连“放下”也放下时是为随缘 那随缘会是执念吗

时间:2023-07-21 18:15:28

相关推荐

佛家说放下即得 连“放下”也放下时是为随缘 那随缘会是执念吗

佛家之人推崇无欲无求,追求“放下即得”。佛家为什么要追求“放下即得”?放下之时,或能即得吗?“放下即得”的佛理基于“本自清净、圆满具足”,楞严经云:“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那么“放下即得”,所要放下的是什么呢?要放下的是贪取、是执念,是有所得心。心经有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那么要怎么“放下”呢?“放下”之时,算是“有为”还是“无为”呢?如果“放下”之时,是有为之修,那么“放下”或许也会成为一个执念。如果“放下”之时,是无为之修,那又该何从放下?

如果“放下”是有为之修,“放下”也会成为一种执念时,就该把“放下”也放下。圆觉经云:“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佛家说“学的最高境界是无学”。放下的最高境界是连“放下”也放下,连“放下”也放下时,是为随缘。既然放下的最高境界是随缘,那又何必“放下”呢?圆觉经云:“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未曾历经放下的“放下”,那不是随缘,那是逐趣。未曾历经放下时,所说的随缘,也会是一种执念。

既然何时该放下,何时当随缘,是个难以得度掌控的纠结,那就断除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会是一种如法的修行方式吗?圆觉经云:“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既然修行之时,不应该断除与外界的联系,那么对外界的变化,不予选择、不予判断、不予推求,甚至于逆来顺受,会是如法的修行吗?圆觉经云:“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执著于“放下”,放不下“放下”,“放下”会成为一个执念;放逸于“随缘”,随缘于逐趣,“随缘”也终成执念。那又该如何是好呢?圆觉经云:“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可见要得度地掌控“放下”与“随缘”,关键在于建立起一个重要的佛学理念“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度己是为度人,度人即为度己。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