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棉花糖实验被推翻:勿入延迟满足误区 培养孩子自控力要这样做

棉花糖实验被推翻:勿入延迟满足误区 培养孩子自控力要这样做

时间:2020-11-20 22:08:13

相关推荐

棉花糖实验被推翻:勿入延迟满足误区 培养孩子自控力要这样做

导语:

很多家长都听过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上个世纪6、70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切尔将一群孩子召集到一起,每人发个棉花糖,并告诉他们有两种选择,一是现在把糖吃掉,二是等15分钟再吃,到时候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

实验结果是,那些肯等待15分钟吃糖的孩子,长大后取得的成就明显优于立刻吃掉棉花糖的孩子。该实验提出了一个【延迟满足】的概念,一时间风靡全球:即一个足够自律的人,如果可以抵御眼前的诱惑,他就更容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论靠谱吗?包麻麻查了很多心理学相关文献,发现该实验自出现以来一直饱受争议。

棉花糖二次实验带来更多的启发

一位质疑该实验结论的大学教授,又做了一次棉花糖实验。实验人员先将孩子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他们旧蜡笔画画,并承诺等一会儿会给他们新的蜡笔,一组孩子真的得到了新蜡笔,而第二组的实验人员并没有兑现承诺。

在此之后对这些孩子重新进行了棉花糖实验,结果表明:拿到新蜡笔的孩子坚持的时间达到了平均12分钟;而另一组被“骗”的孩子自控力则差很多,平均只有短短的3分钟。由此可见,当大人能够兑现承诺时,孩子的自控力会表现得更好,这就是第二次棉花糖实验。

进行实验的教授表示:在面对诱惑时,儿童的自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背景,而之前的棉花糖实验,是一个很严重的误解,它并不能预测孩子未来是否成功,充其量只能说明实验时他们的自控力水平。

孩子所处的环境会影响延迟满足的能力

当身处一个没有信任和安全感的环境里,孩子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快乐,毕竟比起虚无缥缈的未来,现在的感受才更真切。

举个极端的假设:如果有两个孩子,一个在蜜罐里泡大、衣食无忧,另一个则是跟着父母颠沛流离、挣扎在温饱线上。如果对这两个孩子进行棉花糖实验,很明显后一个孩子更容易选择立刻满足。因为平时很难得到棉花糖,所以眼前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涉,人的本能会促使他马上占有。

教育孩子要言必行、行必果,切莫许诺“空头支票”

想想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是不是经常会对孩子承诺一些“空头支票”?比如:

为了让孩子放自己出门,自然而然地说出“一定早点下班陪你”;为了让孩子赶紧写作业,随口答应孩子要求的看电视时间;孩子提个什么要求,嘴里承诺着“好好好”,转身却又忘记……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记不住什么,其实父母的每一次食言,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及时行乐”的种子,承诺都是骗人的,抓在手里的才是最真实的,这也就是应了那句俗语“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作为家长,说话务必三思而后行,不要随随便便脱口而出兑现不了的承诺,我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孩子都会记得,父母能否言而有信,会直接影响孩子三观的形成。

自控力应是源于内心的自驱力

自控力的本质是什么呢 ?

它并不是靠毫无意义的延迟满足之类的训练习得,相反,真正的自控来源于内心的动力,当动力超越了阻力,大脑就会依照指令去行动。很多人之所以能做到自律和自控,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自虐和逼迫自己,而是因为他们从自律中找到了快乐,这种快乐既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也可以是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总之,就是能够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从其中获得价值。

【包麻麻总结】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首先要给他提供良好的成长 环境,在言而有信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内心会获得稳定的安全感,哪怕很微小的承诺,他们也愿意去等待;其次帮助孩子完成内在的整合,向内寻找自我的驱动力,发掘他的兴趣点,将学习成长的过程和愉悦感、成就感结合起来,才会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这是一个人形成自控力最重要的力量。

我是包麻麻,关注我,不迷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