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如何评价刘若英导演的处女作《后来的我们》?成功!

如何评价刘若英导演的处女作《后来的我们》?成功!

时间:2020-08-05 20:58:38

相关推荐

如何评价刘若英导演的处女作《后来的我们》?成功!

图片来源 / 网络

连眼泪都不能流,只能目送

下午看了三点十分的场,整场下来观众不到二十人。可能是时段的原因吧。

专门去看了下票房,截止晚十点半,已狂收两亿八千多万!按照这个趋势,《后来的我们》首周票房或许能破10个亿?

想必又是一部现象级的国产片。

就冲这一点,你说我们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成功啊!

——这是我能给出的最客观评价了。

说完客观的,下面我就说一些不一定准确的观点。

无论从影片故事的真实感、情节的普世性、共鸣的诉求点哪方面来讲,如果你问我这部片值不值得看?我会告诉你:很值!

若要问我这部电影好不好,那真的还不算好。五星评分标准来评价,我会愿意打四星,半星给情怀。

这里提到的“情怀”,并不是那种很虚无的回忆杀。电影确实把“后来的我们”五个字拍到了观众心里。这也是电影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信大多步入社会的人都经历过那种物是人非的心路旅程。

即使所经历的故事跟影片中不那么一样,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也同样逃不开与影片中主人公拥有相似感怀的境况。

审视一部电影,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内容结构

艺术表达

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

如果能做好前两点,就能达到良好水平。第三点则是在保证前两点的基础上,对电影立意与格局的审度,审度好了,就可能封神了。

而这三点,恰恰相互关联。

作为一部处女座,《后来的我们》反而在不容易做到的“立意与格局”方面做得令人惊喜,相比之下,艺术表达反倒有许多缺点。

先说内容。

电影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很普通,没有很戏剧化的情节。没有妓女,没有绑匪,没有人妖,更没有死亡。

有的只是少男少女的偶然相遇、毕业生的艰苦工作、异地漂泊的异常艰辛——这些情节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很常见的存在。

但也是这种普通的情节,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它们是很多人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故事。

这一点就是《后来的我们》在内容上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能够达到引发了大众共鸣的效果,也就自然上升到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层面。电影的立意与格局也就有了。

结构方面,影片的处理很明显。整片下来,电影内容全部用插叙的方式被导演端到观众面前,而且是一插到底。

张艺谋的《英雄》只穿插了三次,就这样还因没照顾好观众被吐槽。

《后来的我们》从“现在”转到“回忆里的过去”,来来回回一共切换了10次,算起来是5次穿插。

面对这么多穿插,如何联系好情节之间关系是一个难题。

写过故事或小说都知道,如果一篇故事没有好的过度或铺垫,那么故事读起来“口感”就很差,常常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怎么从前面的哭泣就突然变得大笑起来?”

可《后来的我们》正犯了这个毛病!

这是结构上不足的问题。故事具备了大的结构,但对结构的细节处理,尤其情节过渡方面不够到位。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及影片的艺术表达。

一部电影的艺术表达,包括拍摄方式、配乐、表演方式、光影色彩等。

其中在极为重要的拍摄方式上,本片采用了大量的短镜头。以至于整部电影充斥着大量不超过10s甚至3s的片段。

基于大量故事片段的情况,“怎么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怎么才不把故事讲得太突兀”,这就成了电影中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而事实上,刘并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

比如在男主林建清与女主方小晓刚去北漂时竟同住一间房?她们一不是兄妹,二不是发小,反而是在小晓22岁时才第一次认识,关系再好也不至于同居吧?

另外在他们要搬离出租屋时,因为帮邻居修电脑而染上了黄碟买卖,卖完回家时怎么又变回了原本的出租屋,不是都拎包搬出去了么?——可能是有钱赚了就继续租了吧,可前面也没交代清楚弃租是因为缺钱,这就有点让人摸不清头脑。

既然处理不好,为何还要那么多不必要的短镜头?是后期剪辑的问题吗?

总而言之,就因为这一点,整部电影的观感就下降了一大截。

什么是成功的过渡与片段联系?

拿我前两天推荐过的《布兰卡》举例,针对小女孩布兰卡从讨钱变成偷钱、以及偶然间决定买妈妈的情节,导演都做足了自然的铺垫。

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布兰卡向路人讨钱却没人给,这一点给后面“偷钱”举动埋下了伏笔;在布兰卡决定买妈妈之前,有两处母爱的场景打动了她,而且都在她最动情的时候——

这样的故事铺陈毫无疑问是上等的。而《后来的我们》并没有做到。这是电影的基本要求。

《后来的我们》艺术表达虽有所欠缺,但也有所可取。

故事后半段,井柏然所饰林建清做游戏编程时,设计了一句“如果伊恩再也找不到凯莉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就再也不会有色彩了。”

电影中全部的“后来”场景都是黑白处理,“过去”场景都是彩色。

黑白代表着现在,也就是“后来的我们”;而彩色则代表了曾经。

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大手笔!给刘若英点赞。

类似的手法还出现的张艺谋2002年《英雄》,色彩与内容携手前行,刘若英学习能力很棒。

如果更有心一点,我们还可以发现,黑白的“现在”从飞机取消航班持续到次日建清送小晓回家。相对于持续几年的彩色“过去”,黑白的故事算是发生在一个时间点上。

随着影片对“过去”的讲述,故事也慢慢走向“后来的我们”,功成名就之后的的建清身一直身穿黑色西装出现——这不正是彩色向黑白转白的过渡吗?

说了这么多,没怎么说到影片剧情。还是希望把这份感动留给大家,想去流一把泪的观众可以试着去一次,反正我看的时候,旁边的一对男女都抽泣了。

如果真要问电影中的情节为什么会打动人?那一定是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要跨越阶级、或正在跨越阶级的年轻人却在最需要爱情的年纪把心思用在了事业上,并引发一系列矛盾。这里所藏的悲情与不被人理解的难言,被电影都讲了出来。

所以他们感动。

“如果我们没有离开北京”

“如果没有如果”

“后来没有我们”

凡人的影像声色,给热爱生活的你。欢迎你来,我一直都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