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品读《庄子》:齐物论篇不可不懂的3个道理 读懂就是赚到

品读《庄子》:齐物论篇不可不懂的3个道理 读懂就是赚到

时间:2024-05-16 17:45:07

相关推荐

品读《庄子》:齐物论篇不可不懂的3个道理 读懂就是赚到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国学经典中的经典,也是道教的修炼典籍。书中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对于宇宙、自然、人生、生命以及价值等方面的探讨,不可谓不深刻,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细细研读。

对于《庄子》一书的成书问题,学术界多有争论,这里不做讨论。学术界大体认为“内七篇“为庄子本人所著,《齐物论》篇即是内七篇中的第二篇。

《齐物论》篇幅较长,内容及其丰富,著名的“庄周梦蝶”的故事即是出于此篇,而其中有3个道理,对于我们来说,极其重要,不可不懂。(以下引用的《庄子》原文,皆出自于《齐物论》篇)

1, 不可固执己见,要去除“成心”,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道原本没有界线,言论原本没有定说,世人固执于“是”,从而就有了各种界线。“

是”指各种是非,世人以一己之见,执着于辩论是非对错,就产生了各种界线标准,由此便开始争论不休。

“固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所以才有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争辩,肯定对方所否定的,否定对方所肯定的。庄子认为,由于“成心”作祟,儒家与墨家各自固执自我的观点,互相非议对方。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庄子看到以儒家和墨家为代表的各家各派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于是提出“以明”。

所谓“以明”,就是以明静之心,去关照世间的一切,去除心中的“成见”,这样才能正确得认识事物,体悟“未始有封”的“道”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不仅在于其本身的深刻性,更在于对后世的影响。作为现代社会的我们,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应该去除“成心”,使内心免于“成见”的遮蔽,以明静的状态去应该事物,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看清事物的本质。

2,看问题不能只看到一面,要看到彼此两面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事物没有不是“此”的。世间万物,彼此之间相互联系。

“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从彼方看见,从己方可能就知道了。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所以说,彼方是因此方而存在,此方又因彼方而存在。

庄子认为,彼此两方是相因而存的。“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所以圣人不像世人那样,顾此失彼。“天”即自然,圣人观照于事物自本性的彼此两面。

我们看事物时,也不能只看其中的一面,这样容易受到蒙骗。只有顾全彼此两面,才能看清事物的全貌。

3,人不可过度彰显炫耀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世人彰显是非对错,“道”就亏损了。“道”亏损了,偏私就产生了。在道家眼里,“道”是没有任何情感的,平等对待自然万物。偏私是人的行为,成与亏就产生了。

“其好之也,欲以名之”,人偏执于某一方面,就会彰显和炫耀某一方面。当你彰显炫耀某一方面,其他方面就会所遗漏,由此就可能产生一些问题。

“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鄙也。”所以迷乱世人的夸耀,是圣人所鄙夷的。

喜欢彰显自己,夸耀自己的人,在现实中有很多,其中也可能包括我们自己。但是你会发现,这种人往往不讨人喜欢。当你去炫耀某些东西的时候,就可能给你带来某些麻烦,所以人不可过度彰显炫耀。

《庄子》一书是博大精深的,庄子的智慧就像高山一般,需要后人仰望。品读《庄子》,感悟人生,启迪智慧。

文|小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