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农香·宿迁”系列报道之蟹香|骆马湖的蟹 一只有故事的蟹

“农香·宿迁”系列报道之蟹香|骆马湖的蟹 一只有故事的蟹

时间:2021-04-02 08:10:48

相关推荐

“农香·宿迁”系列报道之蟹香|骆马湖的蟹 一只有故事的蟹

宿迁网讯(记者 蔡秀娟 肖伟伟 通讯员 刘登书 王秀莉)骆马湖,是江苏省第四大淡水湖,常年水质达到三类饮用水标准。近年来,宿迁市湖滨新区依托骆马湖优质水源,秉持生态养殖理念,大力发展螃蟹养殖业。目前,全区螃蟹养殖面积共有3万亩,年产螃蟹260万公斤,产值达2亿元,螃蟹产业已经成为全区重要的富民产业。

秋风起,蟹脚痒。当蟹与醋相遇,甘香风味,便胜却人间无数。对远在异乡的宿迁人来讲,清清骆马湖水滋养长大的大闸蟹香味,别有一番勾魂的力量——那是故乡的味道,家的味道。

骆马湖的蟹,家乡的蟹

11月13日,一场雨劈头盖脸地一浇后,秋色已浓得如墨。

在市湖滨新区皂河镇一快递点,老马又一次给远在上海的女儿寄去了一箱骆马湖大闸蟹。

笑眯眯的老马将快递单填好,一脸满足地看着快递员将他的那箱螃蟹收起来。第二天中午,他精挑细选的螃蟹将会摆在女儿的餐桌上,“俺闺女,就喜欢吃老家的螃蟹”。

“姑姑,我还想吃你上次带来的螃蟹。”远在北京的8岁小姑娘跳跳在视频电话中对着姑姑李女士撒娇道。

“国庆期间,去北京小弟家玩,带些骆马湖螃蟹去,小侄女就吃中了。我这当姑姑的,还能说啥,我今天再买些寄过去。”在南菜市,市民李女士和卖蟹的老板娘聊起来。

对远在千里之外呼和浩特的倪永来讲,骆马湖的螃蟹,不仅是家乡的味道,也是他做餐饮生意成功的“秘密武器”。

“我们店里卖的大闸蟹,我只选家乡骆马湖产的,青壳白肚金爪,个大肉满黄多,品质绝对有保证。”倪永说,他的餐饮企业也曾选过黄河蟹和辽河蟹,但都没有家乡的大闸蟹,客户接受度和美誉度高。

“骆马湖渔民吃螃蟹和别处不一样,我们直接水煮,不添加任何佐料,取的是螃蟹鲜嫩甘甜的本味。店里高峰期一天顾客消费掉100斤左右的螃蟹。”皂河船闸附近一家餐饮店的负责人孔祥亚说。

骆马湖的野生螃蟹存在数千年,人工的螃蟹养殖却没有多少年。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只有骆马湖渔民零星养殖,规模化养殖基地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目前,皂河全镇500亩以上规模养蟹基地(产业园)有9个,全镇蟹塘面积达16000亩。”皂河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孙德久介绍。

69岁蟹农和他的12亩蟹田

在皂河镇闫集村纵横交错的蟹田里,有不少半干蟹塘,数百只红嘴鸥在此栖息飞翔觅食。这些是在中秋和国庆的时候已经全部出塘的的蟹塘。

这些半干的蟹塘,其中有一块是69岁的蟹农闫明津的。老人有两个儿子,都不养蟹。大儿子开挖掘机,小儿子在长江里跑运输,12亩蟹塘只有他一个人忙活。

“今年我12亩塘净赚了10万元,外加我在产业园的工资四万元左右,我一年收入可比你们高?”这个有着20多年养蟹经验的老蟹农喜滋滋地对记者说,他的12亩蟹塘“平均亩产350斤螃蟹,规格全部是三两二(一只)以上,一开始就卖80元一斤,最贵的时候106元一斤”。

今年,闫明津还养出了12个六两五以上的“螃蟹王”,“全部按个卖的,一个145块钱”。提起以前,老人连说几句“和现在没法比”。

69岁的蟹农闫明津将今年的丰收归功于他“傍了大户”——金满源现代渔业产业园,不仅学了科学的生态养蟹技术,在螃蟹销售上也搭上了便车,蟹商直接上门收购,让他一点儿不用愁销路。

“以前是真不懂技术,投喂的东西也就是方瓜、葫芦还有大蜀黍(玉米),现在从来不喂饲料,只喂螺蛳、骆马湖杂鱼和水草,这样养出的螃蟹品质好,好卖,也能卖出好价钱,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闫明津对记者说。

据市湖滨新区农村工作局副局长吴跃松介绍,像闫明津这样的螃蟹养殖户,全区大概有150多户,他们依靠螃蟹养殖走向致富路。

6个养殖基地带动千余名农民就业

一个螃蟹产业园(基地),可以带动一片养殖户,也能带动周边一大批农民就业。

“只要周边蟹农找过来,我们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另外,我们园区还带动当地农民150余人就业。”金满源现代渔业产业园负责人蒋夫奎介绍道。

金满源现代渔业产业园位于皂河镇闫集村、要武村,紧邻S250省道,黄墩大道穿境而过。“整个园区占地面积2200亩,其中,蟹苗培育区180亩,成品蟹养殖区1720亩,特种鱼类养殖区300亩,年利润1000万元以上。”蒋夫奎介绍,“园区以骆马湖优质水源为依托,秉持生态养殖理念,着力打造集苗种培育、大规格河蟹和特种鱼类养殖以及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渔业产业园。”

据蒋夫奎介绍,他们产业园的蟹塘里还有20多万斤的螃蟹,留在春节期间投放市场。在金满源先期打造600亩生态养殖示范区,见到一位穿着蓝色工装手拿一串钥匙的老师傅忙前忙后的,老师傅叫张文川,今年65岁,是闫集村建档低收入户。“在园区里上班,老板信任我,将大门、仓库、冷库的钥匙都交给我管,忙的时候,我也帮着做些其他杂活,一年能拿个四万元左右。”张文川满意地说,“我都65岁了,在外面也不容易找到活做,这样挺好的。再干两三年,就能将欠下的10万元左右外债还清了。”

据了解,市湖滨新区拥有绿的科技、文海农业、瑞海农业、汇泉水产、金满源、黄墩湖精品园等千亩以上规模养殖基地6个,“这些规模养殖基地带动周边1000余名农民就业”。

目前,市湖滨新区的螃蟹产业规模达3万亩,年产螃蟹260万公斤,产值达2亿元。“螃蟹养殖产业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目前已注册了骆马湖、文海、绿的、黄墩、汇泉、戴场岛等品牌,全区已经形成了从上游蟹苗供应到下游螃蟹经销(线上线下经销)非常完整的螃蟹产业链。”吴跃松介绍道。

记者手记

采撷田野的芬芳 见证乡村的盛景

这是一次践行初心使命的采访活动。在持续两周的走基层采访中,我们兵分五路来到宿迁三县两区的乡间地头、家庭农场、花圃果园、蔬菜交易市场、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养殖基地……采写了5篇沾染着泥土芬芳的“农香·宿迁”系列稿件。

一路行来,我们见证了宿迁的“生态美”。在乡间连片的果树之间,我们看到了红彤彤的苹果、黄灿灿的酥梨、粉嫩嫩的雪桃压弯了枝头,也看到了宿迁果农们一张张满是丰收喜悦的脸。在皂河闫集村、章集何杨社区、张家圩小史集的宁静美丽村庄里,我们遇见过最美的蟹田花海……

一路行来,我们见证了宿迁“农业强”。12000亩碱稻基地、10万平方米温室大棚、4000亩菊花田、1200亩金果梨基地、2700亩蔬菜大棚、3万亩蟹塘……规模化、现代化的宿迁农业留给我们深深的震撼。

一路行来,我们见证了宿迁的“百姓富”。一年纯收入14万元的69岁蟹农闫明津,一年30万元收入的苹果园主刘凤民,带动300户低收入户致富的吴建中,田外增收月入2000元的67岁村妇仲跻翠……幸福就写在他们的笑脸上。

今后,我们将继续走进乡镇村组,走进企业工厂,去勘测与发掘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去倾听与感受她的心声和火热的发展态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